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通里

 昼三夜二205 2020-11-16

通里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为手少阴之络,可由本穴横通手太阳经。其所治症为目痛、汗闭、喉痹、心热、悸动、胀满、崩漏等。凡此诸症,其由涩滞抑郁所生者,本穴统能治之。综而观之,是本穴以通为治也。故名“通里”。即通而理之也,又功通于里也。
问曰:崩漏血下,既已通矣,何得谓为涩滞?答曰:恰因正经滞涩,而血乃横溢也。喻犹槽道淤而水四溃也。当此之际,正可通因通用,以疏凿为务,俾使顺适通行。若夹坝防洪,水位愈高,其淤愈甚,四邻为泽矣。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少阴心经之络穴

《针灸大成》主治

主目眩头痛,热病先不乐,数日懊憹,数欠频呻悲,面热无汗,头风,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遗溺,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膈肿,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掌后一寸陷中。手少阴心脉之络,别走太阳小肠经。
《中国针灸学》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一寸。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坐位。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通里(络穴)
【位置】在腕后一寸。(《甲乙》)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 经。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悲恐畏人,头痛目眩,妇人经血过多,崩漏,肩臑肘臂内后侧痛。
【配伍举例】《大成》头风,面目赤:通里、解溪;经血过多:通里、行间、三阴交。
《百症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刺灸法】直刺0.2〜0.5寸;可灸。
【文献选摘】《外台》通里主热病,卒心中懊憹,悲恐,癫,少气,遗溺。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马丹阳十二穴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通里

【所属经脉】手少阴心经。

【体表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

【临床主治】心悸,怔忡,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支。

3.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前者位于进针部位的尺侧,后者位于进针部位的桡侧。尺侧腕屈肌是位于前臂前面内侧缘的浅层肌。该肌起点有肱头和尺头,肱头起自肱骨内上课,尺头起自尺骨鹰嘴,两头之间有尺神经通过,止于豌豆骨,由尺神经支配。指浅屈肌位于前臂浅层肌的深面。该肌起点有肱尺头和桡头,肱尺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桡头起自桡骨上1/2的前面,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腕管人手掌,至手指后每腱分为两束,分别止于第2~5指中节指骨底的两侧,由正中神经支配。

4.尺神经及尺动、静脉:尺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位于腋动、静脉之间,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人前臂前区,与尺动、静脉伴行,最后经腕尺侧管人手掌。尺动脉在平桡骨颈处由肱动脉分出,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下行,至指浅屈肌深面,继而在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尺静脉与尺动脉伴行,为肱静脉的属支。5.指深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指浅屈肌的深面。该肌起自尺骨体上2/3和骨间膜的前面,肌腹向下移行为4个肌腱,经腕管人手掌,各腱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第2~5指远节指骨底的前面,由骨间前神经和尺神经支配。该穴的深面为前臂骨间膜。

6.旋前方肌:位于前臂远侧1/4,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的深面。该肌起自尺骨下1/4的前面,止于桡骨下1/4的前面,由骨间前神经支配。该穴深面为前臂骨间膜。若继续深刺,针尖可通过前臂骨间膜,透刺支沟穴。

图片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少阴心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