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铁路人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唱歌?

 WTB2255 2020-11-20

11月18日上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5名铁路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

讲述铁路扶贫故事并答记者问

点击视频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

01

阿西阿呷

大凉山盛开的索玛花

我不仅是一名列车长,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坚守在‘慢火车’上,和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无论时代进程多快,高铁发展多快,我们这趟‘慢火车’依然是彝族乡亲们的幸福线,我会一直坚守。

阿西阿呷,是成昆铁路5633/5634次“慢火车”上的一名彝族列车长。

童年的阿呷就是坐着这趟“慢火车”到10公里外的乃托乡上学。1996年,她终于换上制服,踏上了熟悉的绿皮车,成了一名列车员。

为更好融入和服务车上的彝族老乡,她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掌握了各县彝语,搭建起彝族老乡与5633/5634次“慢火车”的沟通桥梁。

 阿西阿呷值乘的5633/5634次“慢火车”,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就开始运营,往返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距离353公里,沿途停靠26个站,时速40公里,全程要行驶9小时零8分钟。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价格已经30多年没有变过。

5633/5634次“慢火车”是方便彝族老乡生活的“赶集车”,列车逢站必停,尽可能满足沿线彝族百姓的乘车需要。

5633/5634次“慢火车”是彝族百姓的“致富车”,为最大限度满足彝族乡亲们坐车售卖农产品和家禽牲畜的需求,“慢火车”专门将硬座车厢改造成大件行李车,腾出空间为老乡们堆放农产品。“慢火车”是他们创造收益、脱贫致富的重要交通工具。

5633/5634次“慢火车”是沿线孩子们的“校车”,每个周末都有几百个孩子乘车。它伴随着孩子们走出大凉山,让很多彝族年轻一代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他们正努力地改变整个家乡的命运。

胜过所有荣誉的两枚鸡蛋

在彝族老乡心里,阿呷车长是他们的“家里人”,遇事的“主心骨”。25年来,她已记不清调解过多少次旅客之间的纠纷,当过多少次翻译,帮过多少忙……让阿呷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两个鸡蛋的故事。

一次巡视车厢时,阿呷看到一位70多岁的“木苏阿嬷”(彝语音译,意思是老阿嬷)坐在地上,因为身后的背篼装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她赶紧过去搭手帮她把背篼抽起来。没想到是,她下一趟值乘时,在站台上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嬷。

老阿嬷从胸前的内兜里掏出了两个煮熟的鸡蛋给阿呷,阿呷正想拒绝,老阿嬷告诉阿呷,自己清晨5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赶到列车始发前,为阿呷送这两个鸡蛋。阿呷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她说:“这比我得到的任何奖章都珍贵,它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5年来,越来越多的变化在车窗内外悄然改变。以前彝族老乡们上车随身带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元根萝卜汤,买个方便面都是很奢侈的。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不仅不愁吃不愁喝,而且穿着越来越时尚。逢年过节,很多乡亲们还会身着彝族的盛装,在车厢里高兴地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

02

晁宁

“90后”青春绽放在脱贫一线 

作为一名驻村队员,不仅仅是要住在这个村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住进老百姓的心里,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今后我也会更加义无反顾,不负韶华,带领乡亲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18年4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晁宁,主动请缨来到了“贫瘠甲天下”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先后在宋洼村、毛庄村、姚磨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毛庄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地处海拔2100多米的黄土高坡之上,自然环境恶劣,缺水、交通不便,贫瘠的土地只能让老百姓“靠天吃饭”,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7户1519人,占总人口的45.6%,可谓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里位置偏僻,农作物种植单一,土壤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多年来,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老人、孩子居多。虽有政策倾向帮助,但村里还有90多户是土坯房或危房,遇到下雨天要靠大盆小盆接水。”村委会主任程万民感慨道。

“住上新房子是很多老乡的梦想,国铁集团给毛庄村的危房改造带来了补助,但补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要想真正脱贫,还要靠我们自己动手使腰包鼓起来。”晁宁始终坚信扶贫必须先扶志,让老百姓有自我“造血”能力,他鼓励村民要靠双手,共同建家。同时,他将国铁集团投入的30万元产业到户项目补助作为到村后第一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

