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阴脾经的经络循行及功效——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 经络图解

 昵称68974516 2020-11-18

足太阴脾经活跃时间:巳时(9点~11点)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9点到11点是早餐从胃部进入小肠吸收的阶段。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就好,血气充足,自然身体强壮。

经络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内侧,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食道旁边,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胃部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经相连接。

足太阴脾经

联系脏腑:属脾,络胃,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系。

☆足太阴脾经从脚大趾开始,向上经过脚踝,沿着下肢内侧到腹胸部,最后到腋下的大包穴处,即由下肢向上流至躯干。将两侧循行图联系起来看,它像一个不太规则的“儿”字,也像一个别致的高脚杯。

足太阴脾经经穴

足太阴脾由足 ,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足阳明胃经所属穴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

脾经

本经脉主治症候

中医认为脾有生成血液、吸收水谷精华并转化为气血津液的功能,还有统摄约束血液不外逸的作用(出血症的治疗)。“脾主思”,过度思虑会伤脾,而脾经又与胃密切相关,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至关重要。因此本经上的穴位对脾胃病、妇科以及前阴病等有很好疗效。

本经脉关键穴位

隐白治崩漏;

大都、太白治胃痛、腹痛、吐泻;

公孙治心、胸、胃的疾患;

三阴交调理脾、肝、肾经气,除治消化不良外,还治一切妇科及男性生殖病,也治肝肾阴虚造成的失眠多梦;

地机治小便不利、痛经;

阴陵泉治水肿、腹胀、黄疸及膝痛;

血海调治一切血症,兼治湿疹;

大横治腹泻、便秘

大包治气喘、胸胁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