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是刘邦一生少有的惨败之仗,56万联军居然一战被项羽的3万人打得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刘邦不是有张良这样运筹帷幄的谋士和韩信这样战无不胜的将军,怎么还会在彭城遭遇如此的惨败,彭城之战时, 张良和韩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先说张良,张良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就没有跟刘邦进入汉中,只是给刘邦出了一个计谋,叫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栈道,刘邦听从了,然后刘邦进入汉中,张良却跟着韩王成一起被项羽扣押了,因为项羽认为韩王成没有功劳,同时张良帮忙刘邦,因此不让韩王成归国,并把带他彭城杀害了。 张良终生的理想就是复国,现在韩王成被杀,张良也心灰意冷了,趁着项羽攻打北边齐国的机会,张良从小路逃走了,回到了刘邦那里,这个时候刘邦刚刚还定三秦,然后东出函谷关,于是张良开始专心辅佐刘邦,一直跟随刘邦到达彭城。 所以彭城之战时,张良就在彭城辅佐刘邦,史记也明确记载了张良跟随刘邦到达彭城,刘邦大败时,张良也逃到了下邑,这里是吕泽驻军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彭城的西边,离彭城有一百公里。
再说韩信,韩信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随后跟随刘邦参与还定三秦之战,但刘邦没有让韩信率军,而是刘邦自己率军作战,韩信作为大将军只给刘邦提供计策,因为这个时候张良不在,陈平也没有投靠刘邦,刘邦身边缺少谋士,所以韩信就允当了刘邦的谋士。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整个还定三秦没有任何关于韩信的记载,而刘邦手下其他将领参与平定三秦的基本上都有记载,况且真实历史上也不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这都是虚构的,韩信真正率军作战的记载是从彭城之战后开始的,韩信参与了京索之战,收集溃兵,与其他汉军将领一起挡住了项羽的楚军。 楚汉战争初期,其实韩信一直是跟随刘邦的,关于韩信的行踪,看看韩信的传记就会明白,韩信的传记中明确地记载刘邦的行动,刘邦出陈仓,还定三秦,然后出函谷关,收复魏国、河南国、韩国、殷国,然后又联合齐国与赵国一起攻打楚国,直到打到彭城,然后汉军战败,韩信又收集了溃兵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参与京索之战,阻挡楚军进攻。
这唯一的解释就是韩信一直跟随刘邦,只是充当谋士,没有独立领军作战,不然把这些刘邦的行踪记在淮阴侯列传中做什么,如果无关的话,不会记载的,况且韩信收复溃兵与刘邦会合,如果不是在刘邦军中,如何能收复溃兵? 所以彭城之战,韩信也在彭城辅佐刘邦,当时的彭城聚集了56万大军,而且刘邦还有韩信和张良两员大将,为何轻易被项羽这么少的人击败呢? 因为这一战,项羽的战略战术不仅超出了韩信和张良的想象,而且非常独特。 刘邦在彭城之战把重兵部署在彭城的北面,因为项羽在北边的齐地,但是项羽攻打彭城的路线却是先南下到彭城外围,然后不惊动刘邦军队,再继续西进,到达彭城的西北边,再冲破樊哙的防线南下,最终项羽到达彭城的西边。 项羽走了一条不同寻常路,因为彭城的西边是刘邦的退路,项羽一下子堵住了刘邦的退路,同时避开了刘邦防守相当严密的彭城北边,这叫避其锋芒,攻其弱点,然后项羽在彭城西边休息了一个晚上,天刚亮就发动了对彭城的攻击,刘邦措手不及。 要知道刘邦军队的主力全部摆在彭城以北,56万大军啊,想要换防或者调到部队到西边来战项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而项羽根本就不给刘邦机会,发动突然攻击,追着刘邦的指挥机构打,打乱了刘邦的指挥部,56万诸侯联军群龙无首,任由项羽军队屠杀,刘邦大败而逃。 此外,项羽率领的是3万骑兵,中原地区大规模骑兵作战,项羽是第一个,项羽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刘邦虽然知道有一支骑兵快速袭来,但并不知道这就是项羽的主力,这是一支以楼烦骑兵为主的精锐骑兵,项羽发动了一场闪电战,速度快也是项羽成功击败刘邦大军的关键。 所以综合起来,项羽击败刘邦主要是几个原因:避开汉军重兵,从薄弱环节或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突然袭击,利用骑兵快速突袭打击刘邦的指挥部,使56万大军陷入瘫痪,从而赢得绝对胜利,虽然项羽大胜,但是由于兵力太少,所以刘邦手下主要将领基本上没事,死的都是士卒。 项羽的这种作战战略,让张良和韩信也没有想到,或者他们有想劝说刘邦,刘邦没有听从,因为当时的刘邦已经头脑发热,要知道彭城可是项羽的都城,连西楚国的都城都拿了下来,刘邦能不兴奋,因此在都城夜夜欢呼饮酒,刘邦想着只要击败项羽,天下就是他的了,况且刘邦手上有56万大军,怕什么?怎么打也不会输,正是抱着这种思想,刘邦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也就导致最后的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