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亿网友斥责大学生虐猫事件:孩子出现暴力行为,家长的及时干预很重要!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青青莲子 2020-11-18


我们办公室基本上是,要么家里有娃,要么家里有猫。

甚至养猫人群同养娃人群一样,有了自己的「育儿讨论组」。

所以在这次虐猫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也是鼓了很久勇气,才敢点开新闻了解详情。

我先忍着怒气,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一下。

在山东理工大学,一名大四学生范某,被爆虐待流浪猫。

在猫尚且存活的情况下剥皮、掏肠、火烧、开水烫、电击,用尽残忍手段。

据爆料人透露,由于范某的施暴,学校两个月内死亡了80只流浪猫

80只,多么可怕的数字。

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一天,范某都要虐待超过一只流浪猫。

事发之后,范某微博中的博文已经被清空。

网友纷纷在山东理工大学官微留言,要求处理范某,并将其开除学籍。

撕开假面之后,有人已经腐烂掉了。

我不知道这个范姓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

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会不会听见猫咪的呻吟声?
眼前会不会闪过,它们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扭曲、挣扎的画面?

4月9日晚,范某@天骁的小猫咪321 ,通过微博向网友道歉:

“我诚心接受网友的谴责和学校的批评教育,也愿意承担由此不良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今后,我将做一个爱惜动物的人,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恳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

里面的每一句话,我都很想反驳。

你愿意承担一切后果,请问猫咪已经死去的后果你该如何承担?
你说今后将做一个爱惜动物的人,可谁会相信这样的空口承诺?
你道歉乞求一次改过的机会,那谁来给这个生命一次机会?

道歉无用(其实就是做做样子吧,呵)。
动物一直是动物,人有时候却不是人。
丧失人性的你,不配得到猫咪的原谅。
 
学校在调查这个血腥的个案时,发现范某将虐猫过程拍下视频,并通过社交平台兜售牟利。
 

这也牵扯出了背后一个巨大的黑色产业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虐猫视频其实有着惊人的市场规模,而且成本低,不违法,来钱快。
甚至花35块钱,就可以买到120部完整的虐猫视频。

 
恶心之余,我不敢去窥探人心。
 
东野圭吾说过:“世界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
 

什么是动物虐待?

199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scione 下了这样的定义:动物虐待是指故意造成动物不必要的痛苦、苦难、疼痛和死亡等一些不被接受的社会行为。
 
换句话说,正常宰杀家禽,不会以蓄意给它们造成痛苦取乐。
 
例如,我们会用最快捷的方式杀死一只鸡,但不会以残忍虐杀一只鸡为乐。
说起来,这类型的虐杀,似乎从未停止。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撕掉蝴蝶的翅膀、肢解蜻蜓、用玩具枪扫射邻居家的狗或猫……

即使这是无意识的举动,也往往以此为乐。

小孩子把小动物理解成玩具,带着好奇与试探才会有无意识的伤害动物的举动,他们还无法理解动物的痛苦与委屈,也对生命的敬畏心未建立成熟。

但只要经过父母和学校的正确教育引导,绝大部分孩子会回归正常。
 
但成年人施虐动物,原因往往是已经了解了动物的痛苦,但它们越痛苦越能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释放压力,满足控制欲等。
 
虐猫者在生活当中却并非穷凶极恶,相反,虐猫者的同事无法相信,一个平常与人为善的人,竟然是藏在自己身边的“施虐狂”。
 

比如在2006年的虐猫事件里,主角是一名护士。
而她虐猫的理由是:需要释放。

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生命,眼里只有仇恨,仇恨的根源,是她婚姻离异的抑郁。
 
平时她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弱小的猫,便成了仇恨的替代品。
她觉得自己 “内心深处有一些畸形” 。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压力,痛苦,进而引爆心中的不满和愤懑,所以需要发泄。

但,发泄本身并不一定是消极和负性的。
发泄有很多出口,健身、倾诉、努力工作、暴吃一顿等。

然而,这类型的施虐者往往选择了最糟糕的发泄方式——暴力攻击。
 
用施虐的快感来发泄内心的挫败与空虚,从而假装自己并非生活的失败者,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控制力,这也是所有施虐者的本质。
 
 
可是同样是杀动物,为什么「虐杀」会受到如此大的社会舆论重视呢?
因为动物虐待事件绝不是孤立事件,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巴克尔斯等研究者在一项新的研究指出,施虐狂不但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得多。

从家暴凶手、校园恶霸到网络论坛上以挑衅、侵犯他人为乐的 “喷子” ,施虐狂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1.有研究表明 ,虐待动物是缺乏同理心的结果。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体通过设身处地地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 、情感 ,并释放体贴与关怀的一种能力。
同理心作为动力引起利他主义和抑制暴力行为。
 
