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优秀作品(一七O)锁(《作文指导报》)

 hhucxq 2020-11-23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1)班 张怀月

写在前面

一把锁,

一扇门,

装上去,

拆下来,

阻挡了人们的道路,

却阻挡不了人们的真情。

A社区和B社区本是离得很近的。A社区在里,B社区临街;社区内的居民楼都是高插云霄的塔楼,在外人看来就像一个社区一样。两个社区的负责人就商量着,不临街的那个就不修大门院墙了,小路也修在一处吧。于是两个社区的人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你来我这遛遛弯,我去你那练练太极拳。

有一天,社区内闯进个施工队,带了很多铁栅栏,还有需要用的工具。人们一下子不安了,纷纷猜测这是要干什么;后来看明白了,是要把两个小区隔开!

几天后,黑亮了的小栅栏站稳了脚,人们跑出来一看,怎么越看越像隔离墙啊!石砖铺成的小路被几根铁棍手拉手、肩并肩地把守起来,谁也甭想通过,栅栏的兄弟还多呢!路旁本来还有不少绿化植物,一下子从中间隔开,想必它们尚未适应这样的生活,枝叶伸过了栏间的缝隙,仿佛在一起商讨着,趁那黑亮亮的东西一不注意把它掀翻了。

听一位大爷说,两个负责人吵了一架,A社区的怪B社区的人乱踩草坪,B社区的人嫌A社区的人遛狗,还乱扔垃圾。后来A社区的负责人干脆请施工队将它们分开,你不干扰我,我不干扰你,这个铁栅栏就出现了。

人们可极不习惯。上班的人本来就从西边走,可现在须从南边唯一的小门走出去上班,还几次走错了路,险些错过单位的班车;上学的孩子,学校就在路旁边,本可以走小路过马路上学,现在要自己在小区绕上一大圈才能出门上学;临街社区的老人每天早起出门遛弯,原来两个社区的地方是很大的,可是现在只有自己小区这一半大小的地了。

A社区的负责人贴出告示招保安,就怕外人闯进来破坏环境;在自家社区的大门口安排了四名保安,来客需登记。本来这门是两扇大门外加一扇侧门的,现在只允许从侧门通过,像机场安检一样,每次还要出示“A社区大门出入证”,那两扇大门呢?有一天,哗啦啦……一条大锁链外加一把大号铁锁,“咔”一声,从此再也没开过。

开始有人去找A区负责人了,要求除去栅栏,最少也要拆掉“把守”路口的那一部分,负责人想了想,答应了。过了几天,小路上的守护者变成了两扇铁门,人们心中稍稍舒了口气,像开了两扇窗,心想:这样也行,看起来更舒服了些。谁知又过了几天,又是几把大锁“咔咔”的连上去,依然连着几条粗铁链,同样再没开过。人们的心凉了半截,刚开启的那窗户又关上了,这回连一点阳光也透不过来了,更不会有人再去找负责人了。

几年过去了。经过风吹日晒,那几把大锁由青变锈,很少有人去动它,好像本来它就是与铁栅栏长在一起的。每年都会有A区的孩子趴到窗口,看着外面的世界,也有B区的孩子走过时极力瞪大眼睛想知道A区的楼里发生了什么。

A区换负责人了,三下五除二将铁栅栏拆除了,只留下一堆在花坛中的一个个小圆坑,在拆除锁时却费很大功夫,这么久的风吹雨淋,的确把铁锁和大门锈在了一起。

但人们又不习惯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绿化带仍是手拉手,只是上面留下深浅不一的小坑。但不知怎的,年轻人上班依然绕路走,老人们的晨练仍在自己社区进行。

只有孩子们,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里面的出来,外面的窜进去,不亦乐乎,他们拉着妈妈的手,指着被拆除的大门那儿,兴奋的喊着:“妈妈!那大家伙不见了!”

简评:

这是一篇颇为细致流畅的带着寓言式的作品。两个社区,连成一块,不设门墙,互通有无,大家方便,但最终地被一道栅栏与门隔开了;人们由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步的习惯,一切成为了自然。当栅栏与门被拆除之后,只有孩子们高兴,人们却依旧沿续着原先的习惯,绕着远路上班。文章不仅讲述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还暗寓着习惯一旦形成之后,它的不可逆转性,令人深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