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朋友,你见过雪崩吗? 在耸入云天的高山之巅,积雪最低的海拔高度被地理学家称为雪线,其高度随气温、降水量而变化。雪线以上常年冰封雪飘,积雪不化,受气温、风力、地壳运动等因素影响,那些堆积过久的冰雪,有时会突然顺山势整体涌动或大块塌落,这种自然现象就是雪崩,其破坏性之大难以估量。雪崩突发时,那崩塌的冰雪如一座座小山,夹石裹沙顺坡滚下,声似惊涛裂岸,势如万马奔腾,树木被横扫摧折,村落遭掩埋毁灭,若是人畜遇上雪崩躲避不及,势必会卷入深沟险壑,永世葬埋在地层深处。超过雪线的高山,被称为冰山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新疆天山深处哈希勒根(蒙语:意为此路不通)冰达坂,海拔3500米以上,是雪崩灾害的频发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代中国筑路军人历经千难万险,在此建设落成一座人工防雪工程——哈希勒根防雪走廊,有效地遏制了雪崩灾害的威胁,为过往车辆和人畜提供了可靠可信的安全屏障。 春末夏初之际,带着一份好奇和许多疑问,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美丽的天山之旅,去探访那支被新疆各族人民誉为“筑路天山,造福边疆”的英雄部队,去领略、观赏那座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冰山长廊——哈希勒根防雪走廊。 冰山长廊位于著名风景区天山大峡谷巴音沟西南方向的哈希勒根冰达坂之上,是北起“石油之城”独山子、南至龟兹古国库车、全长562.25公里的天山公路的“咽喉”地段,是往返伊犁、塔城、阿克苏旅游探奇、放牧转场必经的一条近道。哈希勒根冰达坂地处天山北坡,是天山山脉极少见的高寒“永冻区”,年平均气温仅有零下十三、四度,冬季气温经常徘徊在零下40度左右。每年初春,那里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有时一昼夜雪量厚达二、三米以上,天寒地冻,风吹石烂,雪崩奇观,屡见不鲜。为减轻雪崩危害,确保独库公路畅通无阻,早在1978年,自治区就成立了由内陆和新疆数十名中青年科学家组成的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对天山公路沿线的雪崩类型、运动规律、分布情况、发生雪崩的气象因素、地理条件以及冰雪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获取了2800多个重要的勘察数据,随之制定了雪崩防护工程的最佳方案。哈希勒根防雪崩长廊就是依据有关设计修筑的、适合雪山公路特点的一个安全防护设施,这在我国公路建筑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即使在国外也不曾多见。通车运行以来,天山独库公路年年都有雪崩发生,而此处“咽喉”地段却能始终畅通无阻,防雪走廊功不可灭! 汽车如一叶扁舟,穿梭般地奔驰在天山峰峦之中。远方群峰插云,冰雪璀璨;近处怪石林立,松杉遍野,瀑布飞溅,山泉翻滚。好一幅边陲风光、雪山美景!天山深处的气候天象变幻无常,车子刚驰过“飞线区”,一阵寒气渗凉的冷风袭来,顷刻之间,悬崖上云遮雾绕,峡谷中血洒雨浇。然而,车子穿过一段蛇形弯道,又是风停、雪霁、雨住,远望那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仿佛是仙女洁白的裙裾上一条黛色的飘带,在冰山雪岭之间轻盈飞舞,在苍松翠柏丛中时隐时现。一路上,一队队满载施工器材的解放牌汽车,像是一串串绿色的珍珠,在黛色飘带上来回穿流,上下滑动,真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刚接近一个车队,我们突然听到远方传来“轰隆”的巨响,炮声轰鸣,如沉雷霹雳,震耳欲聋,闻之惊心。司机师傅似有预感,急踩刹车制动,待车子安全停稳,嘴里才不紧不慢地吐出“前边雪崩了”几个字。我急切地从车上跳下来,只见那白雪皑皑的冰达坂上,仿佛雪山爆炸,巨大的雪团、雪块铺天盖地而下,声似滚雷沉闷,势如脱缰烈马,数万立方体的积雪、冰凌、顽石、泥沙混合物,搅得满天飞白,银雾蔽空。我不禁记起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途经天山冰达坂时所作的一段文字记载:“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有消融,寻复结冰……暴风奋发,飞沙走石,遇着丧命,难以全生。”然而今天,那些绿珍珠似的解放车却安然无恙,依然轰鸣着飞驶在冰雪达坂上。约摸十几分钟过去,雪崩戛然而止,雪雾消散殆尽。