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德新║我家的二叔是书法家

 梅州文学网 2020-11-25

我家的二叔是书法家


梁德新

  

  我家的二叔梁达权,1936年4月14日生于松口镇仙口村。可说他是村中的人才。在他退休之前,已是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他的毛笔字写得好,曾任武汉大学老年书画社社长等职。

  仙口村一角(梁开标摄)

  

  我记事时起,二叔已读大学。那时祖父对我说,他读的是武汉大学,他指着房间里墙上贴的数张黑白照片,有三幅照片是武汉大学风光。

  

  1961年暑假我第一次见二叔。他是武汉大学的人事干部,暑假到广东为学校招生。我初次见他,好奇地看着他胸前挂的“武汉大学”校微。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只知道武汉是个大城市,武汉大学是学生众多的学校。这次回家他与全家人及亲友共十多人在松口镇照相店合影留念。

  

  此后二叔为学校招生时顺途回家几次。每次他回家都有物品给我们,物品是食品,其中有面包。在那物质稀缺的年代我们能够吃面包很高兴。他返回武汉时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

  

  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那时我读初中。当时谣言多,传闻各地武斗的事。那时我十天八天去一次学校看动向,听马路新闻。7月武汉发生激烈的武斗,传闻死人很多。当时二叔在武汉大学工作。我祖父、祖母听后茶饭不思,每天挂念儿子的安危。我父亲出谋略,发出电报“父病危速回”,他向领导请假,4天后他回到家中。他回到家看到祖父身体健康,才知电报的“奥秘”。他回家后有时住在家中,有时住在我父亲的学校里。他有时和我一起到河中摸“石螺”。在那食品稀缺的年代“石螺”是菜也可作粮食充饥。两个月后形势比较平静后,他才返回武汉。

  

  1985年10月,二叔专程回家参加母校松口中学的校庆。那时他51岁,职务是武汉大学的秘书长(副校长6级)。松口中学能够出国家重点大学的副校长是学校的荣誉,校庆期间他是上台讲话的校友代表之一。

  

  在几十年间我与二叔有联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还写了几本反映地方文化的书。我知道他喜欢乡土文化,我把反映家乡文化的是书刊寄给他。他收到我的书刊后会电话回复我,鼓励我多写反映家乡文化的文章。有时他看到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会电话与我交流。他还会在电话中与我讲家庭历史。他说:“祖父很尊重村中的文化人,人缘很好与好些文化人有交往,其中有梁隽先生;祖父对子女教育严格,他年幼时因家贫从小要劳动,要挑鸭子到离家1公里的地方断头坑“放养”;空余时间在家中练毛笔字”。

  

  据我所知,祖父与园艺专家梁隽可有交往密切。梁隽日本留学生曾任梅州中学校长等职,他指导祖父种植沙田柚及嫁接技术等园林知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有部分文化人士沦落在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经常有村里的“落难文人”在我家里聊天。这些人中有梁隽可先生,那时他因历史关系已是个“落难文人”。这些“落难文人”阅历广,文化素质高。他们坐在一起时都会讲述他们以往的经历,南洋及国内的风土人情及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人还会讲他们年轻时的恋爱经历及婚姻罗曼史。童年时代的我,静心聆听这些老前辈们讲的故事,有些故事比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还精彩,日后我有些文章的内容都是取材于这些文人口中所述的故事。

  松口中学老校(照片来自网络)

  

  二叔退休后回家几次,曾捐钱给村中编族谱、修祠堂、建村委会。2001年,村中编写《仙口风情录》(村史和族谱),我把他的事迹辑编为文章《当代书法家梁达权先生》入录书中。我还陪同他拜访与他有联系的梅州的书法家。在我父亲的兄妹中,我与二叔比较有联系。

  

  祖父的子女们的字写得好。其中我父亲和二叔的毛笔字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二叔的因毛笔字写得好,而被社会认可而得到众多的荣誉。据我所知,梅州的书画界有好些人收藏有梁达权的墨宝,《仙口风情录》中的“叶落归根”是他所写。有关二叔在书法界获得的荣誉可阅看文章《当代书法家梁达权先生》。

  

  我父亲生活在兄妹众多的家庭,他有12个兄妺,6男6女,他是老大。祖父生前娶两个妻子。父亲的母亲生一男五女后而病逝,他的后母生五男一女。二叔是后祖母生的,他与父亲的年龄相差16岁。二叔是双胞胎,他的弟弟6岁去世。祖父有两个儿子读了大学,一个儿子读书了中专,两男两女读了中学。我父亲曾任小学校长、镇中学小学教导主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能够受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人不多。可说我袓父的教育是成功的。