“老百姓自己赚到钱,吃穿不愁,我们就要下功夫帮他们把房子盖好。”在产业补助项目落实后,晁宁立刻将国铁集团危房改造项目提上日程。他和村里班子成员深入到贫困户家中、田间、牛棚等地,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他为符合铁路帮扶的92户村民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均得到补助3万元。

房子有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得鼓起来。贫困户刘连树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家由于劳动力缺乏,加之自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长年入不敷出。今年,他家享受到国铁集团的两头基础母牛补助6000元。像刘连树这样享受国铁集团产业补助的还有100多户。

同时,晁宁所在的固原车务段党委组织机关党总支与毛庄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签订帮扶结对任务书,并邀请原州区农牧局专家为村民讲授农牧业知识,帮助村民解答生产中的问题,把农业实用技术送到村民手中。

如今,晁宁所工作的三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硬化路,家家住砖瓦房、户户用上自来水。

03

周胜展

深度贫困村变成“网红”打卡地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穿的衣服新起来了,住的房子也亮起来了,笑容和笑脸也多起来了。现在,在栾川当地流传两句话:守青山护绿水,环境带来生活美;不离土、不离乡,铁路帮扶奔小康。

近年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党组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立足栾川县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铁路行业优势,精准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切实让栾川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铁路小镇”所在的新南村是栾川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是“三不靠”的深度贫困村:不靠公路,不靠城区,不靠景区。

“新南村处处都是青山绿水,抬头就见蓝天白云,非常适合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经过大量调研后,周胜展及其他扶贫干部决定以“铁路特色”来打造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小镇,推动贫困户致富。

该项目在新南村伊河边选了一块移民搬迁安置地,帮助89户村民建设农家宾馆及配套设施。铁路部门将退役的火车头、车厢、轮对、钢轨、枕木、信号机等捐赠给当地,改造铁路主题公园、火车餐吧,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河南省首个“铁路小镇”。随着它的建成,过去的乱河滩变成了现在的旅游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2017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派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周胜展到河南省栾川县担任挂职副县长。截至目前,他已在栾川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其间,他走遍了栾川15个乡镇、三分之二的村庄,参与了大大小小56个铁路帮扶项目的建设。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坐拥2个5A级景区和7个4A级景区,乡村旅游亮点不胜枚举。为提升栾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周胜展提出:铁路线上“卖山水”。两年多来,在周胜展的直接推动下,“栾川旅游”以铁路站点为支撑,以高铁列车为平台,把旅游市场推介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

他先后协调郑州东站、洛阳火车站、龙门高铁站等站点,宣传推介栾川秀美风光;在高铁列车上循环播放“奇境栾川”旅游推介视频、投放宣传广告,广泛推介栾川旅游,实现火车开到哪里、栾川广告就做到哪里。据统计,这些举措已累计为栾川节约推介资金1800多万元。

为了帮助山货出山,推动消费扶贫,周胜展不遗余力推动“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打造,畅通消费扶贫渠道,着力让深山里的“土宝贝”变成“金疙瘩”。如今,“寸土寸金”的郑州东站免费提供场地,打造“栾川印象”旗舰店;4类优质农副产品已在郑州局集团公司下属182对高铁列车上销售。

在助推栾川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的同时,通过周胜展的牵线搭桥,栾川与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实现“栾川印象”特色农副产品“进驻”中欧班列(郑州)展示厅。他还协调数十家铁路系统职工食堂常态化采购“栾川印象”农产品;推动栾川特色农产品上架中铁快运扶贫商城,进驻铁路12306网站,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持续放大产业扶贫带动效应。

通过路地双方的不懈努力,栾川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2.34%降至2019年的0.306%。2019年5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栾川县率先退出“贫困县”序列。

正如当地人们说的那样:“铁路帮扶的项目又实在又管用,真正帮了咱老百姓、帮了咱村集体。”

04

郭兵

相信青岗坪的明天会更美好

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定点帮扶,青岗坪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青岗坪村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正在驶向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相信青岗坪的明天会更美好。

