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一个字——给。

 中人364 2020-11-22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一个字——给。

曾经以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索取的过程,一个人拥有的数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后来才慢慢发现,人生其实只是一场体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终将归零。

与其拼命索取,不如用心给予。就像巴金说的那样: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而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给“面子”,是教养

       我们身边有时会遇到这些人:他们常常以性格直爽为借口,肆意揭人伤疤,把别人的难言之隐放到台面上讲,总是让人感到难堪。

       习惯性地“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既尴尬又无奈。他们还热衷于泼人冷水,浇灭他人的希望或者喜悦,由此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感。 

       殊不知,伤人面子,等于自伤,这样的人,最后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低情商,导致圈子狭窄,人脉归零。

      “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待他人不要太过苛刻,给别人足够的面子,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对你心生感激。

     “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别人很优秀。”深以为然。尊重他人,也是敬重自己,给人面子,是生而为人必不可少的教养。

                                                给理解,是换位

       日本企业家堤义明曾在员工会议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开了家蛋糕店。 一天,店里来了位乞丐,他拿着脏兮兮的钱,说要买最小的蛋糕。

       爷爷很热情地从柜子里拿出蛋糕递给他,还对他鞠了躬,欢迎他下次光临。我看到这一幕时,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对一个乞丐那么热情。

       爷爷是这样答的:“他来到我的店里,就是我的顾客,乞讨来钱不易,理应得到和别人一样的热情服务。”我又问:“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 

       爷爷说:“他到店里来买蛋糕,不是来讨饭的,如果不收他的钱,那就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了。”

       与人相处,最难的莫过于将心比心。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年轻时的堤义明那样,试图给予乞丐并不需要的善意,却忽视了他的尊严。

       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就等于说话说不到点子上一样,还容易遭人误解。 真正悟透换位思考,是我们为期一生的修行。

                                                    给信任,是放心

       什么是信任?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简单来说,信任一个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信任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紧密。若是赌输了,就废掉了一段情谊,不仅如此,选择信任的一方,将承受除了感情外的其他损失。

       人到中年,阅人无数,早已历经无数欺骗,看透世态炎凉。若是知道江湖险恶,仍相信人性本善,便是难得。若是看透欺骗本质,仍选择信任他人,便是可贵。

       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个有自己的判断且对他人不失信任的人。曾有人上奏刘秀,说冯异在关中作战后,威信很大,百姓都叫他“关中王”,恐怕这样下去会有危害。 

       刘秀却对冯异无条件信任,因为他深知:没有冯异这些得力助手,自己也建立不起东汉大权。所以,刘秀把奏折拿给冯异看,还对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让他专心打仗。

       刘秀曾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被信任,是责任,也是幸福;信任他人,是托付,也是放心。

       爱因斯坦说:“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付出,永远比索取更有意义。

       懂得付出才配拥有,给面子,才能赢得尊重;给理解,才能迎来善报;给信任,才能收获幸福。

       人到中年,“给”,才是往后余生最高级的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