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化人三启径(之一中)

 杏坛归客 2020-11-16

二、杨叔子先生对诗词文化的贡献

    诗词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诗词作品中的文化意蕴。且从最能表征诗词作为民族艺术核心、深层的“意境”说加以考察。什么是意境?论者众多。一本文艺心理学辞典中的说法,应该是包容性较大、认可度较高的。“意境指艺术家在审美创造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遵循自我的审美理想,在文艺作品中创造的一种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物、环境水乳交融、物我两忘、虚实相生、意蕴丰富,能表现宇宙万物生机、揭示人生生活哲理、抒发作者思想情感,并可引发欣赏者联想和想象、超越事物(或对象)的具体形象而馀意无限的某种审美空间。”(参见鲁枢元等主编《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从此说可见,意境是一种通过主(情)客(物)二元交融艺术手法创造的形象化的审美空间,借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思,揭示出宇宙与生命的形而上哲理。审美、情思、哲理,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因此,诗词艺术不仅仅是审美的,还必须是有深广文化内涵的。意境说实质上也揭示了诗的本质。

     杨叔子回答了“什么是诗”?“诗是以一种最精炼、最美好、最富于高品位的深情从而又最富于能延拓的内涵的语言来表达人生感悟与人生哲理”(据《杨叔子槛外诗文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196頁)。杨叔子关于诗的定义精炼概括了诗的语言艺术审美特性与文化精神内涵相交融的本质属性。

     杨叔子先生对诗词文化的论述创新而深刻。他指出了诗词内蕴的审美文化维度:“'情真、味厚、格高'这三者可以说是在内容上的'求美',内容的美,易于激发感情,熏陶心灵,导引人生之路。但是,诗之所以为诗,还有'形式',名家名诗必定是:'字少、式合、韵美'”,总之,中华诗词最具内容与形式和谐之美。进而对王之涣《登鹳鹊楼》诗条分缕析以印证其“字少,式合,韵美;情真,味厚,格高,……因此,这首短小的五绝,特别是后两句,成为流芳千古的脍炙人口的名诗名句”(参见《杨叔子槛外诗文选》第143-144页)。“美,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诗既要有美,又要有情。不美不是诗,无情不是诗。”“……是的,美就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境界,就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统一的境界。优秀的诗歌往往追求情理高度相融,这种相融就是和谐,就是美”(同书第201-203页)。杨叔子对中华诗词映射外在维度的社会文化的论述也是前无古人的,以其中容涵的中华传统哲学而言:“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着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放射着中国传统经典的哲理光芒。……通过其深邃的意境与充沛的感情,深浅显隐不同程度地表达着某种深刻的哲理与永恒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深深熔铸在其中”(同书第167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的整体观;'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大的整体观;'深固难徒,更壹志兮’,感情上的整体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空间上的发展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时间上的发展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感情上的发展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中的本质观;'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社会中的本质观;'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感情上的本质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谐统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近思远虑;'睫在目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自知自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强不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厚人薄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成仁取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缘督为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好道进技;'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薪火相传;'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不亡者寿'(同书第173页)!杨先生对中华诗词中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伦理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彩解读处处可见。“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词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同书第127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这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欲摇桨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闪耀着对人民的热爱与同情的民主意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激荡着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饱含着深深的依恋之情!'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这彰显着大无畏的斗争气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寄托着对离人的深深祝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揭示着多少深刻的哲理!……如此种种,何胜枚举”(同书第109页)?!杨叔子先生深刻揭示了中华诗词文化是理性、感性与价值三位一体的智性审美文化。杨叔子所说的理性,既有逻辑理性思维,也包涵感悟的直觉理性思维;感性,主要是指以想像力为核心的意象思维;价值,是指价值理性导向的境界思维,这些都在杨先生的文章中有多处论述。此外,他的“诗魂——国魂”说与“文化基因”说更为中华诗词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待续)



作者简介


       孔汝煌,男,高级讲师退休,中华诗词学会原理事、诗教促进中心副主任,浙江诗联学会原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当代校园诗教倡导与践行者之一。著有《鉴湖集》、《诗教文化刍论》。主编有《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等。


审核:郭星明  邵高锋  黄浴宇

终审:王 骏

本刊编辑:徐吉鸿  姚  立  程瑞文

本期编辑:程瑞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