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春种秋收/张艳军

 读在现场 2020-11-17

春天的脚步勤。一片暖阳普照,几缕东风轻拂,于是,河开了,柳绿了,草长莺飞,大地上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一场春雨贵如油。小雨不大,牛毛似的,轻轻播撒,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淋湿了乡亲们焦渴的心田。他们那久违的冲动就像浸水的种子,不断地膨胀,几近开裂。这预示着,春播将要开始了。

空旷寂寥的田野突然热闹起来。乡间地头,大道阡陌,到处都是大车小辆和欢快的驴儿马儿,像从地下冒出来一般。村东头有位老大爷,积年累月养成一个习惯,天蒙蒙亮,就早早起床,然后,背着一个背筐子,慢慢独行在乡村土路上,边走边用粪叉子捡拾牲畜的粪便,不一会儿,就是满满的一筐。播种的季节,他老人家却提前“丰收”了。

到田间转一转,一块田里就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家庭。上至花甲老翁,下到蓬头稚子,都到田里帮忙助阵了。看,阳刚小伙甩掉了平日里穿着的崭新西装,周身上下收拾得紧身利落,吆喝着牲口,震天价响;犁下的春泥如波浪似的滚滚翻涌,犁出的沟垄笔直划一。瞧,柔情少女也换下了红装,穿上了压在箱底数月有余的粗布衣衫,紧跟在身后,胳膊挎一小篮,一双巧手机器般篮里篮外,脚步一前一后,动作娴熟优美。最可爱要数蓬头稚子,此时,不再淘气耍闹,而是乖乖的,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抱着一个葫芦瓢,里面有几粒花生豆,右手伸进去,嘴里数着“一二三”,然后,斜着身子,慢慢放进土里。多懂事的孩子啊,春天是希望的季节,他们不也是父母的希望吗?!

时光流转,岁月向前。转眼间,天气渐渐凉起来,田野上一片金黄灿烂,破镰开收的时节到了。

清晨,踏着披露的青草,迎着初升的朝阳,到果园里走走。满坡的梨树上,缀着累累的果实,阳光映照下,颗颗像金色的玛瑙,流溢着诱人的清香。园中散落着十几个梨铺,星儿一般。铺上坐一老汉,手持旱烟袋,悠闲自在地抽着;铺下蜷一狗,眯着眼,作昏昏欲睡状。远处传来说笑声,那是有人已经开始采摘梨果了。

地里的花生,整齐地铺放着。村里的地不好,百分之八十是沙土地,每家都有十好几亩。沙土地不存水,种不了喜水的庄稼,却最适宜种花生。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村里花生多,也就没有花生贼了,放心的在地里晒上三五日,等到八成干,然后拉回家,垛好,等到地里的活计忙完了,再摔。那时,一摔就是一个多月。再累,乡亲们也乐意。眼前那白花花的花生,都是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啊。

乡亲们把玉米秸秆拉回家,码在墙边,这是冬天接济牲口的好饲料。于是,院墙胖了,小街瘦了,便有车辆囤积巷口,“瘦指之巷”难过呀。又是一阵人喊马嘶,热闹场景。

一切都忙停当了,也到了冬天,这时,花生贩子来了。乡亲们便叫到家中,讨价还价,一分钱也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成交。乡亲们在家里点着钱,心里美。接着卖梨,装上满满的几大筐,走街串巷;也有人到城里去,能卖个好价钱。把耐寒的梨储存起来,等到年根儿底再卖,那时价更高,收益更大。

春种秋收,四季轮回。小村的面貌在平静中悄悄地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也在平凡的劳动中迅速地改善。因为,春天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秋天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作 者 简 介

张艳军,男,河北涿州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岁月》、《辽河》、《荷花淀》、《映山红》、《核桃源》等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