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司马相如的陵墓没有留下来,看他做过的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坊 2020-11-18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司马相如的一首《凤求凰》,成为了代表爱意的绝唱。司马相如还被鲁迅夸赞:“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他文采飞扬,为何最后却连一座陵墓都没有留下来。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谈到武帝时期的文化人,许多人都会想到擅长作赋的司马相如,还有擅长写文章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早年因为受牵连,被宫刑,做了“太监”,他仍然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闻名天下。司马迁的坟墓规格必然也是异常豪华的,后人还为他修建了专用于纪念跪拜的祠堂。但是司马相如的待遇却非常凄惨,连一座墓都没有留下来。

司马相如的诗词歌赋比不上司马迁吗?并不是,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司马相如在世时的功绩很低,惹皇帝不满吗?也不是,据历史记载,司马相如曾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如此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为何死后,连一座坟墓都没有?

究其原因在于他本人的人品有问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非常的出名,他曾经为了追求卓文君,写下才华出众的诗词歌赋,引得正经“白富美”卓文君对他无比动心。她不顾自己的家世,和司马相如私奔了。“私奔”听起来浪漫,但是当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回家后,很快就被现实击败了。

原来司马相如是一个家徒四壁的穷鬼,吃不饱、穿不暖。卓文君可是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的女儿,不仅长相貌美,精通琴棋书画,而且还非常的有才华,所以在家中时,父亲兄弟都很疼爱她。如今,到了司马相如乞丐一般的家里,她当然很不满意。

于是卓文君就对司马相如说:“我的兄弟亲人都在临邛,向兄弟借些钱财,足以为生,何必如此受苦!”司马相如就和卓文君来到了她的娘家——临邛,他们一开始不好意思直接问卓王孙要钱,就拿着仅剩的钱,买了一个小酒馆为生,为了节省请工人的工钱,卓文君只能抛头露面去卖酒。

卓王孙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感到非常的羞耻。他可是当地著名的富豪,家中女儿居然抛头露面去卖酒?太丢人了,于是卓王孙闭门不出,不愿意再见朋友。卓文君的兄弟都很疼爱她,还是不忍心她做辛苦的事情,于是劝卓王孙:“相如虽贫,但其人相貌堂堂,又有学问,妹妹嫁给他也算有个依靠,何必如此感到耻辱呢!”

卓王孙想了想,卓文君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终究不能狠下心来,只能送给卓文君上百位仆人,几百万钱财钱,还有许多绫罗绸缎的衣服。就这样,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谢过父亲,风风光光地回到成都,购置田产房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按照爱情的观念来说,司马相如能够追求到心中的良妻,并借着卓文君娘家的财力,让他们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夫妻二人的日子也算是美满。按照世俗的观念来说,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就像个吃软饭的,卓文君还不嫌弃他,司马相如也更应该感激自己的妻子。

不久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他的地位也节节攀升,不用依靠妻子的嫁妆生活了。于是,司马相如想要抛弃卓文君,再娶美娇娘。他就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是什么意思?卓文君非常聪明,看到一行数字中,少了一个“亿”——无忆,代表着司马相如不愿意回忆曾经的过去了。卓文君思来想去,写了《怨郎诗》和《诀别书》,司马相如不由得想到曾经夫妻恩爱的画面,羞愧万分,终于抛弃美妾,和卓文君厮守到老了。

二位的爱情故事,听起来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细细追究却发现,司马相如并不是一个品德良好,遵守承诺的好丈夫。卓文君为了帮助丈夫,抛弃脸面赢得父亲财产支持,就是为了给司马相如好的生活。

可以说没有卓文君,就没有司马相如后来的诗词歌赋,皇帝也不一定可以欣赏他。毕竟司马相如原本的生活困窘,说不定哪天就在寒冷的冬夜被冻死了,或者吃不上饭被饿死了,如此看来,卓文君更像是司马相如的恩人。但他一朝得势,转眼就抛弃了曾经的妻子,一心想和小妾温存,如此忘恩之人,后人也不愿意为他填土。

如今的司马相如到底魂归何处?不少专家在各地历史记载上进行查阅,却发现,全国还没有任何县市有司马相如归葬地的记载,甚至衣冠冢的记载也没有。司马相如的陵墓,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