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青木森森 2020-11-21

我们曾经开设专栏解读过许多经典的古代法帖,而这种解读在很多没有书法经验地人看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其实就是书法与普通民众的隔阂。

从整个书法史来看,历代的书法名家,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平民阶层的书法家,从汉魏时期到清代,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官员,不是官员便是豪绅大贾,或者是富甲一方的收藏家。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因为古代学习书法最为重要的是书法资源,而获取经典的法帖以及名师指点,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是极为难得的,对于古代的普通民众来讲,解决温饱尚且不易,更何况去学习书法呢?

所以就有着“书法是贵族艺术”这一说。

在2016年西泠印社的一次拍卖会上,有一作品仅有七个字,通篇以隶书写就,这件作品被拍出了1552.5万元的天价,折合一个字200多万。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是清风明月之庐》

这件作品的作者就是一个安徽的一位贫苦农民出生的书法家。这件被拍卖的作品就是他写的一件斋号《是清风明月之庐》。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他就是邓石如。

在近300年的书坛上,邓石如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书法水平更是用怎样夸张的字眼都不过分。

“清四家”之一的刘墉(刘罗锅)评价他的书法:

“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意思是这样高明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千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不可一世的大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当中评价的他的书法是: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神品第一。

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评价邓石如的书法:

“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清代的书法家当中,能称之为大家的不是刘墉,也不是翁方纲,而是这位穷苦农民出身的邓石如。

邓石如幼年的生活是极其困顿的,是真正的贫苦农民出身,甚至经常食不果腹,他9岁入私塾,只上了一年便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谋生,他砍过柴、卖过野菜,但无论生活多么困顿,他对于书法的热情都丝毫不减,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多方求教,20多岁的时候,便已经小有名气了。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真正改变邓石如一生命运的乃是他遇到了大文学家梁巘,在梁巘的推荐下,他得以进入南京梅缪家学习,在梅缪家的8年当中,他便览古今法帖,对于历代法帖名碑无不临摹,无不心领神会,自此而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书法大师。

邓石如的贡献就在一他开启了清代的碑学大门,在明清两代“帖学”式微的书坛,邓石如的出现,相当于个垂垂老矣的书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邓石如的书法被誉为“四体皆精”。其实最值得称道的乃是他的隶书与篆书,尤其是他的隶书更是被誉为“国朝第一”,线条直接汉人,臻于化境。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邓石如平生隶书的代表作乃是他的《少学琴书册》,此作看似线条简约,结体规整,其实是蕴变化与平和当中。

学习汉朝隶书的碑版,如果不懂笔法的话,邓石如这件《少学琴书册》会给你一个良好的启示,其用笔直接汉人,结字古朴而浑厚,是学习隶书中的一部重要法帖。

碑学大师赵之谦曾经说道:

“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

意思是邓石如的书法乃是清朝第一,而邓石如精通的诸多书体当中,隶书又是最好的。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这件《少学琴书册》乃是他隶书的代表作,如今我们将这件作品的真迹,进行超高清地扫描复制,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与真迹无二。

欲购此《少学琴书册》,请点击下面惠购:

一位安徽的穷苦农民,苦练书法数十年,一幅隶书曾卖1000多万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