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晓峰:“栗没办法”——一个时代的精神现状

 WQ_AI_LYS_999 2020-11-14

“马已今服”是金融界近期贡献给国人的最新成语,无独有偶的是,“栗没办法”也将会成为艺术界永恒的一个“新词汇”。

在这个能够体现时代特质情绪的词汇当中,让人们似乎看到了老栗创办电影节关停的“没办法”,看到了发展26年的宋庄艺术生态依然是裸生态的“没办法”,看到了“宋漂”者努力挣扎之后的“没办法”。

当下,我们的很多现实无奈,以及个体的挫败感,都深深的饱含着老栗的这三个字:“没办法”,更重要的是,穿越这三个还可以延申阐释为多义字的背后,就是每个个体无法安身立命的问题所在。

老栗以书家身份做南京个展,是目前文化振荡感最强,最需要放大解读的文化事件之一。老栗以及书法作品产生的“新场景”,对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刺激”,和老栗书写的另外两字“无奈”似的幽默一笑,我想这个展览也就值得了。

个体的力量越来越弱小,肉身被社会各种现实所吞噬,这恰恰是艺术所需要对抗的处境,让我们个体生命更有价值,离自己真实心声更近一点,而我们却在精神萎缩,失去了批判的勇气。

这种刺激是整个社会对个体的刺激,刺激我们产生一种新的观看,和行为方式,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总体现实特征对个体的超级刺激。

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的吃瓜群众。一切都在剧烈的撕裂中,导致了我们的现实处处充满荒诞,于是连每个个体撕裂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可以推倒出来,每个事情的逻辑都可以重新来推理,每个人的利益都要被重新计算。在我看来,这是每个个体的“新沉沦”,而老栗已经给每个人的命运状态,似乎都写好了三个字:“没办法”。这三个字背后更可能就是通往当代的新偏方。我也就理解了老栗书写的另外两个字:“悲伤”。

一切要反常,反差才能体现当代的价值指向,才能找到现实对个体最后的一丝丝真实。

只是这次超越的刺激,老栗用了国潮元素:中国书法,而不是大家熟悉的“当代”,他不仅换了张牌,而且把自己当做艺术家给打出去了。我个人的意思是,这是这位中国最具深远影响力的策展人、批评家老栗个人参加展览最精彩的一次现场,大家应该像早些年艺术长沙那样包飞机,包火车去南京看他的展览。可惜,艺术圈估计没有这种大格局。

如果我是主办方的策划,一定会像尤伦斯策划毕加索的展览,今日美术馆做鲍勃迪伦的展一样,把老栗的展览做成网红的展览,甚至让老栗和薇娅、罗永浩来一场艺术的直播带货,甚至像李雪琴那样安排老栗现场来一段艺术脱口秀,可能才能匹配上老栗作为艺术家身份的这个展览独一无二的资源。

如果还能够有勇气精准的解读的话,书法只是老栗对“当代”的怀旧,以及拿来当超越的工具所在,而这个书法就是“新当代”的开启。我宁愿把这个还不知道会不会如期开展的个展,视为“新当代”的某种象征性展览,更重要的是“新当代”就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现有状况的新的思考,以及表达方式,而永远批判的精神,又饱含着当下解脱和通透意味的方式,这样艺术家个体的价值才可能回归真实的原点。

把文化个体都逼到只能靠“以苦存新”的处境里,社会任何被盲目放大的发展以及炫耀的方式都值得怀疑。于是,我深深的既理解老栗又不能理解老栗一遍又一遍的书写:“心经”。

“没办法”的艺术家在逃离宋庄的路上,这是当下社会没有尊严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利益分配落差再次扩大化,宋庄很多艺术家已经在生存的最低底线,艺术创新的内循环能量又在哪里落脚?

我一度深深的怀疑一代人,乃至后来者对老栗“当代”价值观曾经的判断和误会,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展览,才能显示“当代”既颠覆又融合的精神,以及老栗的活在当下的穿透力,因为传统的当代方式,早已经不是或者绝对不是老栗的道场。书法在这里只是变成一种当代人言志的工具,更是老栗作为个体最好的捍卫艺术精神的武器,这又是老栗书写“悲伤”的另一层含义了。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书法展,表面上架构了传统的中国汉字,但是又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表达方面透露一个时代文人的最后情怀和孤独的骨气,以及还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是一个具有超大文化容量之时代文人样本的展览。我唯独在这里看到了老栗和他们所处时代的影子,而00后这种家国情怀会在新一代文人身上怎么流淌呢?

我非常热爱这个可以任意涂改个人意志力以及行为状态的现实时代,这才是抖音式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换不同的角度和这个社会现实来“抖一抖”,去寻找不常态的自我存在,才是我们文化深处最强烈的黑色幽默,以此对冲我们包裹的价值观,甚至要严丝合缝的正能量。

平庸的消费社会,只有调侃和粗暴,也只有以老栗似的化悲痛为力量的三个字:“没办法”,以此移情别恋。“马已今服”的男主角就是一种“没办法”的plus版本。

文化个体从来不是拿来自我服从的,而是在于更多的为了接近真实,从而找到人类精神的出口,但是现在都变成了商业流行的配套工具。最近上海各种艺术博览会的市场非常火爆,他们能否感应到北京艺术家的“没办法”的精神荒芜处吗?

我非常喜欢网络的这句话:“总有人在抗拒浅薄,既能反映真实,又非过于片面地强调某种情绪”,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穿越现实,活在当下,活在老栗的字的状态里或“无尽藏”、或“风花雪月”。

老栗只是一个希望社会变好,更加宽容的“观念性文人”,他是有意思的人,矛盾的人,自我解脱的人,或许在他的字里一定能解读到,他曾经推出的艺术观念潮流对应的信息:“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以及“念珠与笔触”等等。

这边评论还没写完时,微信公号推送文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老栗的字:栗宪庭书法展》这篇展讯已经看不到了,展览还继续吗,不知道,“没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