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白

 新用户1606Lek8 2020-11-18

项羽在大家心中好像一直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存在。学习了《鸿门宴后,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愚蠢,刚愎自用等。

在这里,我决定为历史中的“冤大头”洗一次白。

首先,项羽告发曹无伤其实并非愚昧之举。我们可以从人物出生背景来分析。项羽出身于贵族世家,从小受到叔父的各种优良品质的熏陶。所以对曹无伤这种告密的小人之举,项羽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他告诉刘邦曹无伤的告密行为,实际也在讽刺刘邦用人不当。与项羽相反,痞子出身的刘邦对于曹无伤这种小人肯定会好好利用一番。二者的性格差异或许也为之后的“兵败垓下”埋下种子。

其次,项羽没责怪项伯,并非因为他的观察能力低下所致。哪怕是普通人在鸿门宴时,也能轻易看出项伯的反常举动。更何况是擅长军略的项羽呢?再者,作为一个正常人,项伯也不可能当着项羽的面明目张胆地保护敌方。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项伯的种种行为都出于项羽的指示。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起兵反秦,得到胜利,各路兵力主将追随项羽,刘邦便是其中一路。在外界看来,刘邦是功臣。若在这时项羽刺杀刘邦,则极易造成人心不稳,影响项羽之大业。再看刘邦,倘若没有事先知道项羽不会诛杀自己的前提下,又怎敢单枪匹马深陷敌营呢?所以说,项伯只是项羽传达给刘邦的信号——自己不会杀他。

最后,项羽不采取范增的计谋,并非刚愎自用之举。既然连身为武将的项羽也能分析出在当时的局势下不宜杀害刘邦,那为什么身为谋士的范增却分析不出呢?答案只有一个。范增并非真心想帮助项羽。根据史料记载,范增是楚王的人。之后又主张立楚怀王,所以心之所向者实非项羽。再看项羽,就连养育了他多年的叔父,也没被他以“父”相称,而仅仅身为谋士的范增却能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这其实只是一种拉拢人心的做法。所以说,项羽与范增二人表面亲密实则防备。那么之后的“陈平用计除范增”也是极有可能是项羽有意中计。

其实透过历史人物,你会发现,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以及自我思考的不断深入,对人物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为项羽“洗白”——作者以不同于大多数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负面评价的观点,从项羽的背景、时局和史料几个方面分析了项羽在鸿门宴中做出相应举动的原因,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本就是见仁见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项羽。(余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