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有根的年味儿/姚敏

 读在现场 2020-11-17

年意渐浓,心也就更加恍惚了。那些内心深藏的年味儿,记忆中的年关旧事,在脑子里闪现浮起。

不谙世事的时候,喜欢过年,那种雀跃的心情,仍记忆犹新。我的父母都是从外地迁到小城来的。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是随着父亲从安徽回江苏老家过年,印象中,关于过年更多的记忆就是在汽车上、轮船上、火车上。虽然交通不方便,回家的路总是很漫长,来回奔波中,心却是欢喜的。跟着父亲母亲,车一节节靠近故土,感觉再长的路都是那么温暖。

再往后,爷爷奶奶不在了,过年我们不再回老家。在安徽过年,虽然是外乡人,还是免不了入乡随俗,但比起本地人又多了许多随意。进入腊月就开始扫房子、办年货,腊月初八煮腊八粥,腊月二十四接灶王爷,二十六过后,母亲便会开始炸圆子,做蛋饺,炖肘子、包饺子等等。以前住的是大院的宿舍,年前那几日家家屋檐下都支起煤油炉,炉子上的砂锅里炖着各种各样的年味,院子里香味四溢,那也是记忆中的年味。腊月三十日下午,父亲就会带着弟弟贴春联,关于贴春联似乎总是有许多讲究,而母亲说我是女孩子,是不可以贴春联的,所以只能在旁边羡慕地看着弟弟跑前跑后。春联贴上,感觉过年的气氛就浓烈起来了。贴完春联就该烧年饭,父亲是南方人,母亲是北方人,平日里倒没觉得不同,但我们家的年饭桌上却多是南北交融的菜系。父亲和母亲一起忙活着,我和弟弟在屋子里嬉闹,吃着糖果、花生、瓜子,看电视,偶尔窜到厨房去蹭乱,被母亲塞一块肉进嘴便撵了出来。所谓幸福的光阴,我想大概就是如此。

三十晚上吃年饭的时候,我们姐弟俩会眼巴巴地盼望着父母给压岁钱。虽然那时候的红包好小,一元、两元、五元,但确如拣到宝似的开心。时至今日,那种别样的感觉,依旧让我无比怀念。二十多年前,置办一身新衣服过年对许多人家来说太奢侈。但年年母亲都会为我们准备好新衣服新鞋新袜子,三十晚上,放了爆竹,便换上新衣过新年。我们家在小城里没有什么亲戚,除夕夜就是父亲母亲,我和弟弟,四个人围炉取暖,守岁夜话。

那是很多年前的过年。那些久远的时光已渐被岁月的尘埃覆盖。

结婚后,过年,要么是回婆家,要么是回娘家。但过年似乎都没有了从前浓浓的年的气息。近两年,父母逐渐老去,弟弟接父母回江苏老家长住,我仍留在安徽。一个人在路上,偶然看到隐约象父母亲的身影,会禁不住湿了眼眶。更怕的是过年。愈近年关,一颗心更是仓皇不定。到了春节,我未必能如期把自己送到父母身边,虽然我一直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我的人。

父母老去,忙年的换作了我们。虽然过年的意识淡了许多。但日益觉得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对于日渐老去的父母来说,也许过年,更重要的是陪伴?那些年轻不懂事的光阴里,从来不曾知道有父母的关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时间,让我懂得了,除夕夜,就是有父母,有爱,有家;春节,就是一家人的团聚。

我又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拎着大大小小的包裹里,有给爷爷奶奶的新衣和年货。原来,年味也是有根的。

作 者 简 介

姚敏,江苏无锡人,现居地安徽。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作品散见于报刊。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