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疗现在已为大家所熟悉,恩师在人体×形法中大量运用耳穴,我认为有一定的深义。耳穴取穴简单,效果非凡,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恩师称之为“耳穴先锋论”,从应用实践来看,耳穴一方面有极强的反应疾病与证候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有极强的治疗功能,既是反应点又是治疗点,下面谈谈具体的应用方法。 (一)取穴 棒压、指压、贴压等都可以,方便安全为要。 (二)了解穴位功能 1.对应穴:即五脏六腑、身体各部相应之穴位,这是直接的治疗穴位,身上哪里有问题就压哪里,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2.特定穴:指对某一种病有特定的诊断治疗功能的穴。如风溪穴诊治过敏性疾病,结核点诊治结核病等。 3.神经系统穴位:包括脑干、脑点、皮质下、太阳穴、额、枕、顶、兴奋点、神门等。 4.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肾上腺、胰腺、前列腺、乳腺等。 5.消炎穴: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枕、交感(治内脏疾病)。 (三)取穴应用 1.根据相应部位取穴:内脏腑、肢体等发生病变在耳郭相应部位都有压痛点(或反应点)可作取穴治疗根据。 2.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取穴:肝与胆、心与小肠、肾与膀胱、肺与大肠、脾与胃互为表里而取穴,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四肢、肺主皮毛、肾主骨;肝与大肠通、脾与小肠通、肾与三焦通;心与胆通;肺与膀胱通;心包与胃通五行取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及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等。 3.根据耳穴功能取穴:耳穴的功能和作用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祛风,平衡阴阳等而起相互调节和双向调节作用的。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因而神经系统疾病皆可取皮质下,内脏病痛取交感‘枕”与“神门”二穴有镇静、止痛、消炎、止痒、祛风止眩、止咳平喘功能,可治各部位的炎症、痛症、皮肤瘙痒、失眠、头晕、眩晕等症。“枕”与“交感”二穴同用,有清热解痉、消炎止痛、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可治各内脏腑痛症。 4.根据经验取穴:如神门、皮质下、热穴及相应部位能治扭伤,久病本虚取“肾穴”等。 (四)耳尖穴 耳尖历来均作为治目疾与偏头痛的常用穴,据周楣声的实践证明,耳尖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各种疾病均可应用,多采用麦粒灸,快速点灸或刺血,按照其效果快慢与大小,列举如下: 1.对全身各部的扭挫伤,尤以下肢的扭挫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他方法所比。 2.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膜炎,还有扁桃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窝织炎等,其效果不亚于各种抗生素。 3.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胃脘痛、肠绞痛、肝炎与肝区痛,莫不包罗在内。 4.心血管病,如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头痛等,较之药物如速效救心丸收效更速。 5.治疗呼吸系统病如外感咳嗽、急性气管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对于大叶性肺炎也可作辅助治疗。 6.泌尿生殖系统病,如肾绞痛、尿道炎、睾丸炎等,效果均皆优异。 7.术后疼痛预防与控制感染,其作用不可忽视。 8.关节及运动系统病,急性病例效果亦佳。 9.对慢性病例效果则不显效。 还有未被发现的特殊作用,有待观察。 歌曰:“左右耳尖,全身百病可祛”点刺出血或直接灸,对全身百病均可收效,特以右耳尖为必取。 (五)临床应用举例 1.民间应用经验: (1)灸耳尖治眼生翳膜。 (2)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治不醒。 (3)人患癣症,耳上会出现红丝,刺破出血可愈。 (4)治卒患偏风,口㖞语涩、摩耳垂,左摩右、右摩左,症即止。 (5)以拇指、示指提小孩耳尖若干次,又扯两耳坠若干次能治疟疾,亦治寒气,退热,除疾。 2.本人治验:以下是我运用耳穴的真实病例。列举出来供参考。 (1)高血压:每周耳尖刺血两次,2周后每周一次,1个月后血压正常,后每半月一次,效果稳定。 (2)失眠:治失眠最特效的穴位。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心肾皆开窍于耳。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刺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 (3)发热:耳尖刺血治发热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效果非常好。 (4)腮腺炎:耳尖刺血一次即可。 (5)咽喉肿痛、眼痛、目赤、麦粒肿一次大效。 (6)中暑:耳尖刺血一次即解。 (7)皮肤瘙痒、面部痤疮效果也不错。 (8)肝痛昏迷。 (9)腹泻:腹泻时只要手捏上颌、下颌10分钟一次即可。这是恩师周尔晋先生的伟大发现,我临床只取上颌、下颌治腹泻,效果十分理想,说明上颌、下颌对肠道的清理修复功能十分显著。在治疗慢性肠炎时,足三里、三阴交加上颌、下颌,使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10)咽喉肿痛不适:可用耳肺穴治。有一次我因饮酒导致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按手穴稍好一些,考虑到肺主气管、咽喉,按压了耳肺穴,当即咽喉不痛了,吞咽了一下没问题,一分钟不到,竟无任何不适。后来,我碰到咽喉肿痛的患者,只压耳肺穴,十几秒时间,症状立即缓解,这可能是治咽喉肿痛最快的方法。压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患者自压效果一样。 (11)耳中:止鼻血,这也是无意中发现的。 (12)皮质下:高热,腰椎复位。 (六)保健 1.鸣天鼓: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掩耳,即以示指压中指上,弹脑后两骨做响声24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2.全耳按揉:每天一次全耳按揉10分钟,可说是做了一次全身按摩,随时可做,无技术要求。 |
|
来自: 紫菜馆1990 > 《第二章常用特效部位和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