“青岗坪耶,风光好耶,村里来了,扶贫人耶,为我们边远的老百姓修起了一条幸福路……”这是唱上“星光大道”的村民向邦银创作并组织村民传唱的歌曲,代表了村民对铁路部门帮扶工作的肯定。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定点扶贫的青岗坪村,地处武陵山脉,之前交通十分不便,大都是土路和毛坯路,遇到恶劣天气,里面的土特产运不出来,外面的物资运不进去。

2017年5月,郭兵接任青岗坪驻村第一书记不久,71岁的村民曾令选拉着他的手说,由于村里路不好走,他每年卖一头200多斤重的猪都是请人轮换着背下山又背到集镇上去的,他们这一块的贫困户多数是因交通不便,养的猪和农产品运不出去而致贫的。随后,又有31户村民又联名写信,强烈要求把这段泥巴路修成不怕风吹雨淋的水泥路。

一连几天,郭兵吃不香,睡不着,立即向集团公司写出第一份帮扶项目请示,建议整治并硬化泥巴路,报告很快获准通过,先后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村里13条通组公路、维修3座桥涵和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大阳能路灯、易迁后扶等与“两不愁、三保障”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定点帮扶,青岗坪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好走的路多了,盖新房的多了,脱贫后有的家庭开始买小轿车了。

如今的青岗坪村,老百姓常常这样说:新修公路绕山转,宛如条条银丝带。山村有了夜明珠,村容村貌日日新。乡亲们的文化活动也丰富了,也能像城里人跳广场舞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湖北各地封城、封路,使原本脱贫出列的青岗坪村民,又面临生活的困难,有的家里米油已剩不多。在村民即将陷入困境的时候,铁路部门协调组织价值50万元的爱心物资及时送达,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月23日那天特别冷,郭兵和扶贫队员早上6点起床,手持通行证,早早赶到高速服务区等候接车,生怕大货车跑过了。9时30分,足足等了三个多小时,在村民的翘首企盼中,装满米油物资的大货车,安全抵达青岗坪村。

到村后,郭兵和扶贫队员一刻也不敢耽误,同村干部按照事先制订的分配方案,分批发放到1092户村民家中,做到一户不漏。村民们在领到物资后都特别感动,纷纷在朋友圈点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脱贫,贵在产业。青岗坪村海拔高、雨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发展茶叶种植的风水宝地。郭兵驻村后,经与当地政府、村民深入协商,确定了重点发展茶叶、蔬菜、养殖、休闲避暑四大主要产业,帮助新建标准茶园1080亩,改造老茶园2000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链,从茶叶种植,到加工、销售,实行一条龙帮扶,帮助村民走上一条致富路。

05

周军伟

难忘贵南鱼水情

大山里乡亲修路致富的渴望让我深深感受到身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也一直激励着我扎根一线工地,坚守一线工地,早日建成贵南高铁,让山乡不再遥远,让更多的乡亲走出大山,日子越过越好。

在贵南高铁修建过程中,铁路部门通过优化弃土场的选址,将村民荒洼地带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良性土地,为地方农户造“聚宝盆”。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素有“中国沃柑之乡”美誉,沃柑种植是当地扶贫支柱产业。然而,武鸣宁武镇东王村此前却有部分农户未能尝到这份甜头。东王村有一个71亩低洼地,地表岩石裸露,一到雨季就泡水,只能长期抛荒。

贵南高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周军伟向建设单位推荐了这块低洼地,当作高铁建设弃土场。通过对施工弃土进行土质筛选,将适合沃柑种植的弃土运到低洼荒地中,并投入机械对填铺的土地进行坡度控制,最后这块低洼地就成了沃柑园——农户的“聚宝盆”。

这“聚宝盆”涉及农户67户213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2户34人。东王村村民潘志山家里的三亩七分地便是在这低洼地。过去这块地只能种一些玉米,一年到头每亩能收600斤,三亩多地最多也只赚3000块。他算了一笔账,土地平整后,一亩地可以种上100棵沃柑。沃柑挂果后,带来的收益将近是原先的16倍。

如今,这块平整后的土地每年预计将为东王村全村带来超过200万元的收益。铁路部门已经将这一模式已推广至贵南高铁全线,累计改良土地200多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发展。

视频:王京齐 李泓栎

编辑:蔡晶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