分享

讲座前线(卫津路校区) | 图片语境下的清代皇权

 清风322 2020-11-12

2020年10月31日14:00,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于庆祥先生做客北洋大讲堂,于卫津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层报告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主讲人于庆祥

主持人首先隆重介绍了于庆祥先生。于庆祥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编审曾作为国家清史编纂编委会特聘专家参与主体工程项目之一《清史·图录》的项目管理工作,还曾作为文字总策划之一参与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的摄制工作。

于庆祥先生在观众的掌声中开始了他的讲解。于先生首先通过《说文解字》等资料中“皇、霸、王”三个字的解释和各种历史资料的佐证说明了何谓“皇权”;接着,他又简单概括了清朝皇权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理清了讲座的思路后,于先生进入了正题。他结合众多珍贵的文物影像资料,从皇统本绪、皇权聚散、皇位传承三方面介绍了清代皇权的维系与一步步的消亡。

现场观众正在认真听讲

首先,于庆祥先生通过《满洲实录》中三仙女生清始祖布库里的故事,说明了皇权是承受于天的理念。不仅如此,从康熙帝南巡到曲阜孔庙圣迹殿御笔书写“万世师表”匾额,到努尔哈赤及顺治帝的迁都,再到玺印“奉天三宝”“天子三宝”和钱币“顺治通宝”的铸成,恰好分别标志着清皇朝是通过继承文化传统、宣誓政权统辖和控制经济命脉等三种方式来实现统治的。

那么皇权的集中与分散又是怎样实现的呢?于先生讲道,宗室是维持皇权最基本的力量,清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宗室及其后代封赏爵位;福康安、明亮等人作为清皇室的姻亲和年羹尧、阿桂、岳忠琪等朝廷重臣在内辅政安邦,在外平定疆土,也成为了清帝巩固江山的重要支撑。而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不免会有分权的势力出现,多尔衮的摄政、孝庄文皇后、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太上皇的训政都是皇权被分割的标志。

讲座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最后一部分。于先生顺着清朝历史的演进,展示了皇权传承方式的变化。最开始是由旗主推举从康熙开始,新帝会由皇帝亲自册立。而皇子之间的纷争加剧,让皇权传承的方式由宣诏到遗诏再发展到秘密立储到光绪时,清皇室腐朽之态尽显,皇储变成了太后指定而立,皇权日渐式微,最后崩塌。

现场观众提问

这样精彩的讲座,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清代皇权这个话题的兴趣。关于清朝皇权继承方式的发展与清朝统治阶级构成方式的关系的问题,于庆祥先生解释道,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统治阶级构成与前代相似,但在当时的世界环境背景下,这样的统治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这就导致了清朝皇权传承由强至弱、最后灭亡的结局。提问结束后,天津大学青年文化促进会向于先生赠送了精美的纪念品表示感谢。讲座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学生代表赠送纪念品

通过会说话的图片,于庆祥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中国皇权变迁史。用图像记录历史,使无数珍贵的瞬间成为永恒,让所有亲历者在面对它时,无不生发万千感慨,这就是图像史学的魅力。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角度,对我们研究、再现历史大有帮助。

读史使人明志,使人豁达,更使人通透。希望我们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能体会到历史的别样魅力,更在历史中,收获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快乐。

文字来源:文推部 周子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