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叔锐评 | 科创板恶意专利诉讼频出,谁来保障科创企业合法权益

 IPO早知道 2020-11-18


科创板开板已逾百天,距离去年11月中央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近一年。截至10月31日,通过上市审核的企业共计84家,其中通过6家,提交注册15家,注册结果63家,并有40家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动态  资料来源:上交所)

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改革资本市场和激活科技创新的关键价值,不言而喻。但IPO早知道也注意到,在科创板行进的过程中,专利纠纷却成为不少拟上市企业翻车的高发地带。之前有媒体统计,在过会企业尚为76家时,审核期间共26家企业披露了存在涉及诉讼或仲裁的情况,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诉讼有9家,占比多达12%。

以晶丰明源因涉专利诉讼被取消上市审核为开端,光峰科技上市仅一周就收到台达电子专利侵权指控。

其实,高科技企业涉及专利诉讼并不少见。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指控涉及专利、版权等21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打击了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2011年以来,华为和三星就专利交叉许可问题进行多轮谈判,双方先后在我国和有关国家分别提起诉讼40余件。

科创板的科创属性使得发生专利诉讼的几率更高。由于常规专利侵权诉讼审核周期长,得到的补偿少,专利权人喜欢在涉案企业上市时起诉侵权。分析人士称,审理期限太长耽搁上市进程,被告都希望息事宁人,这个时点往往对原告有利。

当然,更常见的情况是,诉讼发起方的目的并非是索赔,而是利用目前的发行规则通过诉讼导致竞争对手上市失败,让知识产权诉讼变成了打击对手的强有力工具。

时机选择和索赔金额,成为舆论质疑原告方诉讼动机的重要原因。有的早早发现“问题”,却选择对方上市前夕发起诉讼,有的则提起相当金额的索赔。例如“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在IPO冲刺关键时间,被竞争对手通领科技以专利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并对其索赔近10亿元,这相当于公牛2015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

放在整个资本市场上,因侵权暂缓或放弃IPO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如在2011年乔丹体育IPO申请因迈克尔.乔丹起诉侵犯姓名权告吹;2017年“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路演前夕因自然人提起专利诉讼暂缓股票发行……

但最终上述光峰科技并没有因专利诉讼而停止正常交易,晶丰明源也以实控人兜底涉险过关。

而光峰科技对台达电子的指控采取反制措施,反应可谓迅猛:一方面,在收到诉讼通知书当天即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涉案3项专利无效请求;另一方面,还对台达电子、中达视讯、深圳超网科技提起10项专利侵权起诉。股价并没有受该事件拖累,还在后续几日实现五连涨。

(光峰科技收到专利侵权通知后连涨五日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从上可以看出,专利侵权诉讼并不会直接导致IPO停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陆续有法律意见出台,旨在“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今年6月,上海高院出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上市公司涉及专利权、技术合同等知识产权案件,提出“审慎处理涉发行上市审核阶段的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协调,有效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同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有效维护科创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此外,《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12条则规定,发行人不存在主要资产、核心技术、商标等的重大权属纠纷等对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可以理解为,专利诉讼对企业的影响,要看所涉技术的重要性,是不是重大、核心专利,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专利会被判定无效。根2018年5月《法制日报》报道,2013-2017年公开的知识产权行政裁判文书显示,法院维持驳回决定、维持无效决定以及撤销有效决定的裁判案件多达1832件。

由此可见,公司在上市阶段无须谈专利纠纷而色变,如不是针对核心技术、核心专利而展开的攻击,杀伤力并不强。专家认为,以注册制为特点的科创板,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应该将投资价值和风险的判断和选择权交给投资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