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为什么叫汉族?与华夏族相比,哪种叫法更有文化底蕴?

 小白兔日记 2020-11-13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汉族之所以叫汉族,不只是源于汉朝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内核。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那么,汉族为什么叫汉族?这个“汉”字缘起何处?本意是什么?知道答案后,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汉”篆书书法)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所以我们先来说说华夏和华夏族。研究可知,这更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称谓。

“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最早的时候,“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夏”即是“华”,所以“中华”也称“中夏”。孔子也把“夏”与“华”视为同义词,《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和“华”就是完全相同的含义,均指中原正统。
(华夏图腾: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太阳和月亮分别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
大约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古籍经典中,“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归顺于周武王。

古代中原地区自称为华夏,称四方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其实就是在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
(华夏与四夷的大致示意图)

必须强调的是,华夏一词,如今早已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深一层的价值在于文化积淀与文化认同。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种解读完美诠释了华夏民族的文化内核——中国有服饰之美,故称“华”,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

这也是为什么有说法认为“明亡之后无华夏”——明朝灭亡后,满清统治者强迫中原百姓剃发易服,从此再无服章之美,华夏,休矣。
(汉服之美)

再说说华夏族后来为什么改称为汉族。

秦朝短命,汉朝才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起民族自信的大一统王朝,享国407年,共历29帝,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道出了大汉王朝的霸气与强盛。国人以汉朝为傲,故自称为汉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主体语言叫做汉语,中国的通用文字叫汉字,中国的传统服饰叫汉服,这一切,也都是源于对汉朝的民族认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早出自西汉名将陈汤之口,见于《汉书·陈汤传》,后来演化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汉族、汉语、汉字、汉服,全部缘起于汉朝,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其中这个关键的“汉”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诗经》有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又道:“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曹操亦有诗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说文解字》明确记载,“汉”最初的本意即为天上的银河。

另外,“汉”在天指银河,在地则指汉水(今汉江)。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因为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被誉为“地上的银河”,故得汉水之名。
(刘邦与吕后剧照)

后来,泗水亭长刘邦发迹于汉水边的汉中,经过三年伐秦、四年灭楚,问鼎天下,建立了全新王朝,遂定国号为“汉”,即是对发迹地的永久纪念,也表达了大汉王朝的美好祈愿——希望汉朝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永恒不灭,灿烂辉煌,直到千秋万代。

综上,汉族之所以叫汉族,缘起于对汉朝的民族认同,而“汉”的本意是银河,寓意我们汉族就像银河一样,浩瀚永恒,我们汉族人就像星汉一样,熠熠生辉。

(本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