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老师布置“看电视”的寒假作业赢得家长支持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春节将至,寒假也即将开始。老师如何布置寒假作业,才能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做到劳逸结合、学有所获呢?

近日,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读课外书、看电视剧的特殊寒假作业赢得家长点赞支持

01

寒假作业:

读《曾国藩》,看《雍正王朝》

高一(3)班语文寒假作业:

一,阅读唐浩明的《曾国藩》,分上中下三集。

二,观看胡玫导演的《雍正王朝》电视剧。希望家长支持并督促到位。

个人觉得:

1,这两部作品很专业,能明白朝廷典章制度,官场文化,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主人公经历复杂坎坷,可以让学生明白人世的复杂艰难,对学生心智的提高大有裨益。

3,高一阶段,个人不喜欢也不习惯让学生过早地进入刷题模式,总觉得多读点书好,希望家长们理解。

02

家长支持:

不盲目刷题,多阅读真好

“好的,一定完成”,

“不盲目刷题,多阅读真好”,

“为谭老师的大语文观点赞”,

“只要有考试,就回避不了分数,难得的是老师在教学生知识和应考技巧的同时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成长。语文语文诗歌厚积薄发的过程,过于急功近利往往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文字的魅力。您的教法很受学生喜欢,我家孩子已经向我推荐过你的几首诗”······

点赞大语文观

赞同谭老师

多阅读真好

家长:急功近利感受不到语言文字魅力
教师:语文有特殊性,大量刷题不好
03

作业意图:

重视阅读积累,培养家国情怀

据了解,布置这份特殊寒假作业的老师是湖北恩施高中语文教科室主任、恩高名师谭本贡。他之所以鼓励高一学生读课外书、看电视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语文要有厚重的阅读积累支撑,这既是高考大势所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

2、个人一直不喜欢也不赞同高一高二就让学生进入刷题模式,从备考的功利角度讲,高三的训练足以保证高考各类题型的熟练,过早进入刷题模式,既是对时间的浪费,更有可能泯灭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激情。

3、这两部作品本身很专业很严肃,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朝廷的典章制度,官场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因为主人公的经历复杂坎坷,可以让学生明白人世的艰难,对学生心智的提高大有裨益。

4、主人公虽为封建时代的帝王将相,但都有一份心系苍生的情怀,希望借此培养文科生的一点家国情怀。

04

教育观念:

语文高素养,人生高品位

语文是人学。

语文这门学科,既是人类文明文化传承延续的载体,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完善自我不可或缺的手段,从成长的角度讲,没有那一门学科可以替代语文、没有那一门学科对我们终身发展的影响可以超过语文。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用爱心塑造灵魂的话,语文的作用就在于唤醒我们的耳目声色,从而让生命产生敏感,使万物皆有生趣,山河各具性情,并能感受自然万物的精妙与美丽,领悟到生命与生活的神圣和幸福,进而从内心深处滋生出绵绵的爱心和不竭的激情。因此,要追求人生的高品味,就要追求语文的高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可以弥补我们阅历的不足,阅读的本质是对另一种生活经历、生命体验的理解。每一部优秀的著作,无不是作者对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人生认识的独特表达,阅读他们,可以让我们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境界上改造提升,一个有良好阅读的人,必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认识深刻的人,境界高远的人,情趣雅正的人,人格健全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之言,可以为此作注。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是个性和生命自我表达的内在需求,阅历和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自然就有了一种因声求气的表达欲望。因此,写作不要也不能一味去追求所谓的技巧,有真切的感受,就有动人的文字,有丰富的思想,就有灵动的表达,有深刻的认识,就有精辟的言论。没有情感,没有思想,形式和技巧只会堆砌出空洞和苍白。

基于上述认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尝试了一种语文教学新思路,高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名著(高一侧重文学,高二侧重学术)引导学生真实自我的表达,为激励他们读书写作的热情。

恩施高中语文老师  谭本贡

05

改革信心,来自学生

高一学生优秀习作展示

灵魂的模样

高一(3)班钟丽雯

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特蕾莎认为灵魂总蜷缩在皮囊的某个角落里,等待一盏茶、一场雨或一个人去唤醒,使他不再瑟瑟发抖,勇敢地浮现在皮囊上,以其独特的模样替代千篇一律的、脆弱的皮囊。

写作与阅读这件事,对千千万万的人来说,就是千千万万声抚慰灵魂的呼唤。

是,灵魂,中国人称之为心的东西。阅读与写作就是把人生过了一遍又一遍,把栏杆拍遍的过程。

中国古代如苏轼,青年无畏,以《凌虚台记》讽陈希亮;中年有怨,以《卜算子》从痛中获得快慰;老年豁达,用《定风波》烟雨余生。灵与肉,都在变。

异国远处如梭罗,一部《瓦尔登湖》开启美国文学新华章,实现文学独立,但他“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孤傲活在林中湖畔。

他们的文字之所以拥有亘古的魅力,其原因就在于皮囊朽坏后,文字中透露出的有迷醉光芒的灵魂。

而在今天,鸿儒白丁皆可读写,它们不再属于某个阶层,人人可借助它们来唤醒深藏的魂灵。

读写好处,自不需我赘述,但何曾想过,它也让我害怕。

某次旅行结束归乡,当火车缓缓进站,熟悉的城市铺陈开熟悉的画卷,虽花木缱绻,我却踟蹰不前。一股莫名而巨大的怯意笼罩了我 ,那句“近乡情更怯”终于打破了千年封印,跃然纸上。

明白的刹那,理解的快意吞没胆怯。然而现在我却害怕起来,因为自己的灵魂竟与古人有如此相似处,我的感受,本是心中有笔下无的感受,竟有人早已用如此贴切的文字表达!

阅读已经够可怕了,写作就更让人胆战心惊。

有人说,写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文革时期,一位台湾林姓女作家,自杀时哭喊着:“文字骗了我,文字骗了我!”

写作就是一次次与红尘死死纠缠,更是一次次背叛。像是错身巷里所遇美人,目光所及时她笑得颠倒众生,容姿冠绝。你正欲倾吐爱慕,她却将食指放在你的唇上,拿出手枪。与文字的爱恨,大抵如此。

可见写作危险,危于真切地喜怒哀乐于虚幻,险于寄托情思于无物。

更危险在揭露灵魂时,文字的贪婪。但明知危险,灵魂它偏偏乐于剖开自己,像是美人劝酒,即使明知是一杯毒酒,依然无法拒绝。

那灵魂究竟在哪里?它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名词,也未曾隐藏在皮囊中。它是远到千年前的一首诗,近到此时你所见之字。你歇斯底里时的哭喊,你春风得意时的马蹄疾,就是你的灵魂。

他们借此拼凑出你平日拼命隐藏的,触及文字时迫不及待浮现的灵魂,你多年的爱恨嗔痴贪欲念,全都不少。一个一丝不挂,茫然无措的“你”,出现了。

让这样一个你,行于世间,多可怕。

虽说可怕,其实也无妨,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就让灵魂散落在字里行间吧,任它逍遥自在,任它摸爬滚打遍体鳞伤,任它站在永恒过去与永恒未来的交点——此刻

谁叫它是我的灵魂呢。刚刚写下这些东西的,便是它这赤子,不是我。

谭本贡诗文系列推送:

谭本贡的诗:龙船吟

谭本贡:“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古诗文功底”

做什么样的语文教师?谭本贡21年教学经验总结(上)

做什么样的语文教师?谭本贡21年教学经验总结(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