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教你用经方:麻黄证与麻黄体质

 禅密行者 2020-11-22

黄煌教你用经方:麻黄证与麻黄体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法、中药、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黄煌(1954年-),男,生于江苏江阴,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任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及体质调理,主要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麻黄

麻黄证

这是应用麻黄的关键指征。就像桂枝类方皆有桂枝证的特性一样,麻黄类方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带有麻黄证的痕迹。所以,理解了麻黄证,对熟悉整个麻黄类方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麻黄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痛、身痛;

2.无汗、咳喘、鼻塞;

3.浮肿,小便不利。

临床上可能三者皆具,也有可能仅见其中之一,但只要有一项出现,就有使用麻黄类方的可能性。例如流行性感冒的发热无汗、身体痛,风湿性关节炎的骨关节痛,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气喘,急性肾炎的浮肿以及湿疹等皮肤病,均常常有麻黄证的出现。当然,对这些疾患,麻黄类方的应用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麻黄证中,无汗一证最为重要。这可以说是麻黄证与桂枝证的区别所在。前面说过,桂枝证为表虚证,指身体肌表不固,汗腺分泌过多以致失常的状态。而麻黄证正好与此相反,适用于表实证,即肌表闭塞,汗腺分泌抑制的状态。所以前人有“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的说法,无汗的发热恶寒,无汗的身体痛,无汗的咳喘,无汗的浮肿,均可考虑麻黄证的存在。

第2项的无汗、咳喘、鼻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闭塞的充实的状态。中医学有“肺气郁闭”的说法,认为皮肤、肺与鼻均为同一系统。“肺主皮毛”、“鼻为肺窍”,所以肺气郁闭,不仅可见气喘胸满,也可见鼻塞不通及恶寒无汗。

小便不利,主要指小便的量少,正常人每昼夜的尿量为1.0~1.5升,门诊则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昼夜尿次及每次的排尿量,患者通过与正常情况的对比,可以作出判断。麻黄证的浮肿、小便不利是并见的。临床上单纯的浮肿或小便不利,即虽然下肢浮肿但小便量尚多,或有小便不利而无浮肿,往往与麻黄证相差甚远,应注意有无其他方证存在,不可轻易使用麻黄。

麻黄体质

是易于出现麻黄证的一种体质类型。或者说,是依靠医生的望诊与问诊来获得的麻黄证。麻黄体质更是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类方的重要依据。

外观特征:体格壮实,肌肉发达或肥胖,面色黄暗或有浮肿貌,皮肤较粗糙,干燥。腹肌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象有力,唇暗或紫红,舌体偏大,舌质淡红。

好发症状:易闭汗或汗出不畅,易受寒,易喘,易鼻塞流清涕,肌肉酸重感,全身困倦感,感觉不敏感,反应较迟钝,身体沉重感,有浮肿倾向。

外观特征是临床使用麻黄及麻黄剂的重要指征。简单地说,黄胖或黑胖者,多可使用麻黄及麻黄剂若体型消瘦、肌肉坚紧、面红赤、身热多汗、舌质红,或血压高、心动过速者,麻黄及麻黄剂宜慎用或忌用。而对好发症状的问诊,对于确定具体方证极为重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有发汗解热、显著舒张气管平滑肌、抗过敏、抗炎、镇痛、利尿、兴奋中枢及交感神经等多种作用。从麻黄类方众多的成员来看,中医学已在实践中熟悉了麻黄的多种用途,尽管古人无法从麻黄中分离出各种有效成份,但通过各种巧妙的组合配合,使麻黄的各种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