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代谢监测下神经性厌食患儿个体化营养支持一例

 SIBCS 2020-11-25

杨文利,闫 洁,徐樨巍

杨炯贤,赵文利,杨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性厌食(AN)是一种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起的慢性进食障碍疾病【1】。患者可有自我拒食、导吐或腹泻,出现极度的营养不良和消瘦,严重者可因恶病质状态而死亡。营养支持疗法需循序渐进,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间歇能量测试仪监测患者的静息能量,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效果良好,未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现报道如下。

通讯作者:闫洁(yanjie804@sina.com)

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7;24(2):127-128.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性,13岁10个月,于201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食量减少,体重从41kg降至37kg。11月,患儿心率40~50次/min,心脏内科考虑为“窦性心动过缓”,对症治疗无好转。12月,患儿就诊于北医六院,考虑“厌食症”,心理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咽喉痛,转至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既往体健,生长发育史正常,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良好,闭经半年余。查体:体温37.0℃,呼吸23次/min,脉搏50次/min,血压100/60mmHg,身高169cm,体重29kg,体重指数10.5kg/m²。体型极度消瘦,腹部皮皱厚度2mm,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弱,约2次/min。四肢肌力减低,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小板65×109/L,C反应蛋白28mg/L;谷草转氨酶494.9U/L,谷丙转氨酶457.5U/L;血电解质均正常。头颅核磁共振平扫示脑萎缩样改变;甲状腺功能检测示游离T3略减低。入院诊断:消瘦、纳差原因待查:神经性厌食可能性大,重度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上呼吸道感染。

  2 营养支持疗法

  入院后,给予半流饮食和口服营养补充液,患儿不愿进食,能量约300kcal/d。入院第4天,营养科会诊,STAMP营养风险评分为7分(高度风险),治疗方案为根据患儿静息能量变化,个体化、循序渐进给予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疗法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体重、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应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代谢车)测得患儿静息能量为505kcal/d,经鼻胃管滴注短肽预消化型营养制剂(1kcal/ml)400ml/d,口服整蛋白全营养制剂(1kcal/ml)150ml/d和糖米汤150ml/d(热量15kcal/d),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摄入量。入院第8天,患儿出现恶心、腹痛等不适,谷草转氨酶730.2U/L,谷丙转氨酶659.2U/L,总胆红素46.6μmol/L,间接胆红素36.1μmol/L,脂多糖227.8U/L,淀粉酶128U/L,电解质正常;腹部B超示肝实质回声稍强、胰腺回声增强;考虑合并急性胰腺炎,予以禁食水、补液、保肝、降酶治疗,留置鼻空肠喂养管。入院后营养支持期间代谢车监测情况见图1。

图1、营养支持期间静息能量趋势及各阶段能量摄入

  入院第40天,患儿体重增至30kg,心率70~80次/min,热量摄入约1800kcal/d,好转出院,转至精神专科医院继续就诊。营养支持期间,监测患儿无明显电解质紊乱,未发生明确并发症。出院嘱其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配合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出院5个月后随访,体重增至42.5kg。

  3 讨论

  AN患者可出现极度的营养不良和消瘦,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也可因恶病质状态而死亡【2】。AN患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恢复体重,促进代谢复苏,逆转并发症。病程短、病情轻(体重比正常值低20%以下)、患者和家属合作者可在门诊给予定期饮食指导,需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能量【3】。对体重指数<13和有器官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建议住院治疗。对消化道症状较重、不配合治疗者,可给予管饲饮食,必要时可予肠外营养支持【3-4】。

  肠内营养是AN患儿主要的营养支持手段,对维护黏膜屏障、促进肠功能恢复、减轻肝损害及胆汁淤积等均十分有益【3】。该患儿因心理原因不愿自主进食,多次沟通后给予管饲喂养,因患儿消化功能失调,故采取高热量短肽预消化型营养制剂。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自发性急性胰腺炎和肝损害加重,留置鼻空肠喂养管继续肠内营养支持,改用支链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待转氨酶恢复后尽早转换为短肽制剂【4-6】。符合急性胰腺炎早期持续肠内营养的原则。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基础能量消耗明显下降,细胞内钾、镁、磷、钙离子外溢,同时钠和水分进入细胞【7-8】。为了防止RFS的发生,开始治疗时的热能需要量较低,缓慢增加。必要时,每天监测血电解质,充分补足磷0.5~0.8mmol/kg/d,镁0.3~0.4mmol/kg/d,钾1~3mmol/kg/d。同时,按推荐摄入量的2倍剂量补充维生素,尤其B族维生素(防止发生韦尼克脑病)【8】。我们采用代谢车实时测定患儿的静息能量数值,准确提供营养热量,是一种新的尝试。AN患者为避免RFS,治疗第1天给予低热量,第2至第4天按5kcal/kg/d增加热量,并争取在10d内加至全量。AN患儿个体差异较大,生理状况不同于成人,尚无明确的营养支持方案。目前,采用代谢车进行间接能量代谢测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能量测试方法,可以作为金标准【9】。本例患儿从营养疗法开始,应用代谢车监测静息能量,初期由于重度营养不良患儿静息能量505kcal/d,随着营养支持的深入,病情好转,机体功能恢复,静息能量逐渐增至1200kcal/d,这与患儿病情和代谢情况相符,提示根据代谢车检测的静息能量提供热量,符合患者的能量需求,避免了营养过度或不足,未发生RFS等并发症。

  根据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监测AN患儿的静息能量,准确地满足其能量需求,避免了RFS的发生,不失为新的治疗方案。尽可能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更符合患者生理需求,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Attia E. Anorexia nervos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nnu Rev Med. 2010;61(2):425-435.

  2. Westmoreland P, Krantz MJ, Mehler PS. Medical complications of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 Am J Med. 2016;129(1):30-37.

  3. 陈涵, 胡昊, 贾虹, 等. 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25(3):149-152.

  4. Sato Y, Fukudo 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Clin J Gastroenterol. 2015;8(5): 255-263.

  5. 林莹, 杨军红, 田曦, 等.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儿童胰腺炎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23(1): 21-23.

  6. 张小微, 肖阳, 杨宏, 等. 支链氨基酸在肝病肠内营养配方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综述. 2015;21(6):975-978.

  7. Lock J, La Via MC, AACAP. 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5;54(5):412-425.

  8. Hofer M, Pozzi A, Joray M, et al. Safe refeeding manage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patients: an evidence-based protocol. Nutrition. 2014;30(5):524-530.

  9. Briassoulis G, Briassoulis P, Michaeloudi E, et a1. The effects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n the accuracy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measurements and pulmonary mechanics calculated by a compact metabolic monitor. Anesth Analg. 2009;109(3):873-8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