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中学搬迁的感想

 灵璧家园 2020-11-22


母校莺迁随感

文/李素芹


  获悉灵璧中学将整体搬迁,我思绪万千,因她是我的母校,在那里我度过了整整八个春秋,绽放了我生命中最美的年华。

  离开母校虽已五十二年之久,但她一直铭刻于我的心底,从未走远,如烟往事宛如昨。

  1960年夏,我由灵师附小考入灵璧中学的初中,当一个懵懂少女的我,第一次踏进校园,看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纵横交错的绿荫大道与青砖红瓦的校舍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一座高大宽敞的礼堂坐落在校园的西南角。初一时,我每天都会从那里经过,我们女生宿舍就在大礼堂的旁边。在那里我第一次参加了开学典礼,从此开始了我人生新的旅程。

  1961年夏,母校高初中分开,初中设在西校,原灵璧一中处。那时只寥寥的几排瓦房,空旷清净的校园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初中的二年级和三年级我在那里度过。

  当时由于我国遭受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学习条件极为艰苦。但和社会比起,在学校里我们每月享受政府定量的粮油供应,还有粗粮清汤以补充我们的机体能量,很是满足,依然快乐着,学习从未懈怠,积极进取的求知欲也从未受到丝毫影响。

  1963年夏,我顺利地考入母校的高中。高中三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是回味无穷。那里有一位位资深的和蔼可亲的优秀教师,一堂堂口若悬河、一节节诙谐有趣的讲解,至今仍历历在目。那里一排排简陋朴素而温馨的教室里,有我们油灯下苦读的身影,不知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也流过不服输的泪水,我们在苦战着:

求学灵中六暑寒,逐舟追梦志如磐。

挑灯夜读无休日,求索新知何畏难!

  在校园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偌大的操场。清晨,我们迎着曙光、拂着晨风、踏着晨操,为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拉开了序幕;傍晚,我们沐浴着夕阳的霞彩,漫步在操场旁的杨树下、草坪上、小河旁,三三两两促膝谈心,互帮互学。更为惬意的是夏日的周末,蛙鼓虫鸣、晚风徐徐、树影婆娑,我们徜徉在月光里,遐想连篇,憧憬着我们美好的明天。

  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还有体育课和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学校组建有篮球、乒乓球、体操、腰鼓等文艺、体育锻炼队。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尽显其能。组织我们参加红色歌曲大合唱,还排演过体现时代风貌的大型话剧。潜移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汲取营养,健康快乐的成长。

  似水流年,弹指一瞬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高中生涯很快就过去了。1966年的5月,我们毕业考试结束后,正待迎接高考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我们停课了,红卫兵产生了,派别对立了,我们茫然了。折腾了两年留下了遗憾,恋恋不舍地离校了。岁月的蹉跎、功课的荒废,可谓:感时空有凌云志,高等学府一梦残。但也有些许安慰,毕竟在那里我们得到了老师的关爱,我们坚持奋斗,历练了自己,掌握了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收获了同窗的真挚友谊,我们懂得了做人,逐步走向成熟。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968 年的10月,我们收拾行囊各奔东西,散落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我们发挥才智,无怨无悔地、默默无闻地为国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书写着五味杂陈的人生旅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离校五十周年之际,由韩其周等校友积极筹划、周密安排及母校领导王峰等的大力支持,于2018年的金秋10月在母校如期、成功、圆满地举行了“灵璧中学老三届师生联谊会”。

  届时,师生皆已步入暮年,但个个精神矍铄,数百人之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克服重重困难汇聚到了日思夜盼的母校。白首相逢,喜极而泣。握手再握手!相拥再相拥!场面令人动容。

  回眸母校,早已非复旧时容,新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食堂,当年我们手铲肩抬开挖的鱼塘,杨柳依依……一切都是那么富有活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历尽沧桑先贤们创建的正学书院,清幽而静雅。门旁那棵百年的皂角树,高大挺拔、绿荫覆盖,心中无限感慨,她见证了母校几十年来的几经变迁,今天终于迎来了充满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

  联谊会上,我们欣知母校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那是历届领导们的不懈努力及学子们的顽强拼搏赢得的。作为灵中的校友心中充满了自豪。

  联谊会上,师生们激情洋溢,以演讲、合唱、独唱、舞蹈、诗歌、管弦演奏等不同形式尽抒己怀,以表达对母校的怀念,对恩师的感谢,对同窗的思念。我也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排律《流金岁月》。真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后欣然填词一阕:

忆少年

金秋时节,金风送爽,师生团聚,真情话别绪,洒满园欢语。   

母校登台重拾趣,意融融,曲赋歌舞,展风采依旧,看夕阳鹤翥。

  今天,珍藏心底半个世纪之久的母校,将移地于古城灵璧的北郊,心中百感交集。虽留恋故园,但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未来的必然。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创建一流的教育设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我们的母校正迈向这一步,那里正接力着四百余年正学的传承,那里正散发着四百余年书院的墨香,母校定会腾飞,鹏程万里!

   至此,我仅一首七言律诗赠给我魂牵梦绕的母校:

汴水灵山氤紫气,莺迁新校育贤良。

名师济济书声琅,修竹苍苍桃李芳。

正学遗风传世代,精英神笔谱华章。

蟾宫折桂频捷报,立德树人名远扬。

1966 届高三(2)班李素芹

             2020年5月

李素芹,女,1946年9月生,灵璧县灵城镇人。中共党员。1966于灵璧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回乡任灵璧县实验小学民办教师,1978年转为公办教师,后任北关小学、西关小学教导主任。现为宿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