一段云雾缠绕的崖石下,渐渐显露出一道灰白色的高大墙体,细看状似一尊年代久远的古代建筑群,巍然挺拔,气宇昂轩,上临千尺绝壁,下垂百米深谷,蜿蜒随山势增高,威严与山体一色,如同一条巨龙,腾舞在哈希勒根冰达坂上。随行的部队友人不无自豪地介绍,“那就是天山独库公路独具一格的防雪崩长廊。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到达它的脚下,近距离的接触观摩!” 汽车在绵延不断的盘曲公路上爬行了一阵儿,又一次停了下来。拉开车门,下得车来,我对眼前的景象,在十分惊讶之中又不得不啧啧称奇、拍手叫好!真的不敢相信,在这四季冰雪不融的陡坡之上、悬崖之下,居然坐落着这么一个气势恢弘的庞大建筑体。哈希勒根防雪崩走廊沿公路线型的变化呈弧形建筑,像一道飞虹跨越整个路基,廊长258.5米,内径8.5米,可并排行进两辆解放牌卡车。长廊一边紧靠山体,一边下垂深谷。靠山这面是长廊高大的墙体,高约8.3米,由一万七千一百三十多块混凝土构件浇筑而成,下垂深谷那面,齐刷刷地排列着86根钢筋混凝土立柱,每根立柱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嵌入地下两米多深,地面上部露出7米多长。廊顶由一千三百六十块钢筋混凝土盖板铺装,里高外底呈30度斜坡。每当雪崩发生,崩塌垂落的积雪、冰碴刚刚触及廊顶,就会被顺势抛向深谷,廊内车辆和行人则依然安全通行无碍。 哈希勒根冰山长廊当然不如颐和园长廊那样婀娜多姿,雕梁画栋,但她屹立雪山,却也独树一帜,宏伟壮观。如果把颐和园长廊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那么,哈希勒根冰山长廊就是一位剽悍壮健的沙场勇士了!她装点在万山丛中,屹立于雪峰之巅,是那么风姿独具、和谐协调。我们步入长廊,眺望廊外景色,但见云海苍茫,天高地阔,雄鹰盘旋长空,群山驰伏脚下,顿觉心胸开朗,神情怡然。回首再瞧粗大硕壮的廊柱,我们一行无不感慨万千,这工程之艰辛、作用之强大,未来一定会让人们惊叹、敬仰筑路军人的无私奉献和不朽业绩! 是的,人们赞誉冰山长廊,更不会忘记建造她的英雄。在担负长廊主体工程的基建工程兵某部(即今武警交通第七支队)三营九连,那些憨厚淳朴的青年军人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描述、追忆了当时的那些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四月,祖国内陆已是花红叶绿,春意盎然。而此时此刻的天山筑路工地,依然是冰封雪裹,一片银色世界。为了尽快完成防雪走廊施工任务,连队官兵们不畏春寒料峭,无视朔风刺骨,每天一身泥巴一身汗,坚持上工不停歇。哈希勒根冰达坂属于高海拔、高纬度的“永冻区”,严寒缺氧,高山反应强烈。长期的风吹日晒,战士们有的鼻子流血,有的指甲凹陷,有的心率加快。雪地上反射的紫外线使许多战士脸面脱皮、嘴角干裂 、脚手红肿、血流不止。为了早日开挖出长廊墙体基础,平均要清除七米多厚的积雪,最深处甚至超过十一米之厚。有时正在镐锹挖、铲,雪团子纷纷扬扬、冷酷的劈头盖脸砸下。而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喜怒无常的雪崩了。那年,连队最初在这里仅开工两个月余,就与雪崩“亲密”接触了30多次。每次雪崩调皮捣蛋时,“轰隆”一声巨响,一刹那间,坠下百丈冰,卷起千堆雪,已经清理完毕的基坑又会被完全填埋,真叫人哭笑不得。为了降服“恶魔”,一支由连队干部、党团员骨干和老兵15人组成的排险突击队,冒着随时都可能丧生悬崖、葬身雪窟的致命危险,顺着六、七十度的陡坡,肩扛铁锹、钢钎和大锤,身背炸药、雷管和器材,毅然爬上冰峰雪岭,凿洞眼,装炸药,成功地制造了“人工雪崩”,有效地遏制了天山冰雪的淫威,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的战士为此推迟了婚期,放弃了探亲假,有的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啊!美好的生活来自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英雄的筑路战士,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们完全无愧于新世纪最可爱的人这一荣誉称谓。告别筑路英雄,我们踏上了回程的道路。我又一次回头遥望冰山长廊,她既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冰雪天山之上;又像一朵永不凋谢的光荣花,牢牢佩戴在筑路战士的胸前。 朋友,骄傲吧!为祖国的冰山长廊。 朋友,自豪吧!为人民的筑路英雄。 作 者 简 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