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控平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电气技术杂志社 2020-11-18

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南京量为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龚灯才、朱晓华等,在2015年第6期《电气技术》杂志上撰文,输配电线路地域分布广,线路通道周围环境受到城市发展、人们日常活动以及季节的交替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线路运行可能处于危险环境下,发生事故概率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输配电网运行安全,相关管理部门定期组织进行危险源排查活动,及时发现隐患,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本文提出结合生产实际,研究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理系统,建立起涵盖输配电的危险源预警分级管控体系,规范危险源管理,实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输配电线路通道周围施工、树木种植、临时堆场等现象增多,其中部分可能会危及输配电网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了杜绝此类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危害,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供电生产运行管理部门定期会组织对线路通道周围危险源进行普查,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效率[1-2]

危险源是因人为或外部因素可能造成电力设施停电、故障或损坏的各种建设施工或其他潜在隐患,在排查活动过程中发现危险源地域分布离散、种类多、涉及到人员复杂,经常出现现场无法及时清除隐患,后续又缺少监管,导致危险源久拖未决,严重威胁到电网安全。

本文提出建立一套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控平台系统,对危险源从发现、监控和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全面掌握危险源的现况,达到“无遗漏、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危险源动态监管数据库,采取“一患一档”的闭环管理原则,通过专题图展现可以直观、全面的监控危险源的状况,为预防与控制危险源危害,以及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决策[3]

1 系统建设背景和意义

危险源排查和治理是输配电生产管理日常工作之一,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预控手段,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会组织开展的春查、秋查、年中/终检查以及针对性的防汛检查、迎峰度夏(冬)等专项检查。

对于各级的隐患排查要求,基层单位往往疲于应付,虎头蛇尾,排查出的隐患相对零碎,没有分类总结,预控措施的落实及危险源的发展态势没有后续跟踪,得不到及时掌握,同时也缺乏一套有效管理手段对危险源进行管控,导致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事半功倍。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输配电生产管理工作实际,在现有危险源管理制度上进行改良和优化,建设一套完成的“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控平台”。

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控平台系统的建设,应该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以输配电运行安全管理为核心,实现各专业之间信息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更好的为输配电线路通道危险源的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通过建立危险源预警分级管控体系,将输电和配电的危险源、污区图等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控、流程化综合管理,做好危险源分级预控管理与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的贯通融合。

2 系统结构

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主要在户外进行,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危险源进行纸质记录,回来后整理成相应的电子文档。对于现场发现重大危险源,又无法及时排除,则通过电话联系属地相关负责人进行后续跟踪和处理。

这种工作模式主要依靠巡视及相关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责任心,不利于问题的分类和总结,而供电公司将会逐步引入外协队伍进行线路运维工作,而此时必须做到工作明晰、责任明确,否则会带来较大的管理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可以轻易实现移动化办公,方便对户外工作进行有效管控。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控平台在整体设计上采用移动巡查作业终端系统和主站管理系统二部分构成。

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并结合GIS/GPS全球定位技术,危险源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危险源,通过移动巡查作业终端立即进行现场拍照、登记危险源基本资料、巡查记录、消缺记录等信息,并通过终端集成的全球定位技术获得危险源和巡视人员的GPS坐标,将这些信息通过3G/4G网络实时传输到主站服务器[4]

输配电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巡查领导管理终端或者桌面端Web浏览器来查看与自己相关危险源,并确定预控等级,浏览巡查记录、人员到位情况以及危险源发展动态等信息[5-6],从而实现危险源移动化管理。其他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安装Web浏览器的客户机或者通过监控平台查看危险源预控等级、状态、地域分布情况等信息[7]。总体结构如下:

1 系统结构图


3 系统功能

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理系统提供了全方位对危险源的管控功能,借鉴了气象学灾害预警体系,将危险源预警颜色的级别依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不同等级,利用相应的颜色进行标注,同时根据不同的颜色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组织措施,保证从最大程度上减小灾害事件的影响程度和不良后果。

危险源被巡视人员登记后,管理人员进行对危险源分级管理时,系统会自动依据危险源所影响线路的电压等级、是否是重点保障线路和危险源分类来确定危险源初始级别,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考现场照片、现场情况描述等信息,调整到相应的级别。

为了保证危险源及时上报和跟踪,将危险源登记、巡查,污区信息以及爬电比距测量登记、盐密度测量登记等功能集成进危险源预控管理终端。实现重要生产危险源信息移动在线登记的同时,也让巡视作业人员实时掌握重要危险源的状态、保证重点设备重点巡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整个系统核心被划分成四个模块:危险源管理、污区管理、分级预控管理和危险源专题图。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2 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图


1)危险源管理:提供巡视人员在户外巡查过程中,对发现的线下施工、种树、风筝放飞等危害电网运行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巡视和消缺。系统针对录入的雷暴、鸟害、风筝放飞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实现预警,防患于未然;

2)污区管理:提供污区资料登记、巡视记录管理等,以及爬电比距、盐密度测量登记和管理;

3)分级预控管理:分级预控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浏览和查看,并建立危险源档案表,采用“一患一档”对危险源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闭环管理。危险源依据可能发生的风险从大到小将预控等级划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被定级后,系统会产生对应预控等级的告警,并按照预控等级进行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管控流程。

4)危险源专题图:在电子地图上通过可视化方法,显示危险源、污区、雷暴、鸟害、风筝放飞等分布情况,并对不同等级采用不同颜色来表达,直观、简洁了解分布情况。

4 系统应用

巡视人员通过移动巡查作业终端系统在现场实现了危险源登记的电子化,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遗漏,方便对危险源分类和统计。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危险源登记提供的文本和照片资料更加直观准确的确定预控等级,避免了以往输配电危险源巡查过程中对危险源识别和危害程度判断过于依赖巡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已确定预控等级的危险源,系统会依据用户定义管控措施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一级危险源,系统立即产生严重告警,并通过邮件和短信方式通知公司相关负责领导。同时,系统会生成对该危险源值守任务,管理人员必须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值守人员定时填写巡视记录,并拍摄现场照片,让相关部门人员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发展动态,直至危险源被排除。

2)二级、三级或四级危险源,系统立即产生对应的主要、次要、警告告警,并通过邮件和短信方式通知相关部门负责领导。同时,系统会对该危险源生成周期巡视任务,管理人员分配任务给巡视人员,巡视人员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巡查填写巡视记录,并拍摄现场照片,让相关部门人员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发展动态,直至危险源被排除。

管控平台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GPS技术实现了对危险源分级管控过程中巡查记录工作的电子化,掌握了巡视人员行动轨迹查看,提升了到位率、实现了危险源实时状态的动态监控,保证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5 结论

通过对输配电生产危险源分级预警管理的梳理,制定了“危险源排查治理流程”,建立“危险源治理排查档案表”专档,实现了危险源实时状态的动态监控,在运维措施、预控过程上留下痕迹,确保危险源管理无盲点、控制手段无缺失,满足了线路通道危险源管理工作中快速敏捷、及时响应处理的要求,预防电网安全事故于未然,提高整个输配电线路安全管理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