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郎——乡下人的小百货

 百荷书房 2020-11-15

货郎——乡下人的小百货

文/邢桂珍

那天,当我听完歌唱家郭颂演唱的《新货郎》这首东北民歌时,我的思绪回到了50年前。

我的童年,是在鸭绿江畔的偏僻大山里度过的,那里山陡沟深,林多路险,交通不便,出入靠步行。村民散居在几个沟沟岔岔的山脚下。

农民四季忙碌在田间地头,舍不得时间去十里以外的堡子购物,急需的生活用品,只能靠货郎下乡解决。

货郎大约几个月才能轮到我们这里送趟货。

供销社有三个货郎,唯独李爷爷与众不同,他年龄最大,下乡不用货郎鼓,他独创性的换货方式,缓解了村民生活的压力,受到了村民的普遍称赞。

乡亲们期待着李爷爷的到来,盼望着李爷爷记在小本子上的货快点送来。

那天,社员们在山坡上铲地,中间歇息时,小石头“货郎来啦”的一声大喊,划破了小山村的寂静。大家不约而同地朝山下眺望:那个熟悉的身影逐渐清晰,李爷爷肩挑重担,步履蹒跚地向山沟跋涉。大家撂下手上的锄头,纷纷奔下山,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热情地围住李爷爷。他们有的挎着鸡蛋筐,有的拿来废铁,还有的带来信件委托李爷爷代寄……呵!真是五花八门。

我好奇地挤进人堆里看个究竟,只见李爷爷一面和乡亲们打招呼,一面不慌不忙地卖货和换货。他麻利地称重、开票和打算盘,只听得算盘“噼里啪啦”,就准确无误地计算出兑换结果。

李爷爷能张口说出各种货物的收购价格,就像相声演员“报菜名”那样流利,还能准确叫出张三李四的姓名。

不知不觉李爷爷忙到了午饭时间,好客的乡亲们,争抢让李爷爷到家里吃饭。那天,他正好在我家门口,就被老相识的父亲“强”到了家。

货郎——乡下人的小百货

吃饭时,我仔细端详李爷爷,他微胖,思维敏捷,头发有些灰白,微笑时露出两颗金牙,老花镜架在鼻梁上形同虚设,思考问题时眯缝着长眼皮。我不解地问:“爷爷,你来回都是重担,能挑动吗?”他向我点点头。“别的货郎为啥空筐返回,而你……”

没等我说完,他就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大家都忙,又要生活,我看到乡亲们无奈和渴望的眼神儿,就想帮一把。”我有些懵懂。

货郎送货下乡,单位不安排收购任务。下乡收货是他本职工作分外的活,而李爷爷却能体察民情,热心助人,他能充分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缓解燃眉之急,辛苦他一人,方便千万家。

每一滴汗水都蕴藏着李爷爷的情意。百姓心中有杆秤啊,他们过意不去,纷纷向李爷爷送点土特产表示感谢,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公社小学,去收购站卖点鸡内金和草药之类的东西,接触李爷爷的机会更多了,我有幸成为李爷爷和村民之间的传话筒。

李爷爷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大爱,用博大的胸怀为百姓服务。他的形象根植于我的心里,他是我无法忘记的好货郎。

货郎——乡下人的小百货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