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一座修行的城/王峪台

 读在现场 2020-11-17

初秋的阿尔泰山地,天高地旷,一片金黄。无论是草原、田野、河川,还有灌注着阳光的白桦树,以及幽静如远古传说一样迷人的城镇和乡村,只有清风送爽,没有市尘喧嚣。这样的地方,足以令流浪歌手心潮澎湃,令浪漫诗人诗兴大发。

纵贯整个山地的额尔齐斯河,闪烁着银色的光波,静静地北流而去,其声潺潺,如歌如吟,若隐若现。站在阿尔泰山地的每一个方位,你听到的唯有风声,和这天籁似的水声——即便是走进山城阿勒泰。

阿勒泰,像一位远离红尘且不急于长大的牧羊女,羞答答躲在声名显赫的阿尔泰山深处,独自吟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过一种从容不迫的恬淡日子。仿佛身化外之境,仿佛与世无争,仿佛不想将天赐她的宝物,向这个被欲望驱策的时代廉价出售。

一脚踏进阿勒泰,顿时有清凉的山风迎面扑来,将尾随我的滚滚热流驱赶得无影无踪。仿佛走进了一处自然的“避暑山庄”,我也瞬间神清气爽,一路的风尘和疲惫皆荡然无存。阿勒泰就像一座“避暑山庄”。

这座边远幽静的山城,几乎生长在群山夹缝中。只有一条沐浴着晶亮阳光的河流,和她冲刷出的那片开阔地,才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咆哮的阿勒泰河水,闪烁着黄金一样耀眼的光波,哗哗啦啦,穿城而过,几乎掩盖了所有其他的声响。这重重叠叠的青山,这深藏不露的街市,这野马般桀骜不驯的河流,这平坦的河滩、草甸和林地,以及沿山势而建的屋舍、楼房……竟然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亲切瞬间溢满了我的胸膛。她酷似我的老家——渭北高原那座山夹水绕的小城。

称阿勒泰为“山城”,绝对地名副其实。也许,是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阻隔吧,阿勒泰静得出奇,出奇的静。静得简直不像一座城市,倒像是远古神话中的某个域外化境。当你一个人行走在阿勒泰滨河大街上,几乎可以听到自己沙沙的脚步声,这是在别的城市绝不可能的。而她清洁的街市,脚下人行道的砖缝里,生长着一丛丛处女般嫩绿的青草。街旁,一边是新建的高楼和依山而居的民房,一边是河滩菜地和如画的农田。城市的新美与乡村的古朴,就这样完美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充满了诗情画意。行人寥寥,车辆寥寥,即便有也悄然而过,绝无其他城市的那种喧嚣、嘈杂和张扬。你听到的也只有风声、水声……阿勒泰的静与美,绝对会超乎你的想像。

作为一座城市,阿勒泰确实很小很小。她没有过于繁华的商厦,也没有十分热闹的去处,更鲜见花蝴蝶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女子。你会忽然感悟到:生活在阿勒泰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居住在这里,时光仿佛被拉长了——青藤一样的柔曼葳蕤,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儿的人们,不必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山,享受水,享受草原,享受白桦林的优雅和静美。走过街巷,只需花一块钱,就可以喝到原汁原味的哈萨克老酸奶,以及山地高原人所特有的纯真和质朴。他们做买卖都很实在,不会敲外地人的榔头。

生活在阿勒泰的人们,就跟阿尔泰山地的风光一样,仍坚守着一种天然的淡泊,一种古朴的情怀。

天恩浩荡的阿勒泰,真是一座宜于修行的城。

作 者 简 介

西北平原,真名王峪台。男,汉族,原籍陕西咸阳。做过党政机关干部、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读者》《作品》《山西文学》《中华散文》《海峡诗刊》(新加坡)《家庭》《知音》《名人传记》《新民周刊》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媒体。著有《西部大地》《雪豹,神秘而泣美的故事》《西域探险故事》《绝命探险,寻找西域大金场》和《走近博乐》等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