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属桃子的猕猴桃和杨桃

 午后骄阳 2020-11-19

今天,猕猴桃已是水果中的常品,而在四十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叫做“称猴桃”的果品,更不可能见过或品尝过猕猴桃。我第一次听到猕猴桃是在1970年,当时,我的一位在江西吉安工作的亲人患了癌症,并已扩散,已经无法手术切除,只得采取“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一中草药治疗。当地中医院的一位中医师建议用猕猴桃煎服,最初确实有明显的效果,病人的精神有改观,饮食亦有所增加,不过,三个月后就失去了作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猕猴桃”,但是,我见到的都是猕猴桃的根茎切成的大块碎片。现在想来,这些 猕猴桃根茎呈浅粉色,它似乎并不是植物的根,而是一种藤状植物的茎。据中师讲,这些猕猴桃根来自吉安市南部的一个叫泰和县的山里,但是,他也没见到过全株活体的猕猴桃,也不知猕猴桃会结出可以食用的果品,更没吃过称猴桃了。大概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我才在上海的水果市场上见到真正的猕猴桃,它与常见的桃子很不一样,外观倒像“洋山芋”(马铃薯、土豆),表面绿褐色,布满绒毛,用手可以剥去果皮,里面是绿色的果肉,果肉中着许多排列整齐的籽,味酸而甜,是一种很不错的果品。

猕猴桃在国际上的学名叫做“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se Planch),原产地是中国,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及西南部,属猕猴桃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叶互生,圆形或卵形;花通常为白色,后变为黄色,也有粉红色;结浆果,夏秋时成熟,通常呈椭圆形,初熟时表密布绒毛,至熟时无毛。浆果不易保存和运输,所以,这种野生在山中猕猴桃很少进入市场,古籍中的记录亦很少。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说文解字》:“苌,苌楚,铫弋。一曰羊桃。”高享《诗经今注》认为一一“猗傩”即“婀娜”;“苌楚,木名,又名羊桃、猕猴桃。”这首是女子表达爱情的短诗,我把它译成白话诗:

低地里长着猕猴桃,

它的枝条婀娜多姿。

它生长得多么地茂盛,

只是他还没找到配偶。

低地里长着猕猴桃,

它的花开得多艳丽。

它生长得那么地茂盛,

只是他还没称心娘子。

低地里长着猕猴桃,

它的果实婀娜多姿。

它生长得那么地茂盛,

只是他还是一单身汉。

《尔雅・释草》:“苌楚,铫。”郭璞注:“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花)白,子如小麦。亦似桃。”苌楚的果实表皮呈褐色,并长着密密的绒毛,与人们想象中的“鬼脸”相像,所以被叫做“鬼桃”。不过,我估计郭璞大概没有见过猕猴桃的植株,因为猕猴桃与桃树不是同科的植物,它的叶子与桃树的叶子差异很大。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猕猴桃》中讲,猕猴桃又叫做“猕猴梨、藤梨、阳桃、木子”。又讲:

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

这种猕猴喜欢吃的果品被叫做猕猴桃,这种理解可以认可,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猕猴桃的果实的表面和形状,很像坐在地上的猕猴,也许,猕猴桃之名是由此而来的。

《本草纲目》还讲:(志曰)生山谷中。藤着树生,叶圆有毛。其实(它的果实)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皮堪作纸。(宗奭曰)今陕西永兴军南山甚多,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其实(它的果实),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矣。

猕猴桃大多生长在山里,是猴子的美食,只是“浅山傍道”生长的桃才会成为人们能采摘到的果品,其数量一定少之又少了。唐代诗人岑参《宿太白东溪李老舍寄弟侄》诗中讲:

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

看来,至迟到了唐代,人们已将野生的猕猴桃当作观赏植物移植到家庭的庭院中,与后人的“葡萄架”一样,既用以观赏,也可以用于遮阳。

毛《传》“苌楚,铫弋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日:“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白,子如小麦,亦似桃。”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中把“羊桃”列为独立条目,并讲它还有“鬼桃、羊肠、苌楚、铫弋、细子”等其他的名称,并解释说:

《别录曰》:羊桃生山林川谷及田野。二月采,阴干。(弘景曰)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花甚赤,子小细而苦,不堪食。诗云:“隰有苌楚”,即此。方药不复用。(保升曰)生平泽中,处处有之,苗长而弱,不能为树,叶、花皆似桃,子细如核,今人呼为细子,其根似牡丹。

李时珍自己也有一段叙述:

(时珍日)羊桃,茎大如指,似树而弱如蔓,春长嫩条,柔软,叶大如掌,上绿下白,有毛,状似苎麻而团。其条浸水有涎滑。

李时珍的叙述很详细,但恰恰没有叙述其果实的形状、色泽、特征,我估计他本人也没有见过这种“羊桃”,而这种羊桃,有的人讲“甚似家桃”,有的人说“子小细而苦”,又有人说“子细如枣核”。也许,古人所讲的“羊桃”也是猕猴桃中的一种,但与今日作为商品的猕猴桃去甚远。猕猴桃的英文又叫做yangtao,此显然是“羊桃”的音译,据此,许多以为称猴桃是中国独有的果种,而猕猴桃又叫做kiwi-fruit,那又是“新西兰果”的意思,有的人以为,新西兰的猕猴桃是从中国引种栽培的,但也有人以为猕猴桃是新西兰固有的植物。不过,现在新西兰是世界猕猴桃的主要产区,并以品质上乘而闻名于世,作为栽培的果种,中国的桃的确是从新西兰引进的。

猕猴桃是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特征犹如李时珍讲的“似树而弱如蔓”,浆果呈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棕褐色,有毛,果肉绿色多,内有很多褐色小粒种子,可以食入腹中,果肉味甜酸,可以生食,并可加工为果汁、果酱、果干、果脯,也可以酿酒。

中国南方出产一种叫做“杨桃”的果品,它也被写作“羊桃”,但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讲的“羊桃”或“猕猴桃”不是同一种植物。这是一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绿色至黄绿色,表面有蜡质而光亮,长5-10厘米,有很明显的棱,5道棱的杨桃的剖面就是一只五角星。该植物见于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的记载:

五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显然,嵇含所讲的“五敛子”是“五棱子”的讹写,是以其果实上有明显的五条棱而得名的。作者描述的“五敛子”的形状、色泽、口感、产地等均与今天的“杨桃”或“羊桃”一样,这“五敛子”就是“杨桃”或“羊桃”。

清人《广东诗话》:“羊桃清甜爽隽,与荔枝比,直伯仲之间耳,并作《羊桃》诗:

盛米白玉盘,鲜液胜琼饴。初啖齿甘爽,再啖肺清夷。岭南此隽物,直足友离支。离支稍甜俗,此物更清奇。

诗中的“离支”即荔枝,作者以为羊桃可与荔枝相匹配,而荔枝之甜太俗气,羊桃之甜酸更清雅。此只是作者对乡物的僻爱,也不必计较。我曾经在广州小住,买过和吃过羊桃,只是太酸了,吃不了多少,而我在新加坡也吃过羊桃,口感比广东产的好多了,且南洋一带常作为烹任的调味料,确实也不错。羊桃的英文为 carambola,而许多英文字典不收此词,估计是南洋语的外来语。羊桃大概是在一千多年前被引种到中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