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性侵,看得窒息又震惊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第十放映室
就爱瞎说大实话

2017年4月,台湾年轻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轰动两岸

这使得那本由林奕含真实经历改编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更添悲剧色彩。

13岁的房思琪,被老师李国华性侵。在长达5年的非正常关系中,房思琪强迫自己爱上老师,同时心理暗示老师也是爱自己的。

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爱慕她的老师,老师却说爱他的方式是将阳具塞进女孩的嘴里;老师说她是全世界最好的礼物,却残酷撕裂地折磨她的身体。

于是房思琪选择片段型失忆,用日记发泄痛苦,即便如此,最后还是疯了。

世界上不只有一个房思琪,詹妮弗·福克斯就是其中之一。

13岁的詹妮被田径教练性侵。这段经历在詹妮的潜意识里被篡改,她坚信比尔和自己是恋爱关系。

为什么受伤害的女孩要靠自欺欺人才能活下去?或许我们可以在今天要分享的电影里找到答案——

《信笺故事》

导演詹妮弗·福克斯,电影改编自她的真实经历。平静客观的镜头下,隐藏的是女导演一生的挣扎、折磨与反思。

48岁的詹妮,已经是知名纪录片导演兼大学教授,还有一个订婚三年的男友,爱情和事业看似安稳无虞。

然而母亲的一通电话让詹妮回忆起了十三岁时与年逾四十的田径教练之间的“初恋”。

除了詹妮,其他人都觉得这段所谓的爱情是不可理喻的,作为她教练的比尔无疑是在性侵一个未成年人。

但是,无论是13岁时的詹妮,还是已经48岁的詹妮,都认为那段感情是美好的。

在妈妈的强烈建议下,詹妮决定查明当年的事实真相,那段被詹妮封存的记忆开始涌现。

回忆中童年的詹妮无疑是不幸的。

母亲和姥姥忙着照顾四个弟弟妹妹,大开发商父亲则忙着自己的事业,家人永远在吵闹不休。

这个不算温暖的家庭没有给詹妮认同和关注,更谈不上归属感。

一方面父母忽视詹妮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却又限制她的自由。

因此,青春期的詹妮渴望独立,渴望被重视,渴望爱与被爱。

13岁的暑假,詹妮的生活有了转机,父亲将她送到了Mrs.G的马场学习马术,自此詹妮与Mrs.G和比尔结识。

已婚的Mrs.G和离异的比尔,以互相信任尊重的态度接近詹妮,甚至和詹妮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没有秘密的“家庭”。

詹妮跟着二人骑马兜风,野餐聚会,沉浸在这个“小家庭”带给她的归属感中。

度假中的詹妮有多快乐,开学后回到家中的詹妮就有多失落。两者间强烈的落差将詹妮推向了Mrs.G和比尔。

随后每周五,Mrs.G都会接詹妮去农场,周末再把她送回家。后来接送的人换成了比尔。

耐心的比尔并不心急,他先找机会和詹妮独处。

夸赞她骑术好,给她讲诗歌,盖毛毯,于细微之处关心她爱护她,一步步让詹妮依赖信任自己。

渐渐地,比尔开始用歪理洗脑詹妮,他告诉詹妮:你是独特的,无惧于心的,你的家人无法像你一样勇敢,他们害怕自由的活着。

比尔踩中詹妮对家人的反叛心理,顺应詹妮的情感需求,最终得到了詹妮的信任。

即使比尔将詹妮骗到自己家时,也是以欣赏身体为由询问詹妮能否脱掉上衣。

比尔在“循循善诱下,一步步加大尺度,最终以探索詹妮身体的名义实行性侵。

 裸替出演

他告诉她,“成为女性是在变独立变成熟,是一件好事。”

他还告诉她,“从来没有男孩这样帮你,但我不会放弃。”

