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共读 | 生态美文:天地之间的一篇大文章

 书香园林读书会 2020-11-20


    精品共读  

掬一捧书香,勾勒岁月痕迹;

绘一处园林,寻觅心灵归属。

作者  李朝全

主播  随  他

编辑  格  格

生态就是世间万物各种动植物生命的生存存在状态。生命的存在都有趋美求和谐的本性。和谐与美是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人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融洽。这正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和谐即美,文明即美。天地之间,自然万物本身就是一篇大美无言的好文章。

陆游不是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吗?生态美文本来就是自然生态以自己和谐完美的存在方式呈现给人们的一篇篇天成美文,作者只是眼观、耳闻、身感、心领,用心用情去体会感悟,而后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般看似率性随心而发,自然而成美文。

因此,真正优秀的生态美文应该可与天地同参,与生命对话,美美与共,浑融和谐。

生态美文的写作是一个呈现、再现与表现生态之美的过程,目的是将自然之美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来,将作者体悟到的美传达出来,以感染读者陶冶性情。

生态美文本身应是优美的。美文之美,表现在景色、风景之美,它所描写的是江湖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生态万物的本真之美,以及生命自身的神奇、瑰丽和美妙。

美文之美还体现在和谐之美。这种和谐既有动植物自身内在的和谐与完美,亦有万物之间的和谐融洽,更体现在人与自然万物间的和谐浑融。

譬如,张守仁先生那篇被收入语文教科书的美文《林中速写》,描写了热带雨林中万千植物的相互缠绕纠结,又彼此依存、和谐共生的完美整体,呈现了一种自然之大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李青松的《从吴起开始》、《喜鹊叫喳喳》、《兴隆之本》等系列生态美文描述的正是近年来人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

尤其是《喜鹊叫喳喳》一文,反映了山东东阿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显著成绩,为该县赢得了名副其实的喜鹊之乡吉祥之乡的美名,而东阿对于良好生态的追求标准也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效仿的标杆。

人与自然和谐,人对生态应该是一种善待、珍惜,而绝不是一味贪得无厌的索取、毁损与破坏;应该是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利用,是一种养护、培育、爱惜和互利的关系。而更多的,则是自然生态对于人类身心无言无尽的滋养、馈赠与回报。

生态美文可以彰显人文的品格内涵。《中国绿色时报》第三届十大生态美文中舒志刚的《孔子与生态文化系列》之所以打动我,就在于作品生动记述了一代宗师孔子的文化情怀和生态胸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深邃哲思。

  生态美文美在发现。自然生态浩瀚宽广,是无尽的文学矿藏及宝藏,需要作家放出眼光去寻找和发现。譬如,梁衡在云南内陆发现热海,发现一片独特、奇妙的自然天地,写下了那篇获得评委们普遍好评的生态美文《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生态美文还美在语言文字的斑斓多姿与叙事的行云流水、云卷云舒。美文的特质正在于文字和叙事的优美动人,字里行间营造出美的意境、美的氛围,带给读者美的感受、愉悦和熏陶。由此可见,生态美文天地宽广,前景无限。

作者简介

李朝全,生于福建仙游,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学士。现任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著有理论专著《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非虚构文学论》,报告文学《国家书房》《梦想照亮生活》《少年英雄》《春风化雨》《震后灾区纪行》《你也可以这么好》,传记《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徐光宪的故事》等,校订古籍《明心宝鉴》等。

多次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评委;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