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情感】那些年在灵璧一起读书的同学,你还好吗?

 灵璧家园 2020-11-16

同学,你还好吗?

文/金陵


  次聚会是大杨发起的。

  大杨建了个初中同学群,群里的人数不多,二十来个。当初班级里四五十人,分散各地,大都失去了联络。隔着三十年,进了群的同学各经风雨世故,仿佛茫茫然从时间空洞里突然掉落进一个不相干的地方,定睛注目,物是人非,虽心下不胜感慨,可隔着时间这堵墙,再多的慨叹也拉不回当初的天真。最初的激动和短暂的喧闹过去,一个个均做木鸡状,或潜水,或无语,或发布了一番言论无人响应便消沉了意气再无声息。

  我是被阿英拉进去的。初入群中,面对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莫名惶恐。我的记忆力极差,随着年龄增长,更是有老年痴呆的征兆。有同学贴了少年时的集体照,一个个名字对着辨认,竟十之八九认不出来。而群中大多用网名代替本名,更让记忆扑朔迷离。看着群中飞沙扬尘,我躲在一边无声无息。

  在群中得不到我的信息,阿勇私下添加了我,他向我招呼道:“你好,老同学。”

  记忆灿然盛开,那时的自己天真烂漫,和生活在一条街上的同学奔走于十余里地之外的中学,礼拜开始和结束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来回颠簸,扯着嗓子放纵无忌的歌唱或尖叫,全不管路人的侧目和讥笑。

  现在的自己已然包裹了厚厚的壳,学会了戒备,防范,和疏离。那么在群里的这些老同学岂不也经历了起伏波折,和曾经的天真烂漫渐行渐远?

  大杨作为群主,自然有活跃群里氛围的责任,他伸膊展臂,大声疾呼:三十年了,初中时都是少年,再见面却未必相识,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啊。据说有的同学已经见不到了,所以有机会一定要聚聚。 

   这番感慨和热心很得到同学的呼应,有的远在异乡,有的散落在小村庄,有的在县城扎根。大杨以县城为中心,鼓动大家借着春节临近,各自归家团聚,抽出时间到县城一聚,重新联络感情,找回当初的记忆。

   他贴上了和曾经几位同学新近联系上在一起聚餐的图片,其中有两个班花,一个歌喉动听,一个学习优秀,在班级里都是佼佼者。他们在照片里快乐的微笑,面貌添了沧桑,却依然温婉动人。

   岁月是把杀猪刀,它摧残的不仅仅是容颜,更有曾经的温情和热诚。同学聚会的意义大概是重新回到老时光,打捞我们遗失的美好,把被世俗湮没的那份情怀重新展现给陪着我们一起天真过的心灵看。

   然而,我们终究被世俗腌渍得太过麻木了。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轨道,各自的生活圈,时间那么仓促,事务那么多,我们都要在各自的生活中跌跌撞撞往前奔,有几个能够从容平静的沉浸在过去中激荡曾经的少年意气呢?而且,再见面是怎样的情形?见识了生活中太多的丑陋和恶俗,应该保持纯真欢乐的聚会是否会因为彼此身份的异同和社会地位的高下而变质?

   心里虽然隐隐向往着,却终究是忐忑畏惧。

   春节既过,大杨便开始在群里张罗聚会的事情。考虑到春节后几天要拜年串亲,事情繁多,初七就要上班,白天又都有事情,时间订到初五的晚上。

   初四的一大早,大杨就在群里招呼报名,根据报名人数预订酒店。

   响应者寥寥,还有原本准备赴约的同学因为变动不得不取消行程。

   初五一大早,大杨在群里贴出信息:“聚会取消。”紧跟着又发出一条信息:“这个同学群也是醉了,连个说话的都没有。”

   大杨在县城的生意很红火,春节前后是他最繁忙的时候。而且他为召集同学举行聚会劳心耗力,满腔热忱换来一头冷水,换了谁也会心灰意冷。

   当年在班级里,最能让大伙儿热血沸腾的莫过于元旦时在一起举行的联欢晚会。出钱的出钱,献艺的献艺,跑腿的跑腿。哪一个不是掏心掏肺,全力以赴呢?简陋的设备,朴素的环境,阻挡不了滚滚的热情。尖叫声,歌唱声,鼓掌声,几乎掀翻了屋顶。那些陶醉在欢声笑语中的少年曾经以为,这种友情和欢乐可以维系一生一世。

   曾经的少年情怀呢?曾经的淳朴情谊呢?从生活荆棘丛中滚爬出来的我们难道只剩下一颗老茧累累的粗糙心灵?

   我能够理解大杨的失望,少年时代的大杨有颗侠义十足的心,在生活中摸爬滚打这些年,曾经的侠义情怀竟未曾改变。

   所以,被生活封锁成一团硬壳的自己举着手支持着:“大家出来冒个泡,同学群需要大家出心出力来维护。”

   然后我劝解大杨:“年前年后大家事情多,这次聚不了下次再聚。”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次的失散将可能是一生的失散。人生能禁得起几个三十年?

   阿勇发声支持:“我现在请假,大不了辞职到杨总的公司打工去。”

   大姐大阿燕挺身而出,在最初聚会时她是积极的响应者。她做事一向大气成熟,深得大家的信赖,她的出现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阿周摆脱了事务的纠缠从外省往回赶,阿梅招呼顺路的同学把她一起带过去。阿英在老家办事,听到召集后开始动身出发。头天晚上几乎熬了一通宵的司机老王发动了车子。

   此时已经下午两点,春节前后,所有像点模样的饭店必须提前预定才有位置。现在抓饭店简直是临上轿扎耳朵眼,让人手忙脚乱。在县城机关单位工作的刘局和大杨四处电话,询问哪里的饭店还有空位置。

  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珠子,一根线将他们纷纷的收拢连缀。仿佛回到少年时,只需班长或老师的振臂一呼,所有的学生都群情沸腾。

   少年时的那份意气重新激发,心底的那份天真再次回归,身上的热血再次澎湃。一路向前,向前,向前,只为了三十年未见的少年面孔。

   我们其实更是和三十年前的自己相会,看看那个曾经的自己在老同学的眼里有没有变样,同桌的那位鬓发有没有斑白,最调皮的那个有没有沉稳?最漂亮的那个现在是什么状态?

   我们打破着内心的硬壳,抛却一切的烦恼和缠绊,剥落出曾经的柔软和温情。让黯淡的眸光在重逢的惊讶和喜悦中焕发光彩,让木然的表情在开怀的大笑和尖叫声中生动和烂漫。在这里,没有暗箭和敌意,没有冷遇和慢待。有的是隔着多年时光后重新延续的温暖和关怀。

   只是轻轻一声:“这么多年,同学,你还好吗?”

   这么多年,我们只等待这一声问候:同学,你还好吗?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