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本山愣是把乡村喜剧演成了《防骗指南》!看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上当了

 8号风曝 2020-11-19

8号风曝

有趣/有撩/有聊/有料



“刘老根,刘老根,你是一个啥样儿的人~”

伴随着经典旋律,时隔17年,《刘老根3》重回荧幕,赵本山和范伟破天荒地再聚首。


回想第一次看《刘老根》时,正好是2003年非典期间。

当时的情景,和现在差不多。

减少外出,圈在家中的小妹,百无聊赖,只能和家长一起守在电视机旁。

本以为看的是部低俗的农村戏,没想到赵本山等人的演技,突破了小妹对“小品演员”的想象。

更给年幼无知的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善良做人,别做骗人的事;踏实做事,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


骗子以开设葡萄酒加工线的名义,怂恿刘老根抵押龙泉山庄向银行贷款3000万,随后将汇票调包,取钱跑路。


得知被骗的刘老根,一下就崩溃了。


入股龙泉山庄的乡亲们堵在门口,要求他赔钱;法院又封闭了龙泉山庄,保全财产。


刘老根边喝酒边回忆自己被骗的过程,从茫然望天↓


到愤怒不甘心


越想越后悔


内心苦闷又憋屈


最后终于拍着大腿痛哭起来。


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刘老根开始出现幻觉。

一直喊着“压死了 ”“好沉好沉”,看得小妹感同身受,仿佛有一股气堵在胸口,呼吸困难。


从医院回来,刘老根总以为“身上有金丝,不剪掉会压死自己。”

坐在炕上,就拿把剪刀咔嚓咔嚓地剪。


任凭剪刀划过脸,儿女朋友不停呼喊,刘老根只是剪啊剪,他彻底疯了……


据说当年拍摄时,围观的群演中,有人真的被赵本山的表演打动,不禁落泪。


刘老根被骗的桥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

此后多年,《马大帅》《乡村爱情》等赵本山团队的电视剧开始仿效《刘老根》。

从内容上,强调脚踏实地、努力上进的价值观,同时肩负起了“防骗教育”的宣传工作。


在本山大叔的剧里,骗子有各种身份。

既有冒充大老板的陌生人,又有主角们的亲戚、朋友。


“辽北地区著名狠人”范德彪,被多年铁哥们骗得身无分文。


《乡村爱情》里的王大拿更惨,儿子和外人联手,险些将他经营的山庄盘走抵债。


据统计,社会上每年发生的“熟人诈骗案”有数十万起,比起陌生人诈骗,它更具有迷惑性危险性。


尤其是通过微信群、QQ群添加的好友,诈骗的风险极高。


在骗术科普方面,本山团队的电视剧选取的例子,都非常有代表性。

这些骗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常骗常有。”

比如,街上的“免费抽奖”活动,路人如果抽到头奖,可以免费得奖品;但如果抽到末等奖(一般是洗发水之类的日用品),则需要以所谓的“低价”买下它们。


听起来十分低级的骗术,没想到,现在依然有人上当。


早在2004年《马大帅》播出时,本山大叔就曾详细介绍过“免费抽奖”的行骗手法。


先是由骗子的同伙当托儿,抽中了一台手机。


旁边看热闹的人,也跃跃欲试。

结果连抽了5袋洗衣粉,摊主以20元/袋的价格要求他付钱。


紧接着,托儿起哄:反正平时买洗衣粉也要花钱,不能浪费了好运气。

你一言我一语,中奖者头脑一热,就花钱买下了洗衣粉。


但其实,奖品箱里都是“洗衣粉”的中奖卡片。


近些年,微商自制三无化妆品在朋友圈售卖,用料低廉、无安全保障,不知道坑了多少女孩。


在《马大帅3》中,马大帅担任美容院经理,为了降低成本,在进口海藻泥里兑入河泥,给客人敷面膜。


害得客人烂脸,还推脱是气候的关系,皮肤状况不稳定。


这样的售后态度,你看看,简直和现在的无良微商一模一样!


医托,一个屡禁不止的医疗行业乱象。

他们经常在医院、车站组团忽悠患者,去非正规小诊所看病。


不仅耽误了患者治病,开的药更是十分昂贵。


《马大帅》里,就生动还原了21世纪初医托行骗的特点。

现在看来,颇具警示意味。

范德彪在市里的大医院外面,和外地来的、或是看起来经济不太宽裕的患者搭讪。


当时行骗的小诊所,多是中医院,开的多是调理的方子,避免治死人惹麻烦。


正规医院对医托也很头痛,除了提醒患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后来得知患者病情太重,范德彪于心不忍,决定放弃行骗。

医托背后的黑社会势力,逮住他一顿毒打。


没想到,当年屡禁不止的“医托”现象,现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不仅谋财更害命。


时间推移,赵本山的剧中所展示的骗术也在与时俱进。

像是最近两年兴起的“校园贷”,不少大学生被它逼上绝路。


受到“超前消费主义”的洗脑,一些年轻人喜欢攀比手机、包包、化妆品等。

当收入跟不上消费水平时,“校园贷”成为饮鸩止渴的选择: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没有其他任何流程,即可放款。

