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漫谈】俗语“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是什么意思?

 关山听风 2020-11-13

俗语“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

是什么意思?

关山听风


“借屋停丧”和“借屋成双”是旧时代一些地方农村的两大禁忌,那时,两件事都是任何家庭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有的地方则没有这样的禁忌,也就没有如此之说。

俗信认为,“借屋停丧”给家庭带来晦气,使家里的运气不好走,而“借屋成双”则会造成断子绝孙、家败人亡。这两种禁忌自然也就毫无科学依据可言,属于旧时代民间的一种迷信思想。

“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的意思是一个假设,就是说,“借屋停丧”和“借屋成双”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的情况下,就宁可选择“借屋停丧”,而不选择“借屋成双”。这就说明两者都不是好事,都是旧时农村避而远之的事,都会给家庭带来不好的结果。只是“借屋成双”所造成的后果,与“借屋停丧”造成的后果相比,民间认为后果要严重得多。在民间趋利避害的心理影响下,如果两件事必须选择其中一件,在没有别的可选择的情况下,就不得不选择“借屋停丧”。“宁可”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表述方式。

借屋停丧

这种情况指的是农村没有住房的人家,或住房比较狭窄不好办丧事的人家,借用别人家的房屋来办丧事,叫借屋停丧。按我国农村普遍的信俗来讲,分两种情形。

一种是有准备的借屋,即老人快不行了的时候,让其在所借之屋落气。

这种情况对借屋的人影响不大,一般民间的讲法,房屋和孝家守孝一样,只影响三年,也就是所谓的“三年不抬头”,其它的不好的说法就不多了。好的说法是,老人下葬以后,如风水葬得好,以后就像荫庇孝家一样,荫庇借用房屋停丧的人家。因民间有了这种“荫庇”的说法,我国南方有些地方有一种民俗习惯,如果一个老人儿子很多,假设有五子,都成家立业,各自建了新房屋。老人去世办丧事的房屋选择是按顺序来安排的,首先是老屋(一般属最小的儿子财产),其次是长房,再次才是另三个儿子。当然,也可以兄弟之间事先协商好,确定放谁家里。虽然民间有“荫庇”这种好处的说法,直系亲属之间“借屋停丧”很好解决,但不是直系亲属,心理上还是有阴影,对“荫庇”一说持怀疑态度,一般都很忌讳,绝不轻易答应这样的事情。

另一种情况是在屋外死亡的人。

这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村内野外死去的人,放入屋称“冷棺进屋”,俗语有“冷棺进屋败到底”。这种情况主要看当地风俗,大部分的农村一般在外打棚子停放遗体,在家里办丧事,有的地方也可把遗体抬进屋;另一种是在村外死去的人,农村的说法是“冷棺进村”,俗语有“冷棺进村败到底”,一般是不允许进村落,更不用说进屋了,只能在村边搭棚子停放遗体和办丧事。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这种禁忌,可以让遗体进村进屋。

借屋成双

借屋成双一般说的是夫妻到别人家做客不能同房,至于不是夫妻的男女就更不同房了。旧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女儿女婿回娘家不同房。

我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女儿女婿同回娘家不能同房的规矩。俗信认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就不是一家人,回娘家住就是“借屋”住,自然也就不能同房。对这种风俗,各地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女儿女婿在娘家同娘为“不洁”,亵渎神明。也有的认为,在娘家同房而使女儿受孕,将会把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夫家去了,会使娘家破落。

另一种是上门来做客的夫妻,或不是夫妻的男女住宿不能同房。

这种情况,如果在夫妻或男女在家里同房,就比女儿女婿同回娘家同房更为不洁,不仅亵渎神明,还会把家里的“地脉”也毁坏,会造成家败人亡、断子绝孙的后果。

综上所述,旧时的农村认为“借屋停丧”和“借屋成双”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借屋成双”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这是旧时代农村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迷信思想,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上的开放,很多地方不再讲究这两种禁忌。尤其是“借屋成双”之说,民间基本上放开了,此种习俗正在消失,但这种习俗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灭掉。如果夫妻或一家子想到农村做客或旅游,还是要入乡问俗和入乡随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至于“借屋停丧”的习俗,因民间心理因素作怪,目前依然还是很多农村地区的禁忌,并严格执行,与“借屋成双”的禁忌习俗相比,“借屋停丧”的习俗在民间的思想开放程度,远远不如“借屋成双”习俗。

总之,农村俗语“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的含义,已与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相适应,已经过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