  

  据祖屋的长辈们所述。祖父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年轻时会做厨师,他曾在村中经营小生意及果园。他曾在屋子旁边开小店经营日用杂货,小店1945年停业。果园离我家约300米的河岸上,种了约30多棵沙田柚,还有龙眼树、荔枝树、粟子树、香蕉等十多棵。1952年土地改革分田时果园归祖父,那时家中的经济收入是靠果园里的产品。

  

  二叔读小学和中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写得一手好字,得到老师的关爱。他毕业于仙溪小学。1955年由松口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的国家重点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1955年全国大学招生约10万人,他能够考上武汉大学,受到人们的羡慕。

  照片摘自《仙口风情录》

  

  据我所知道。二叔的三个儿子已成家,大儿子硕士研究生毕业居深圳,二儿子中专毕业居武汉,三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居武汉。

  

  二叔的性格随和,为人低调,做事认真,人缘好。这与他长期做学校人事干部有关。近年我与二叔有联系,他在电话中说:“年老在家闲赋,有时做他喜欢的亊练书法,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而今二叔已是个84岁的老人,夫妻俩居住在武汉大学的教工宿舍安度晚年。

  

相关链接:

  

当代书法家梁达权先生


梁德新

  

  梁达权,1936年生于梅县松口镇仙口村。他自幼天资聪颖,敏慧好学。在乡土文化的熏陶和政府的培养下,从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成长为高等学府的一名教授,干部和知名书法家。

  

  1943年他就读家乡的仙溪小学,1955年松口中学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的国家重点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1996年退休。

  武汉大学(照片来自网络)

  

  几十年来,他在武汉大学从事党政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先后担任武汉大学人事处干部、人事科副科长、人事组长、生物系分党委书记、人事处长、学校秘书长(副校长6级)、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曾任武汉大学党委委员、湖北省武汉市人事管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学校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现是武汉大学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老年书画社社长。

  

  他在工作期间,努力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写作。曾与他人合著出版《当代高等学校管理学》一书,撰写发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论文,多篇论文被编入《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集、《专家谈自学考试》丛书出版。

  

  他从小挚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在父母督导下,6岁开始学习写字,临帖唐代著名书涠家柳公权《玄秘塔》,坚持不懈,甚有长进。在小学、中学的习字比赛中均名列前茅。入大学时,他除携带简朴行装外,还随带2件他挚爱的物品,一是他用过的一枝旧毛笔,二是两本字帖。读大学和工作期间,坚持练习写字,不断提高书法理论修养和书艺水平。他在在学习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作品刚健劲拔,清雅流畅。

  梁达权先生近照

  

  他的作品发表于《书法报》和一些刊物,曾为书刊或单位单位题字,应征作品勒碑于湖北《中华万寿碑林》,勒石于武汉大学校园。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和省市级书画并获奖,参加中日友好书道展。1984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1989年被录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

  梁达权先生的书法作品

  2001年出版的《仙口风情录》

  

  近几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入选《海内外文化名人纪念史法殉难三百五十周年书画展》,并被收藏;入选由文化部批准、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建国45周年’94中华书画艺术博览会大展》并获奖;入选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15个单位举办的《走向二十一世纪·湖北书法艺术作品大展》;入选2000年由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国书画家协会等文艺团体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五子怀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展并获奖;被授予海峡两岸优秀艺术家称号。

  

  (本文摘自2001出版的《仙口风情录》)

  

  2020年2月19日早上7时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梁德新║广东嘉应学院专家教授到松源镇考察王氏宗族文化
梁德新║我的祖屋王氏“儒林第”
梁德新║广东梅州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
梁德新║走近张资平

梁德新║忆50年前玩矿石收音机

梁德新║回忆五十年前的往事“学生大串联 ”

张长兴║千年古镇育人才——梁德新《客家乡情》读后

梁德新║我参与姓氏文化研究

梁德新║热心人帮助我写作

梁德新║刍论客家文化研究

梁德新║钟情于木偶艺术的邓学良先生

梁德新║我参加梁氏宗族文化研究二、三事

梁德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作者简介

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中学退休教师,曾任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现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编著书数本,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曾邀请出席由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有关客家研究文章和论文约5万字入录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客家文化拾零》书中。

编辑:柳庚茂校对:梁德新

策划:周逸帆;责编柳馨梦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