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国学学者南怀瑾据此把“知、止、定、静、安、虑、得”称之为“七证”——七个修正的层次。南怀瑾对以圣吉为首的一群积极参与学习型组织运动的学者产生了影响。C.奥托·夏莫就是其中之一,在南怀瑾的影响下,他提出了“U形理论”——通过U形过程发展领导力的七项能力和步骤:觉醒、观察、感知、自然流现、结晶、建立原型、执行。 知、止、定、静、安、虑、得,主要讲的是从经验到知识的反思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知 反思的第一步是“知”——意识到有值得反思的经验的发生。这些经验可能是:
“知”的一个技巧是预设标准。一旦达到标准,警报自动响起,开始反思经验。比如,销售额超过或者低于预期20%、被上司或者同事批评、连续加班三天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标准,一旦发生,就开始反思。管理大师德鲁克建议:每次你做关键决定或者采取关键行动的时候,写下来你预期得到的结果。在9个或12个月后,把实际结果和你的预期比较。德鲁克的建议就是预设了一个时间标准。 第二步:止 反思的第二步是“止”——停止行动,走入反思的空间。行动导向的经理人在意识到有值得反思的经验发生之后,就应该停止行动,抽身而出进行反思。 “止”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把领导者的反思称之为“走上山顶” 《圣经》记载,领导者摩西在西奈山顶独自待了40天。大多数时候,“走上山顶”只是一个比喻,就好像领导力学者海菲兹所说的“走上看台”一样——关键在于从行动中停下来,抽身而出。找个无人的会议室独自待上一刻钟,在附近的公园散步,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坐一坐……这些都可以是走上山顶或者看台。 “止”的一个技巧是模式化,也就是定时反思。比如,政治家查尔斯·戴高乐会每天散步,德鲁克会在每年的八月花两个星期来反思自己一年的工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会每年夏天休假两周。 第三步:定 反思的第三步是“定”——聚焦在需要反思的经验上,尽量在行为的层面还原经验。问:
“定”的一个技巧是写下来。不要担心你的文笔是否优美,想到什么写什么,先在“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层面把它写下来。 第四步:静 反思的第四步是“静”——冷静分析行为背后的思想,尽量还原自己和其他人的思考过程。问:
“静”的一个技巧也是把它写下来。如果你在上一步已经写下了事实,也就是发生的行为,那么在这一步,你可以在行为旁边写下其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第五步:安 反思的第五步是“安”——放下经验所带来的强烈感情。领导力专家马克斯维尔指出:“反思式思考使你能够远离那些由特别好或特别糟的经验带来的强烈情感,然后用新鲜的眼光看待这些经验。”注意这个顺序——先远离旧的情感,然后才可能有新鲜的眼光。 放下情感首先需要认识情感及其对思考的影响,问:
17世纪的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说:“一旦我们对此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想法,作为激情的情感就不再是激情,而变得更加可控,思想也不再那么被动。”心理学研究发现,单是用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就能阻止大脑做出冲动的反应。 “安”的一个技巧也是写下来。你现在也许发现了,你可以把一张纸分为三栏,分别用于“定、静、安”这三个步骤:一栏写事实和行为,另一栏写对应的思考,再一栏写对应的感受。 “安”的另一个技巧是做出下面两个区分。 把行动跟人区分开来 比如,你的同事跟你发生争执,你可以把争执这个行为跟同事这个人区分开来——这只是因为她一时冲动而产生的行动,而不是因为她是这样的人。又比如,你的一个项目失败了,这只是这件事情没有做好,而非你这个人失败了。 把角色跟自我区分开来 这是领导力学者海菲兹建议的策略之一。还是以你的同事跟你发生争执为例,你可以这么想:这是因为你们俩在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她针对的是你的角色(比如说人力资源经理),而非你的自我。 从“定”到“静”再到“安”,是一个从外到内、层层深入的过程,其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三步——回忆事实、理清思想、放下情感——都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 第六步:虑 反思的第六步是“虑”——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是反思的核心环节。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思”就是已有的角度,“再思”就是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这一步,过去的事实已经清楚,当时的思考已经明晰,旧有的感情已经放下——如果没有,你需要再重复“定、静、安”这三步——可以开始问这些问题了:
换人思考 “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换人思考”,把自己代入另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问另一个人会怎么看这个问题。这里主要指的不是“换位思考”(即把自己代入别人的位置进行思考),而是把第三方代入自己的位置进行思考,问:如果当时是别人处于我的位置,他/她会怎么做?问:
换人思考是跳出自己的窠臼、实现换一个角度思考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寻找模式 寻找模式是“虑”的另一个重要技巧。俄罗斯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就建议人们在每天结束时进行反思,问自己:“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观察或体验了应该记录下来的新鲜事物?我们是否识别出了这种情况、机会或模式?它会再次发生或出现吗?”他把这种反思称为“识别生命中的模式”。 识别模式也属于换一个角度思考——之前用的是个别观察的角度,现在的角度是跟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分析,以寻找共同模式。 第七步:得 反思的第七步是“得”——得出具体的行动指南。这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得”的一个技巧是做行动计划。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可以行动的要点,具体安排到未来的日常活动之中。 实际生活中的反思,有可能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快速发生,反思者本人都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一个反思的过程。但是,如果希望有意识地练习反思技巧,我们不妨按照上面所说的七个步骤,尽量一步一步地加以练习。 参考资料:《领导力:解决挑战性难题》刘澜 |
|
来自: UncleYou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