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对应的中成药

 fulhfulh100 2020-11-16

1、桂枝合剂,桂枝颗粒(桂枝汤)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黄芪、白术、防风)。

2、桂黄清热颗粒(大青龙汤)、小青龙合剂/颗粒(小青龙汤)

3、葛根汤颗粒/片、表虚感冒颗粒 (桂枝加葛根汤)

4、感冒疏风颗粒( 麻黄桂枝各半汤),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三拗片(麻黄、苦杏仁、甘草)、感冒疏风片(麻桂各半汤加独活防风谷芽)、

5、小柴胡颗粒/丸/片(小柴胡汤)、大柴胡颗粒(大柴胡汤)、加味逍遥丸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柴胡、枳壳、芍药、甘草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陈皮、川芎、香附)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主药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葛根加浮萍、蝉蜕)

6、苓桂咳喘宁胶囊(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桂龙咳喘宁胶囊/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炒苦杏仁)

寒喘丸(射干麻黄汤)

7、玄麦甘桔颗粒(桔梗汤加味),金荞麦片(金荞麦)

8、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白虎汤),是儿科名家赵心波的临床经验,

麻杏止咳片/糖浆/合剂(麻杏石甘汤)、止嗽定喘丸、克咳胶囊、止嗽立效丸(麻杏甘石汤加罂粟壳,葶苈子,莱菔子),咳喘宁胶囊(麻杏石甘+罂粟壳、桔梗、百部),小儿咳喘灵颗粒(麻杏石甘+金银花、板蓝根、瓜蒌)。儿清肺化痰颗粒(麻杏石甘+黄芩、葶苈子、紫苏子、前胡、竹茹 -甘草)。

麻杏石甘汤-----有热,有喘有咳,喘咳以后,由于气机的难受,甚至它可以看到鼻子的煽动,鼻翼煽动,口渴。,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既然治疗大叶性肺炎也好,在小孩麻疹的情况也好,常用于鼻子里面有血,常用于咳吐痰中带血,所以这情况可以适当加凉血的药止血。凉而散的药最好,赤芍、丹皮是吧,它都是凉而散,而能止血的

9、金花清感颗粒(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加减)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感冒清热颗粒(同仁堂)(荆防败毒散加减);荆防败毒散颗粒/荆防颗粒,出自明·《摄生众妙方;少阳感冒颗粒( 小柴胡汤加青蒿)

清瘟败毒散(清代清瘟败毒饮)

抗病毒口服液——"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为基础改进而成

十味止咳片——杏苏散+参苓白术散化裁

金荞麦片------治疗肺脓肿的特效药

在朱良春先生做院长的医院里,把这个经验进一步在临床上验证,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史载祥教授,当时就在南通市中医院,他就直接参与这项课题,其中一个患者肺脓肿的空洞达到23个,患者服药之后,第2天就开始排脓,渐渐地空洞闭合,临床治愈。

经过506例临床观察总结,上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他们派专家下来进行研究。

朱良春先生说:“说来也是奇怪,金荞麦那么好的疗效,在实验室的培养皿里,不但不杀菌,而且细菌生长的还更加旺盛。后来,他们带回去进一步研究,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发现只要有化脓感染,这个药物就向那里集中,浓度越来越高,最后治愈疾病。不知是否与中医所说的归经有关?”

10、清肺消炎丸(麻杏石甘汤去甘草,加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羚羊角)

11、桂附地黄丸(肾气丸)·、金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慈丸 方剂出自清代《饲鹤亭集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磁石组成

  • 金刚丸-----出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主要成分是川革解、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各120克,制鹿胎60克,补肾

四君子丸(合剂)右归丸 左归丸  越丸 独活寄生丸  心可舒 当归四逆汤丸 

龟龄集处方出自明代嘉靖年间,国家保密中药处方。以“远”字为商标的龟龄集驰誉海内外。

12、小建中颗粒、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

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

五积散丸是基于五积散,五积散出自《局方》,五积散大复合方=(麻黄汤-杏仁)+(半夏厚朴汤-紫苏)+(温胆汤-竹茹)+(当归芍药散-泽泻)+平胃散+二陈汤,“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医家称为万病奇方。

十味玉泉片出自叶天士的玉泉散葛根、天花粉、麦冬、生地黄、五味子、人参、黄芪、乌梅、茯苓、甘草)

13、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

14、枳术宽中胶囊(枳术汤)、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是治疗饮食积滞的代表方。

15、四逆散(气滞胃痛颗粒)、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神农本草经读》谓之“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16、延参健胃胶囊(半夏泻心汤)、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

17、摩罗丹(当归芍药散合百合乌药汤(《时方歌括》)加鸡内金、地榆、三七、九节菖蒲、麦冬等)、清胃散、 玉女煎 、一贯煎

18、乌梅丸、葛根芩连片(微丸)、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临床常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之久泻或五更泄等

19、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

木香顺气丸(出自《古今医鉴》成分:槟榔﹑苍术﹑陈皮﹑甘草﹑厚朴﹑木香﹑青皮﹑砂仁﹑香附﹑枳壳)

20、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止痛,黄连、黄柏全用小檗碱代替)

21、五苓散(胶囊、片)、二妙丸《丹溪心法》、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是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川牛膝、薏苡仁。

22、四君子丸(合剂)、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香砂胃苓丸、八珍丸(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丸(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归脾丸。

