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分析

 风湿中心 2020-11-12

在过去的30年间,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SLE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无显著降低。研究发现SLE患者免疫系统病变与心血管病变具有独特的趋同现象,SLE通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0岁以下女性SLE患者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其发病风险约高于对照人群50倍。对于这种风险因素,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措施。

由于是多系统炎症性病变,儿童和青少年SLE患者通常处于高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之中,动脉粥样硬化在儿童SLE患者中很常见,而且是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长期预防儿童SLE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

已有研究发现,SLE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异常也较正常人多见。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儿童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子。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用标准化方法来评估221位SLE患儿基线时的颈动脉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指标。221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15.7岁(10.1岁~21.7岁),其中83%为女性,65%为少数民族,平均病程为31月(8月~46月,中位数25月),他们的疾病活动度(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多为轻度,平均SLEDAI评分为4.6。分析发现,年龄增长、男性、SLE病程长、少数民族、体重指数高、肌酐清除率高、脂蛋白水平、蛋白尿、硫唑嘌呤治疗、每千克体重泼尼松剂量等均与CIMT增加显著相关。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风险因素(如体重指数高、男性、年龄增长等)与非传统风险因素(如硫唑嘌呤治疗、每千克体重泼尼松剂量等)均与CIMT增加显著相关;儿童和青少年SLE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与血脂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相关。

参考文献:Arthritis & Rheumatis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