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锋丨难忘的乡土情

 读在现场 2020-11-17


人的一生,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在历数收获的同时,也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疏忽或不细心,留下些许遗憾,有些遗憾甚至无法弥补。

闲暇时,每当与拍客朋友们聊起风光摄影,我就会情不自禁的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一幅美丽的豫南秋景乡土风光图。20年来,这幅图一直在我脑际萦绕,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早饭后,从信阳市出发,一路向东,先后去了光山、潢川、息县、罗山等县,下午4点多从罗山返回信阳。5点半左右,当车行驶到罗山与信阳市交界时,我隔着车窗看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于是,赶忙让司机把车停下来,跳下路基,走向田边,仔细端详,细细品味,不由得慢慢地欣赏起来。

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少许的白云,无边无际,天地相连。微微泛红的太阳,夕阳西下,柔柔的阳光,播洒在万物大地上,微风徐徐,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遥望南边,远处绵延的大别山脉,高低起伏,峰峦叠嶂,远山近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脚下,居住着一些村民,有十户八家住在一起的,也有三三两两散居在山坡田埂上的,在一丛丛翠绿的毛竹映衬下,炊烟已从房前屋后袅袅升起,虽然看不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但时不时传来的几声犬吠声,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山隅之地。放眼望去,遍地的稻谷,泛着金黄,饱满的谷粒,风中摇曳,透着沁人的清香,风吹稻花香,稻浪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好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绵延远方。在一望无际的稻海中,由于各家各户分得的土地面积大小不一样,所种稻谷的品种不一样,所以,成熟期也不是一个时间,因此又形成了青色、青黄色、黄色、金黄色等不同颜色的稻谷板块,它们错落有致,给美丽的田园风情又平添了几分艺术的美感。走到近处,发现稻海的中间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潺潺的河水,顺着山势,由南向北轻轻缓流,河床有二十多米宽,全被各种杂草、水草覆盖,河水只有2米多,都是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干净甘甜,清澈见底,鹅卵石、水草和野生小杂鱼一眼望穿;河的低洼处,汇聚了十几亩面积大的水塘,水面平和安静,偶尔,几只洁白的海鸥,鸣叫着上下翻飞,扑食着水中的小鱼小虾。塘边的牧草,绿绿如茵,郁郁葱葱,茂密如毯。七、八头灰色的水牛,悠闲地在水塘边吃草、饮水,偶尔喷出的水花,在斜阳的透视下,晶莹如珠,薄雾似纱。一群放牧的幼童,更是惹人喜爱,彰显灵动,有的骑在牛背上,有的坐在一起看书,有的在追赶调皮的小牛,有的还在草坪上翻跟头、玩耍等。

看着眼前这幅美丽的乡村山水风情画卷,闻着这醉人的稻香,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我醉了,我忘记了回去的路。

啊!好美的天呀好美的地,好美的山呀好美的水,好美的秋景呀,好美的豫南风情山和水。

“咔嚓”!此时此刻,这幅美丽的秋景画卷,深深的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多少年了,每每回味,时时梦萦,刻刻难忘。可惜啊可惜,遗憾啊遗憾,我这个酷爱摄影的人,当时,竟然把相机忘在了宾馆里。


作 者 简 介

陈锋,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项城市人,硕士学位,从军28年,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现任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曾在全国、省级等报纸、杂志、网络及新媒体发表文艺类作品4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