补益资生丸具有良好的滋养脾胃的功效,由明代大医家缪希雍创制,可治疗慢性腹泻

23、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参桂理中丸)丁蔻理中丸(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蔻仁)、

24、麻仁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25、金嗓利咽丸(半夏厚朴汤加味)

26、炙甘草合剂(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

27、酸枣仁合剂/安神胶囊(酸枣仁汤),复方酸枣仁胶囊(酸枣仁、左旋延胡索乙素),

28、脑乐静糖浆(胶囊) 夜宁颗粒(甘麦大枣汤)

29、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30、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治疗恐惧症,焦虑症

31、茵栀黄胶囊(茵陈蒿汤加减)、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黄栀花口服液 

32、茵陈五苓糖浆(原方,专治肝胃湿热、湿重于热、黄疸)

33、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34、鳖甲煎丸、西黄丸

35、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

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

36、(同仁)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礞石滚痰丸、二陈丸

半夏天麻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7、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妇科养荣丸(胶艾汤加味)五子衍宗丸(明 · 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秘验血崩丸    明·郑泽《墨宝斋集验方》卷上。主治:妇人血崩不止。

组成:真阿胶2两(炒成珠),慎火草2两(炙焦,碾),棕毛(烧存性)1两,龙骨(煅)1两,牡蛎(煅,醋淬)1两,真蒲黄(炒黑色)1两,乌梅肉1两(焙焦碾末)。

38、归芍调经片(胶囊)(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40、康妇炎胶囊(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41、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

42、温经养血合剂、参桂调经丸(温经汤)、调经丸(温经汤加减)、生化颗粒(傅青主的生化汤)民间更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

43、大黄蛰虫丸、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化症回生片药方出自《温病条辨》,活血祛瘀,消癥散结)。

四物汤合剂、四物颗粒(四物汤) 血腑逐瘀胶囊(血腑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颗粒(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四物五子丸(四物汤+覆盆子、枸杞子、地肤子、菟丝子、车前子)韦文贵常用它来治疗由于先天不足的眼病儿童。

失笑散出自宋代《苏沈良方》

44、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步长脑心通(补阳还五汤+丹参、制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全蝎、水蛭)

45、麝香保心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苏合香丸”。在苏合香丸基础上进行组方及剂型改良,去除了朱砂、青木香等毒性成分,增加人参等补益成分,。

舒心宁片、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钩藤饮)

46、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

47、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鸡血藤、羌独活、防风等)、     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是国医大师张琪研制的头痛类非处方药) 

大雄丸----由川芎、天麻2味组成。在《苏沈良方》名为“芎麻饮”,《普济方》中名为“天麻丸”。

48、眩晕宁片(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合方加牛膝、菊花)、二至丸

49、安神温胆丸(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远志、朱砂、大枣)

50、温肾前列胶囊(济生肾气丸加虎杖、瞿麦、萹蓄、淫羊藿)

51、前列舒丸(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去芍药,加薏苡仁、冬瓜子、韭菜子、淫羊藿、苍术、甘草)

52、一清颗粒/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53、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小金丹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

54、小儿厌食颗粒(理中汤去甘草,加胡黄连、砂仁、槟榔、山楂、山药);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主要由鸡内金、六神曲2味主药组成。龙牡壮骨颗粒(参苓白术散+龙骨牡蛎汤)是国家中药一级保密配方

55、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指迷茯苓丸,出自明·《证治准绳》。本方又名“茯苓丸”。

56、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

57、当归生姜羊肉汤——归羊冲剂  

58、九转黄精丹:此方源自《和剂局方》,由黄精、当归两味药组成

59、两仪膏:《景岳全书》。本方能双补气血,故名“两仪膏”。方由党参、熟地黄两味药组成。

60、左金丸:《丹溪心法》,方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具有泻火舒肝、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胃失和降所致的腕胁疼痛、呕吐酸水等症。

61、珠黄散:处方来源于清代医家云川道人所著的《绛囊撮要》,方由牛黄、珍珠两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腐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红肿、溃烂疼痛、单双乳蛾等症。

62、银黄片由金银花膏和黄芩素两味药用现代制药技术压制成片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毒火所致的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痈疮肿毒及湿热痢疾等症。

63、同仁堂复方罗布麻颗粒:主要成分:罗布麻叶,菊花,山楂。

单一成分的中成药:愈风心宁片(葛根)、金荞麦片(金荞麦)、血脂康(红曲)、脂必妥片(红曲)、前列康(油菜花粉)、脉血康(水蛭粉)、龙血竭(龙血竭粉)、地黄叶总苷胶囊,雷丸片(雷丸)雷丸是一种为白蘑科真菌,它主要适用于驱虫,绦虫病、钩虫病,滴虫。

鼻炎宁(《上海市药品标准》)以蜂巢为原料制成冲剂。口服每日2-3次,每次1袋,温开水冲服。功能清热通窍。适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亦可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

香蒲降脂片(《上海市药品标准》)由蒲黄(花粉)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本品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主治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宁血糖浆《上海市药品标准》)以落花生红棕色种皮加工制成的糖浆。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具有止血作用,主治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鼻衄出血等。

健儿止泻颗粒中,其组方仅用了一味芋头

肿节风片/肿节风胶囊,肿节风(草珊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