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则“家长因开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被移出班级群”的新闻火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家长平时开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结果老师在群里@这位家长,告诉他有家长反映说:他开跑车接送孩子,会让其他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随后其他家长纷纷附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开跑车的家长在群里反驳后,竟被移除群聊。 网络上总有许多仇富的人,仿佛有钱人的钱都是贪污受贿强取豪夺而来,但这次,网络舆论可谓是一边倒:站队支持跑车家长。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也有一则类似的新闻:一位妈妈在群里晒自己女儿被清华录取的通知书,结果被群主踢出了群聊。 有些人觉得这位妈妈太过招摇,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但说到底,无论是开跑车的家长,还是晒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妈妈,他们的行为并不一定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但已经引起了家长的攀比心理和面子问题。 因为攀比心理作祟,所以才会对别人的优秀格外敏感。 在培养孩子健康心态和正确三观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像鸵鸟一样把所有的外在影响都屏蔽,而应该教会孩子在面对差异和不同时,正确认识世界,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不卑不亢的活着。 在物质享受备受推崇的现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是格外必要的。 教育家默克尔坦言:“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总会接触到比他有钱、有权、有势力的人,为人父母,不该让孩子躲在一个所谓平等的圈子里,而应该帮助他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平凡和穷,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视野和格局,困在没钱的圈子里不肯走出来。 因此,教育孩子拥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课。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呢? 壹 让孩子明白钱从哪里来 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因参加《爸爸去哪儿》而大火,其中有一期轩轩和妈妈冉莹颖一起录制节目,调皮的轩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 冉莹颖看到后声色俱厉地教育轩轩:“水和蛋糕是用钱买来的,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是用钱买来的,而钱是爸爸靠着辛苦一拳一拳打来的,浪费食物的行为是可耻的。” 轩轩虽然吓得够呛,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一直试图靠近妈妈,轻声细声地祈求妈妈的原谅。 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3—8岁儿童进行了询问调查,问他们钱从哪里来。 有65%的孩子表示钱从爸妈的口袋里来;有大约30%的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仅有5%的孩子表示,钱是工作换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并不知道钱的真正来源,而这正是教育孩子花钱有度、珍惜财富的前提。 贰 让孩子通过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 随着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们大多会选择尽可能的满足,但这样做会在无形中助长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 为了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父母们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来换取自己“想要”的。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100元的玩具,父母可以教孩子通过攒零用钱等方式获得;等孩子长大一些后,还可以让孩子在假期时接触一下社会,历练自我,换取报酬……这样一来,孩子不仅锻炼了自己,明白了钱财的来之不易,还能更加理解父母的辛劳。 叁 让孩子学会储蓄理财 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发零用钱,逢年过节孩子还会收到很多红包。这些都是孩子的“收入”,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零钱罐,并交给孩子使用的方法。 除了使用零钱罐外,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开一个“银行账户”,从小教授孩子储蓄的意义,让孩子对金钱使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当孩子到了非要用钱的时候,他可以使用自己的积蓄,进行正当的交易,而不是采用其他极端的方式。 肆 让孩子正视差距 曾经有网友在贴吧里发过这样一个帖子: 我儿子跟我说:“同桌把限量版的变形金刚带到了学校,我好羡慕!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买个同款的?” 当时,我耐心地跟他解释:"我知道你很想要一个同款的变形金刚,但是妈妈不能给你买,因为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不是别人有什么,我们就跟着买什么,毕竟你也拥有别人没有的玩具。就好比你的同桌数学考了100分,如果妈妈要求你也要考100分,就有点不切合实际,因为你的数学成绩不好,能上80分就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一味和别人比较,永远都看不清真实的自己,只有跟自己比较才能收获最踏实的进步。" 最后,网友这样写到:孩子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厉害,我跟他解释完他便明白——别人有别人的变形金刚,他有他的小猪佩奇,两者都只是一个玩具,最重要的是自己玩得开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比他优秀,比他富有,比他好看的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社会上的人各有各的背景,家庭层次不同,教育水平不同,社会地位也不同,这个世界确实存在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起跑线。 我们要教会孩子坦然面对,正视差距,接受那些比自己好的,也接纳那些比自己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选好出发点,继而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改变人生! Professor说: 在父母那里,孩子学到了最初的价值观、世界观,学到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尊重(或不尊重),什么是礼貌(或不礼貌)…… 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成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攀比、仇富、不思进取,却要求孩子积极向上、刻苦奋斗,那么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应该先教育一下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孩子”,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孩子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