殊不知,当还不起钱时,高昂的滞纳金会利滚利,让人不堪重负。


因为审核流程太过宽松,再加上学生的防范意识较差,不少学生被他们的室友、朋友坑害。

河南一位大学生因为沉迷赌球,利用班长的职务之便,盗用了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在多家贷款平台借款,害人又害己。


《乡村爱情11》里,宋晓峰为了快点筹到聘礼钱,决定冒充学生,去借“校园贷”。

虽然放贷公司的人对他的年龄产生怀疑,但最终还是借给了他2万元。

简单几句对话,就折射出“校园贷”放贷条件的不合理性。


一般校园贷放款的金额不会特别大,但如果对方是女大学生,则可以通过另一种借贷方式,借到更多钱。


通过手持身份证“拍裸照”的方式借款,逾期不还,自己的裸照就有被挂上网的危险,也就是俗称的“裸贷”。


裸贷对女生的伤害可能是一生的。有很多还不上钱的女生,因为害怕裸照被发到网上,只能通过卖卵、卖身的方式,继续还债。


有的则因为不堪债主侮辱,选择了结生命。


宋晓峰借款时,和公司谈好,每个月3分利。

明面上说是3分利,但借款人如果采用分期偿还的方式,每个月的利息,应该以未还本金计算。

但“校园贷”的套路是,每个月的利息仍以全部本金计算,这样算下来,实际的年化费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36%的上限。


因此,最终该校园贷公司员工被抓,宋晓峰也被警察叫去局里问话。


但现实里,“校园贷”很难从根源消灭,它变身为“培训贷”“美容贷”等新形式,继续坑害着年轻人。


电信诈骗,应该是目前社会上最普遍存在、花样最多的骗术了。

从冒充国家机关、银行工作人员到通知中奖,购物退税……疫情期间,骗子甚至还打起了推销“虚假口罩”的主意,真是防不胜防。


尤其是老年群体,因为缺乏对骗术的分辨能力,又喜欢贪小便宜,最终吃了大亏。


《乡村爱情12》里,赵四就接到了中奖电话,要求他先垫付邮费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本来是非常容易识别的骗术,但因为赵四没有和儿女商量,所以对中奖深信不疑。
不惜编造自己欠下了“风流债”的谎言,四处借钱。


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准备给骗子汇过去。

庆幸的是,银行在老年人汇款前,都会进行一系列询问。


银行柜员判定他是遇到了诈骗。


但赵四固执地以为银行在多管闲事。


这种不听劝的态度,和现实里很多上当的老人是如出一辙。


最后,通过其他年轻人用手机支付宝,把钱给骗子转了过去。


警察上门,赵四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没脸面对家人,气得他想上吊。


被人救下来后,赵四大病一场,算是吃亏长了教训。


商场如战场,投资需谨慎。

本山大叔的剧中,做生意遇骗的例子很多,且都骗得很惨。

《马大帅》中,范德彪的哥们老钱忽悠他自己做买卖。


老钱找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地皮,告诉范德彪这是一个烂尾工程,坑已经挖好,彪哥可以直接利用挖好的坑,开垂钓园。

还头头是道地为他分析,以后城里人人有车,周末会来城郊钓个鱼啥的。


老钱以冬季不能动工为由,要彪哥先交定金。


为了催范德彪交钱,老钱还假装有其他人对垂钓园感兴趣。


范德彪果然上当,被骗走了全部积蓄。


十几年后,同样的套路,《乡村爱情》里的王天来被骗子忽悠在城里搞旅游地产项目。


骗子带着他参观了所谓的正在建设中的大楼,还伪造了相关文件、公司资质。


装作和政府官员关系很好的样子。


虽然所谓的楼盘是真的,两个人的身份却是假的,半真半假的一忽悠,王天来立刻上当。

等合同一签,钱一交,骗子带着3000万转身没影。


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骗术,虽然看起来各有不同,但本质的套路也就那么几种。
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依然不断有人在受骗,而且越来越疯狂。

《乡村爱情3》中的皮长山校长,为了在城里买房,听信了手下老师的怂恿,借钱炒股,把家里攒的老本赔个精光。

王木生一门心思想挣大钱,证明自己的能力,抵押房子倒腾煤炭,结果真的“倒了霉”。


究其原因,还是人性中的贪婪、虚荣、懒惰在作祟,总想着用最小的力气挣最多的钱;信息飞速发展,头脑跟不上时代,无知和无能,给了他们侥幸心理。

很多看赵本山电视剧的人,可能文化水平不高,有的是辛苦了半辈子的农民;也有一些是正在上学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电视剧中,那些被骗的主角们,凄惨的样子,或许可以给普通老百姓敲醒警钟,“天上不会掉馅饼”。

而对那些有了歪心思,想要靠着旁门左道发家的人,电视剧也暗示了他们的结局——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我们要提放人性的恶,更要坚守人性的善。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