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柬之《文赋》:婉媚遒劲,结体温雅,笔法飘纵,艳媚动人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文赋》,纸本墨迹,纵26.6厘米,横370厘米,144行,1658字,字体以楷、行为主,间杂草书。传为唐陆柬之所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赋》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元赵孟頫评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一、陆柬之其人及《文赋》的主要内容
《文赋》无款,但历代多认为是陆柬之所书。卷前有李东阳篆书“二陆文翰”四字,又有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八字。帖后有赵孟頫、李倜、欧阳玄、揭傒斯、危素、宋濂、刘基、董琰、谢观、孙承泽等跋。


陆柬之,生卒不详,吴郡(治所今江苏苏州)人。约初唐太宗、高宗时人,为虞世南的外甥。曾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少时学书师从虞世南,后乃上溯魏晋而专攻王羲之。朱长文《墨池编》谓:“柬之以书专家,与欧、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其行书虽出于虞世南,而风气过之,笔法飘纵,妍媚动人,大有“晚擅出蓝之誉”(见《书史会要》)。陆柬之所书《头陀寺碑》、《急就章》、《武丘东山寺碑》皆失传,传世墨迹有《陆机文赋》、《兰亭诗》二种,《绛帖》中载二十五字刻本。


《文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作的一篇探讨写作的文章,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也是我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在文学、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1、“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情感是文学创作冲动的来由和起点。在艺术想象过程中,许多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辞纷至沓来,所要创造的艺术形象也愈加清晰鲜明。正所谓“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2、“宠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笑端”。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的作用,认为在构思阶段,则“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情骛八极,公游成仞”,“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表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沉入艺术想象过程中。
3、“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指出艺术创作成就的取得同灵感有密切关系。认为灵感具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的特征。


4、“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奸”。在艺术风格上,崇尚华丽之美,强调“丽辞”。这反映了六朝时期讲求形式美的新时尚。
5、文体区分为十种, 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
钱钟书云:“《文赋》非赋文也,乃赋作文也。(陆)机于文之'妍蚩好恶’以及源流正变,言甚疏略,不足方刘勰、钟嵘;至于'作’之'用心’、'属文’之'情’,其惨淡经营、心物乖合之况,言之亲切微至,不愧先觉,后来亦无以远过。”(钱钟书《管锥篇》)


二、《文赋》的书法艺术特色
因《文赋》无署名款,历代也多有质疑非陆柬之所书的。但无论陆柬之书《文赋》是真是假,至少都是赵孟頫之前的作品,从笔画、结构和章法、风格等方面来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元欧阳玄跋云:“此帖笔势翩翩相类,令人神情惘然。”
元揭傒斯跋曰:“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 ,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
明谢观跋云:“书法多自《兰亭》中来,其超逸神俊,有非唐临晋帖者所可同。……其戈波之法虽得于虞秘书,而变化不拘,结构自成一体,殆有逼于永和遗迹者矣。”

赵孟頫跋


清孙承泽跋云:“陆司谏所书《文赋》全摹《褉帖》而带有其舅氏虞永兴之员劲,遂觉韵法双绝。诸公仿晋率涉板直,如此妙婉,未见其匹。赵文敏晚年书法从此得力,人鲜见司谏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文赋》笔画方圆结合,运笔灵活多变,结构欹侧相间,疏密有致,自然天成,通篇气息通畅,字体或正、或行、或草,字形或大或小,墨色或浓或淡,笔画或粗或细,形成含蓄、恬淡、安静、疏朗的风格,符合“清淡寂静、以空灵为美”的美学标准。


 陆书《文赋》自然也存在一些遗憾。一是有的笔画的起笔,尖锋显得长了一些,也就夸张了些,这样,跟含蓄的总体风格不太协调。如“故、不、之、於”一横的起笔,“不”字中间一竖的起笔。二是有人认为,陆柬之书《文赋》夹杂草书,没有呼应,显得有点突兀。从开头部分来看,的确如此。周围都是行楷,突然就出现了几个草书。但是,只要有其它地方进行呼应,比如左右两边也出现几个草书来呼应一下,就不一样了,就会有个过渡,不致于在一个篇幅中显得突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