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 梅丨最美的遇见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一直以来,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梦想,潜伏在我的心底,令人心有不甘。

小时候就酷爱语文课,喜欢写作文。记得小学三年级作文课星期五的下午两节课的时间。上作文课时,老师先出作文题,再讲记叙文六要素和怎样才能围绕作文题目,抓住重心,写出一篇好文章。学习不好的同学们就抓耳挠腮,咬着笔杆子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我看完题目,略加思考,总是一气呵成,根本不用浪费什么草稿纸,而且好多文章都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令他们羡慕不已。五年级的时候,我了一篇名为《我的老师》的作文,被老师推荐给校长,校长在全体师生会上让我朗读自己的作文,还发了奖品给我。父亲更是高兴逢人就夸,还拿着我的作文给他的朋友们看,名义上是让他们指点一下,其实就是在炫耀他的女儿写的文章好!

后来我的语文老师建议让我往报社投稿,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些电子刊物及邮箱投稿这么方便,是通过邮局以寄信的方式寄出去的,不知道我邮寄的方式不对,还是写的东西太过生涩,总是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渐渐的,我的作家梦也开始慢慢淡漠,不再去异想天开。

毕业后,高考落榜,踏入纷纭芜杂的社会,我仍然喜欢写一些东西,把自己的心事,感悟,和碰到的一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和事都记录在日记当中。写字还给我带来了一些甜头,给邻居的大娘写家书能换来她的夸奖,给表姐代写情书,总能让她给我说一大堆巴结我的好话,还有把她新买的花手绢,毫不犹豫的塞给我,当作我的辛苦费。

结婚生子后,孩子爸先我去了南方谋生,我一个人在家带着孩子还兼顾上班。每当夜深人静,我就把那些最无聊最寂寞的时光都交付给文字,我会把我的欣喜,我的忧愁,我的思念和感伤都涂抹在这一方净纸上。

后来,有了QQ和微信,我又知道了空间和朋友圈,就经常在在朋友圈发些自己的见闻和心情,和一帮好朋友相互吹捧,有时候手机离开身边一会,就觉得会有天大的事发生一样。

九月初,同样喜欢写作的外甥女开始在一个叫《杂志青春》的平台上发表诗歌,看着她的文字,有模有样的刊登出来,我真是羡慕啊!知道我喜欢跟风,外甥女便发给我一个叫《行参菩提》的公众号,大概是九月三号,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的父亲》被作家联盟推出,并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和赞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各种微信平台发表散文和诗歌将近百多篇,小小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满足,还有幸成为散文作家联盟的签约作家。又被主编贾国勇老师邀请到作家群里与大家交流互动,他们中间不乏名家大咖,却都谦虚的互称老师,每当被别人称作赵老师的时候,我这只老菜鸟都会激动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们相互学习”。就连生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早上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里新推出的文章,特别是自己的稿子投出去后,焦急的等待发表的心情,简直就是迫不及待。晚上睡不着也是捧着手机看别人发表的文章,顺便留个言,发表一下评论。熟人聚会的时候,每谈起我的文章,我便来了精神,开始变的滔滔不绝,生怕人家不知道我会写。枯燥的日子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充实丰盈,感觉自己每天都活力四射,用心观察着身边的人和事,以便给自己写东西的时候积累素材。

人生漫漫,我知道写作并不能改变我的什么,我依然是那个每日里匆匆忙忙穿梭在茫茫人海中的上班族,我也知道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它却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能让自己幸福快乐起来的事情。

我笔写我心,也许有时候就是生命中这些不能圆满的欠缺,才能支撑着心中的那份执著和信念。

字如初,情如旧,《行参菩提》,我心中的沃土,你是我最美的遇见,是你为我开启了梦想之门,安抚了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书写一份与世无争的小清欢。


作 者 简 介

赵梅,生于六十年代末,河南郸城县人,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