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444《悉达多》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0-11-18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724天

#早读#444  2017年4月21日 周五

一、图书简介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悉达多”由梵文“siddha”(达成)和“artha”(所寻之物)构成,这是一本探讨寻求自我的哲理小说。

二、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 ,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精彩节摘

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摈弃一切目标。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

爱是世上最重要的。研究这个世界,解释它或是鄙弃它,对于大思想家或许很重要;但我以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我们不应彼此仇视,而应以爱、赞美与尊重来善待世界,善待我们自身以及一切生命。

四、悦读者荐

遇到《悉达多》这本小书,源于译者杨玉功先生亲赠了签名版。他在序言里提到,《悉达多》的翻译伴随着十年前我的成长与成熟,其中有些“精彩”的部分令现今的自己心生羡慕之心,毕竟是“过去之我”的手笔。带着好奇翻开这本薄薄的册子,震惊于这本书对自我的探求深度,对世界的通达洞悉。

我之为我,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独立个体。我只能向自我学习,以自我为师。智慧不可言传,而需亲身体会。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只是满足自己在社会上的基本生存,无助于自我成长。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生活,不依附于任何人,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无论今天是甜蜜,是苦难,还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些经验是明天的你的收获,一天天串联组成了你的智慧人生。

世界万物皆为圆满,一切皆是必然。人之所以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所追寻之物,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苏东坡有首诗写得好,“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世上万物并不是你占有,你得到才是好的。世界在每一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的存在皆为至善,无论死与生,无论罪孽与虔诚,无论智慧或是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须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于我。学着接受自己,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满意于自己,热爱世界,热爱生活,因活在世上而心存欢喜。

爱是世上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去爱世上万物,但是并不是冰冷的词语教义。书本上那些刻板的字迹,是思想家们在记录研究这个世界,解释它或是鄙弃它;但爱需要实践和表达,需要发自内心去尊重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金刚经里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万物皆是虚无,又皆是实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摆在面前,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而变得更好或者更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