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货异常 销售瓶颈难突破 “夫妻馒头店”中饮股份IPO难言顺畅|IPO研究院

 每日财报 2020-11-18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夫妻店起家的中饮股份谋求A股上市,但存货的异常引起证监会的关注,是否存在转贷行为成为IPO能否成功的关键。

12月2日,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饮股份”)公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证监会要求公司对于各项财务数据展开说明。

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过6200万股,募集资金9.5亿元,用于建设巴比食品智能化厂房项目、生产线及仓储系统提升项目、直营网络建设项目、食品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品牌推广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01
运输半径决定天花板高度

据《每日财报》的了解,公司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创始人为中国“馒头大王”刘会平。

目前,刘会平与妻子合计持有公司80.7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2004年开始发展连锁经营,遍布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几十余座城市。

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的销售模式较为固定,以加盟店形式为主,截至2018年底,公司拥有15家直营店、2641家加盟店,2018年度,特许加盟销售占主营收入的88.54%。

受制于运输半径,业务覆盖范围主要在华东地区,2016年至2018年,中饮股份在华东地区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4.15%、93.84%、92.93%,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将会对公司未来的上升空间造成巨大障碍,营业收入到达瓶颈期之后,天花板能否再次打开是决定一个公司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

02
投资收益从中搅局

2016年-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20亿元、8.67亿元、9.90亿元,2017年到2018年,比增长20.4%和14.2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762.1万元、1.13亿元、1.43亿元,2017和2018年增幅为199.15%和27.37%,净利润率分别为5.22%、13%、14.44%。

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呈现一个向好的趋势,但利润波动幅度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背后的主要胜负手是投资收益。根据《每日财报》对其披露的财务报表研究,2016年投资收益为-3225.62万元,2017年为1088万元,2018年为18.16万元,2016年投资股票亏损3860.61万元,导致当年投资收益大幅缩水,2017年未进行股票投资,理财收益则出现大幅增长,达到1116.58万元。

03
存货大幅增加存在异常

根据披露的财务报表,2016年-2018年,公司存货分别为1164.04万元、1561.24万元、3165.77万元,2018年增幅较大,其中70%是原材料,直接导致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公司对此做出解释,2017年增长是因为上海新工厂投产,生产规模扩大,存货相应增加,2018年度则是为应对主要原材料涨价风险、储备的原材料增加。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2018年原材料采购总金额为6.16亿元,而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额为5.24亿元,二者的差9161万元应该计入存货—直接原材料,但2018年期末公司存货金额总共为3165.77万元,前后完全对不起来,用同样的方式计算2017年的数据也存在较大偏差。

由此这一问题也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在反馈意见中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转贷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每日财报》也曾一一向公司求证,但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