詹妮已经13岁了,她虽觉得这种行为不妥,但无法拒绝。因为比尔一直在精心营造恋爱的假象。

两人经常一块牵手、接吻、看电影,就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

就这样,比尔从言语行动上扭曲了詹妮并未成型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狡猾的比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将自己的犯罪事实包装成了爱情故事

随着詹妮年纪增大,她便主动提出结束这段关系。

这并不代表詹妮认清了性侵的事实,相反,她认为自己以感情中胜利者的姿态做出了这个选择。

少女詹妮在日记中记录到,即便“分手”后,比尔也一直给自己寄明信片,关心她的学业。

直到四十来岁,詹妮依然认为比尔是她的初恋。

真相是,成年后的詹妮由于受伤防御心理,甚至回忆不起她在这段经历里的真实年纪。

比如她以为自己当时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经母亲提醒才想起自己当时只有十三岁

只有有缺陷的照片需要PS,也只有没有按照人的希望发生的故事需要美化。

这说明,无论是13岁还是48岁,詹妮内心都并不觉得那段感情真正美好。不然她为什么要美化?

詹妮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没有弄清楚的就是最关键的两个人。

一个是拒绝回答任何关于那段经历的Mrs.G,一个是为了维持声望极力否认的比尔。

这时候,詹妮才知道Mrs.G和比尔并非是灵魂契合的伴侣,她也是遭受比尔性侵的受害者。

故事的导演兼男主角比尔则在宴会上装聋作哑,这无疑是在否认他与詹妮的那段“爱情”。

换句话说,真是纯洁无邪的爱,为什么不敢承认?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都在刻意的维持一种客观真实,而这种客观往往被选择性遗忘及美化的幼年詹妮所阻拦。

这当然是艺术性展现方式

每次与比尔发生关系前詹妮的呕吐,成年后詹妮对婚姻和孩子的恐惧排斥,对他人正常性经历的好奇......

所有的迹象都说明那段关系带给詹妮的深远伤害远大于给予詹妮短暂的温暖。

受伤害的女孩在多少年后才能懂,这根本不是爱情,可就算懂了,她们早已无法爱人。

纵观整个故事,詹妮的父母是缺席,甚至可以说是失职

弗洛伊德的童年心理学提到: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被自童年起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所影响。

而13岁的詹妮所做的决定,不过是期望从成年世界里得到爱和关注。

这些爱和关注,詹妮无法从家庭里获得。或许詹妮曾有机会得到正常的感情,不过被她父母扼杀了而已。

詹妮曾经有机会得到男孩印在额头上的一吻,却因为父母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约会而烟消云散。

还有詹妮的姥姥,明明目睹了比尔在家门口对詹妮的亲昵,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詹妮的父母对她多一点关注,如果姥姥那个时候告诉了詹妮的父母,如果他们没有拒绝詹妮的那次请求......说不定,命运就此逆转了呢。

詹妮年迈的母亲,无奈叹息:“作为一个母亲,我失败了,我没能保护你,对不起。”

影片中,詹妮的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是失败的。

现实中,却有无数的父母,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如果为人父母真的有考试的话,大概这类事情就可以减少很多了。

除了家庭教育问题,悲剧的罪魁祸首是那些打着爱的名义对懵懂少女实行性侵的伪君子们

李国华用文学当屏障把魔爪伸向房思琪,比尔给詹妮没能从家庭里得到的认可与呵护。

文学变成了引诱少女的工具。关注和爱也变成了性侵的遮羞布。他们抓住少女们的柔软之处,加以利用,然后达到自己龌龊的目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本该被法律和道德审判的嫌疑人却成为知名人士,活得光鲜亮丽、无愧于心。

本该被保护的女孩却活在忏悔和愧疚中,终其一生都无法逃离噩梦,无法拥有正常的爱情。

荒谬吗?社会中却不缺这样的荒谬。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詹妮、房思琪?更多的比尔、李国华?

你我都清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过这一次,再不会为回答正确而欢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