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干扰儿童同理心的发展,可能影响后续的态度和行为,包括犯罪等。
 

父母对孩子实施暴力有可能是父母缺乏同理心造成的,这可能会成为孩提时代同理心发展的障碍。

缺乏同理心,反过来会助长虐待动物和其他暴力行为或冷酷无情的行为。
 
但是,缺乏同理心只是产生虐待动物行为的一个潜在的诱因,不能确定说缺乏同理心就会有虐待行为。
 
2.心理学界也认为虐待动物,也有可能是心理压抑的一种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若儿童容易出现虐待行为,这是由于儿童的行为语言 、认知能力较差, 表达情绪的方式较为简单, 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所以他们以虐待动物来排解心理压抑。


3.如果有严重的自卑感,也会促使个体其产生虐待动物的行为。

4.美国研究者发现,虐待动物的儿童长大后可能具有暴力倾向。

在司法精神疾病的鉴定中从一部分犯有杀人等前科的 “病人 ”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他们在童年时就已畸变的心灵。
「虐待动物行为」这个不良的「烙印」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些鉴定中,有虐待动物历史的个人 ,几乎都支持体罚。
 

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对仁爱和慈悲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可能会促使有虐待动物历史的被试对社会上其他个体使用暴力,然后施暴者很可能不会对这种暴力行为感到内疚,并且可能会再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
 
所以,虐待动物和暴力行为有一定的相关,虐待动物行为的儿童,在成人之后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或者对暴力行为持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 。
 
 
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虐待动物的人,将来都会走上犯罪道路,家暴或其他暴力行为。
我们必须重视动物虐待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因为,暴力犯罪不是天生的,而是养成的。
很多施虐者,曾经是被虐者。



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在成年期变成虐待者,去复制他们童年期的经历。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称为【施虐和受虐的配对】
即曾经受到过虐待的人,也有施虐的愿望。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受虐者对攻击者的认同。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书籍《逃避自由》有一句话论证了这一点,“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攻击别人,是因为我们想保护自己。”
 

施虐者对自己曾经遭受的攻击没有反抗能力,特别无力,无助,孤独,缺乏安全感。

而当这些人有能力把这种被虐的感觉传递出去,听到动物的惨叫声或看到它们的无力挣扎,会让感到莫名的刺激和快感幻想中自己成为了具有力量的加害者,不再是现实生活中谨小慎微的受害者,逐渐产生一种强大的满足感和控制欲。
 
只有在充满爱和理解、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把善良、富有同理心的美好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相反,在虐待、持续漠视、目睹母亲被虐待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将暴力视为生活日常,并在长大成人后很有可能重复这种暴力怪圈。

开始是欺负动物,然后成为校园恶霸,或者未来虐待孩子和配偶。
 
如果没有干预中断,这种循环会不断传递。

结束虐待动物,是结束所有暴力中最重要的一步。
 

当然,虐猫的行为是极其严重和恶劣的,急需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了解到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在问题苗头展现的初期进行有效干预,将这种错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老实说,在看到这个虐猫者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童年。一个成人不可能突然变成虐猫狂人,所以揭开那把锁的钥匙就在童年。
 
倘若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了积极的人生观,更加富有同理心和爱护小动物,我想虐猫者自然会减少很多。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孩子会伤害动物并侥幸逃脱责任。

虐待动物是对生命的亵渎。

 
另一方面,学习情绪的管理和化解尤为重要。
 
很多暴力行为的始作俑者都是难以控制的情绪。
 
我们要学会给情绪调一下静音,在安静和理智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会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的严重。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很喜欢:怒火是虚弱的前奏,是你对这个世界毫无办法之后最无力的发泄,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却烧光了你的清醒和内存,烧坏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我想虐待动物的人,把怒火一股脑发泄到了猫咪身上后,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会减轻,反则会更加重其负罪感,导致又一轮的低自尊与愤怒。
 

每当网络上有虐杀动物的新闻出现后,很多人会将其和连环杀人联系起来,有些人会觉得后脊发凉,但有些人却觉得虐猫者一定童年悲惨,值得可怜。
 
可是,出于自身的欲望、情绪而做出肆意残杀其他生灵的人,无论曾经有多悲惨的境遇,都不值得原谅。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只有既无能又残忍的人,才会在虐杀动物的过程中,享受到欺凌的快感。




周迅“被遗弃”,赵雅芝“崩溃杀夫”,《不完美的她》里那个7岁的小女孩才最让人心疼
14岁窦靖童要辍学,王菲这么说……(值得每一个妈妈好好看看)
6岁男童被妈妈踢中腹部身亡:坏情绪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凉山突发大火,19名牺牲英雄最后影像曝光:对不起,这次回不了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