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夹缝中生存的经销商,到底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

 新经销 2020-11-18

△加好友请注明“考察”报名

未来能活下来的经销商,一定不是大难来临,并为明天能不能发出工资而“绝处逢生”的经销商。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提前知道变化,并且现在就积极准备、积极转型的公司。

这句话是宝洁中国线下第一大经销商,中山万荣董事长杨溯先生对当下经销商不抬头看天,只顾低头做事,“温水煮青蛙式”经营的警句。在杨溯看来,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转型是势在必行,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地步。

但经销商具体怎么转型,可能各有各的考虑。近日,新经销与杨溯先生做了一次深入探讨:未来经销商的生存价值和空间在哪里?希望他对经销商转型的思考和践行路径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另外新经销也会提出关于多数经销商转型路径我们的思考和意见。

01
B2B比经销商能做到更好的分销

为什么要转型,不仅是因为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还是经销商身处在一个“动荡”的经销环境里。简而言之,当下有三股“势力”推动着经销市场的变化。

第一,消费端的变化。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互联网抹平了过往的信息不对称,加上人们收入的提升,消费者对快消品类的消费,已经逐渐从安全需求过渡到了社交、尊重。需求的演变,促使产品的变化,一支单品卖全国、一支单品过百亿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经销商再想通过代理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就能活得很好,在未来的可能性会很小;

第二,零售端的变化。传统的夫妻老婆店虽然无法被替代,但越来越多的零售渠道正在崛起,如当下正火的社区团购,再有无人售货机、自贩机、B2C电商、盒马鲜生、微信朋友圈等等,诸多创新零售场景正在崛起,并且越来越贴近消费者。消费者正一点点被创新零售场景“抢夺走”。不单单是创新的零售场景,连传统夫妻老婆店,也正被如京东、阿里收割,成为品牌便利店。经销商虽然不会无店可供,但可供的店一定会越来越少。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线上巨头携着资本,挥着信息(B2B)平台的大旗,大肆侵入线下。这些平台有技术、资本、规模,还有“先烧钱,再收割”的互联网思维。从商业的逻辑看,B2B的分销铺货效率远高于经销商的“人工操作”。

杨溯认为,这些变化的背后,主流市场对应的主流产品,会逐步被互联网B2B所替代。主流产品分销的背后,实际上是仓到仓、仓到店搬运的过程。推式动销的任务会由品牌商和B2B平台共同完成。技术的迭代、基础设施如城配的完善,这些主流、大众化的产品,越容易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B2B平台来实现。

杨溯告诉新经销,消费端的变化,未来的品牌(产品)一定是分化的,不会再有什么大单品战略,一支单品“通吃”所有市场、所有消费者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这时多元产品,尤其是个性品、差异化的产品将会活跃在“小市场”中。

这些小众产品、非主流产品对应的目标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体验、甚至会强调服务,对于经销生意来说,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溢价空间。中山万荣转型的落脚点就是做这些非主流产品的营销推广商。

02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推广商

万荣代理着宝洁的全系列产品,通过宝洁产品,万荣能够触达到区域市场内各层级的消费群体。由于不同产品定位的是不同消费者,前期万荣会通过产品来筛选消费者,如买沙宣的和买潘婷、飘柔的消费者是不同的,万荣会重点关注购买沙宣的这部分人。

杨溯给新经销举了个例子,广州中山市有300万人口,可能有消费能力、有意愿购买沙宣(中高端消费群)的只有3万人。万荣会找到这些人,基于他们的偏好、习惯,去向上游品牌商反向定制产品,并在他们可能出现的渠道,搭建适销场景,实现精准推广,精准分销。

据了解,万荣在组织建设上除了有常规的线下销售部之外,还设立了市场部、策划部、销售服务部等。万荣会跟当地银行、地产、影院、社区服务站等多种业态合作,资源互换,组织活动。以产品为介质深入连接目标消费者。

杨溯认为,未来的万荣未必会成为某类产品的代理商,万荣的核心是基于对目标消费群体(中高端)的洞察研究,深入到他可能出现的渠道中,搭建场景,做体验营销。

在新经销看来,未来万荣经营的方向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商品分销,而是以某类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推广商。链接线下各种可能存在的流量入口,在流量入口的地方搭建场景,基于产品做营销体验。

这时,可能有人会想只服务于3万人,生意能做大吗?在杨溯的理解中,虽然目标群体只有3万人,但在后端万荣会链接无数的品牌和产品,可能是日化,可能是家居,甚至可能是酒水等。很多经销商想越做越大,而万荣在未来会越做越精。体量小,但其中的溢价会远超6个点、10个点。

03
以品牌商为中心的营销推广商

以上是中山万荣结合自身优势和外界局势,探索出的最符合万荣的转型路径,可能这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经销商。比如,当地获取资源(影院、地产、社区等)能力、通过宝洁全系列产品几乎能触达所有消费者的能力,以及后端人才梯队建设的能力等。

但从中山万荣的转型中,让我们看到:物流、资金、订单将不会再是大多数经销商的竞争力,营销推广才是。作为腰部、中等规模经销商,可能无法像中山万荣一样,基于消费者做营销推广,但以品牌商为中心做营销推广商,却正被部分快消企业巨头们实践。

某知名快消巨头的华东区总经理告诉新经销,目前我们正积极鼓励经销商提高在区域市场的自销比(经销商自己团队拜访做推广、拿订单,而非品牌自有业务人员)。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推进经销商向“品牌营销商”转型。并在地方城市经理一级,提出口号“从相信办事处的力量转变为相信经销商的力量”,努力帮助经销商推进转型节奏。

主流畅销品已经被大众消费者所认知,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且稳定,处于企业的利润收割期,可以通过B2B实现更高效率的铺货分销。同时消费端的变化,未来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元,这些产品是新品,需要在地面做陈列、推广,这需要经销商协助品牌商一起做好新品的动销任务。

新经销曾对快消品供应链有一个终局预判:中国快消品的供应链将呈现四大平台:订单平台、物流仓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营销推广平台。过去这四个平台,全部由散落在各地的经销商承担,但是在未来,订单、物流仓配、供应链金融,将会呈现高度的平台化和第三方化。但营销推广,因每个区域市场的竞争烈度、零售环境不一样,市场存在着多种“个性化”操作。这时,需要本地化的团队完成地面推广工作。相较而言,这项工作经销商最适合。

过去的经销商是小而全的“四合一”经销商,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从仓库、送货车,到仓管员、司机、业务员、财务。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经销商核心竞争力讲究的是木桶理论,但随着未来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其核心竞争力遵循的是长板理论,专注做好某一项技能,远比什么都做要好!

 写在最后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跨越时代去完成转型,才能持续发展。如果你第一次创业就成功了,肯定是遇到了红利,有红利猪都会飞。只有经历过两个时代的企业家才能称得上企业家。对当于处于变革节点的区域经销商,莫不如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