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terrible 2, horrible 3,fxxking 4……哈哈,以前一直跟大家分享如何搞定可怕的两岁,现在咱们的娃慢慢长大,越来越多的妈妈来问,我家的娃怎么都3岁了还那么不听话!感觉跟2岁的时候比吧,懂事了一些了,但是你跟他说道理他就是不改!有妈妈说,娃上小班了,但是老师立的规矩他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不想听,就是不遵守规矩!如果说2岁的娃是为了“自我”崛起而战,3岁娃的作闹像是故意不听规矩?这背后的原因跟大脑的发育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专门来了解3~4岁儿童在规则理解和运用方面的特点。这个实验很简单,孩子需要将5张红色卡车和5张蓝色的花进行分类。实验者要求孩子先根据“颜色”对10张测试卡片进行分类,3岁宝宝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着,实验者告诉孩子现在停止颜色分类游戏,进入形状分类游戏,并强调这与前面的游戏是不一样的,是依据“形状”进行分类,把“卡车”的卡片都放到右边“卡车”的形状下面,把“花”的卡片都放到左边“花”的形状下面。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虽然3岁的娃能分清楚“花”和“卡车”,并能口述出规则,可是他们在行动上依旧按照之前的规则即颜色在分类。经过大量实验论证,3岁孩子在二种规则的转换中存在困难,会犯“持续性错误”;而4岁组儿童则已经具有较强的规则转换能力。这也说明了,3岁的娃理解了规则,但没办法去执行,父母觉得你明明懂得了规矩还不去做!简直不可理喻!而宝宝的大脑仅限于理解规则,却还没有发展出执行规则的能力,身心分离得好苦啊……这也是为什么,刚进幼儿园的第一年,老师会特别强调规则意识,这不仅仅是进入集体生活孩子需要学习的,也是符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必修课。因为在3岁到4岁这一年,孩子的大脑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额皮质发育完善,负责接收信息和执行信息区域都联系了起来),不仅能听懂规则,还能去执行了。“执行能力”有多重要呢?心理学家把它看成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能力,必须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得到锻炼,否则无法进入成人的生活模式。执行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工作记忆是记住众多事件的能力(比如在之前的实验里,孩子要记住两种规则);抑制控制是专注力、调节行为的能力(之前的实验里,改变规则后,孩子要按新规则行事,压制住前一种规则)。当大脑发展出这两种能力,孩子才能轻松在不同的规则间转换,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里游刃有余。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为什么孩子要上幼儿园?我想补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园里孩子每天要接收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个规则不一定是说“上课不能说话”、“发言要举手”,更多的是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里的潜在规则。来看土根幼儿园随便一天的教学内容,除了像“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这类行为规范,其他内容无论是音乐游戏“随着音乐节奏做摘果子的动作”,还是熟悉图形“沿着边填充线条”,都是在让孩子按规则去执行。有些父母会说,那我让孩子多学习,背古诗、认字、计算,不是可以锻炼更多的规则意识吗?心理学家不这么建议,如果孩子所学的内容超过他的能力范围,给他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执行力的发展。所以游戏和玩耍是多么重要啊,让孩子的大脑在快乐中建立起各部分的连结。前面说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执行力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去挑战一些事情,或者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放弃,在面对一项新技能时(当然和孩子的能力要相对匹配),父母怎么引导至关重要。引导孩子跨越困难,找回能动性,是执行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比如拼图这件事,当孩子拼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父母放任不管,对孩子可能毫无帮助;帮他去完成,又过度干涉。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可以帮孩子找出那块拼图,趁他不注意放在他面前,让孩子以为是自己找到的,他会兴高采烈地去拼好,获得成就感和掌控感,也就有了进行下去的动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教授Stephanie Carlson讲故事这个建议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确非常有用,心理学家说,孩子听和专注的过程,就是最简单的增加执行力的过程。因为他必须要记住先前的情节,再和现在发生的场景联系起来,这就调动了“工作记忆”;将来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复述故事,那是更好的锻炼。看过文章后妈妈们是不是没那么焦虑了,当然,我们尊重孩子的大脑发展,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帮助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是需要父母长期的引导的,只是不用因为孩子一时的行为而焦虑或给孩子贴标签。娃“不守规矩”的阶段其实很快就会过去,就像土根,上周末我他带出门和朋友一起吃饭,他虽然依旧各种闹,但是我说了什么不能做他已经能听进去了。朋友还特意跟我说了一句,土根皮是皮的,但我发现他还是很能听大人说话的。是的,土根现在4岁,经历了2岁的“坚持自我”、3岁的“无理取闹”,到现在明显能执行道理了,有时候面对比他小的孩子还会教育他们要“小心”、“不要乱扔食物”,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在朝夕中建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