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推荐 | 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硬化在线图书馆 2020-11-25

《药物与临床

2018年5月(上旬刊)

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王予屏 叶娟 梁红 谭小飞 吴永娟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

目的:研究硬化剂聚桂醇对于肝肾囊肿进行介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合无水乙醇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硬化剂聚桂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95.12%(39/41),对照组为 78.05%(32/41),观察组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 14.63%(6/41),对照组为 36.59%(15/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肝肾囊肿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硬化剂聚桂醇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干预手段。

关键词:

硬化剂聚桂醇;肝肾囊肿;介入治疗

文献编号:

1672-3783(2018)05-0082-01


肾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病情在治疗时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当前临床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选择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进行应用,但无水乙醇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良状况,容易对患者的肝肾产生潜在的损害,限制了无水乙醇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1]。近年来,开始有研究选择聚桂醇进行治疗,并将其作为新型的硬化剂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于此进行研究,分析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并采用无水乙醇进行对照,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8月至 2018 年 8 月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 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5.2±1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3.8±11.6)岁。本文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均被确诊为肝、肾囊肿,诊断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指征,本文患者排除对于无水乙醇或聚桂醇过敏的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文选择的仪器为百胜DU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其探头频率为3.5~7.5MHz。本文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常规进行检查,排除存在有凝血异常的情况,排除存在酒精过敏,本文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相关手术禁忌症的患者,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选择要用聚桂醇注射液和医用无水乙醇的99.7%制剂。

所有患者在治疗时选择仰卧位,通过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肾囊肿部位进行确定,患者的穿刺位置和穿刺路径进行选择,之后采用0.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同时选择EV导管针,并使手术刀片在导管针的外导管尖端部位20mm的地方自制一个直径大约为3mm的侧孔辅助操作。扩张患者皮肤,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引导之下为患者进针,使得导管侧口停留在哪种中心部位,然后将针芯拔出,同时将两种当中的液体抽尽。对囊肿当中注入15%的体积囊液量硬化剂,对于本文的对照组患者选择注入无水乙醇,而本文的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硬化剂聚乙醇注入,确保硬化剂能够在患者囊肿部位发挥持久的硬化作用。在手术结束以后将导管针的外导管拔出,手术当中应严密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状况进行监护。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文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调查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以后,对患者的囊肿体积进行测量,如果患者囊肿缩小2/3以上,则说明治疗有效,患者囊肿消失则说明治愈,否则治疗无效[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采用卡方值(χ2)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 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注:本文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5.0。

2

   结果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95.12%(39/41),对照组为78.05%(32/41),观察组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14.63%(6/41),对照组为 36.59%(15/4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详细治疗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对肝肾囊肿进行超声诊断是临床主要检测手段,在超声的引导之下为患者进行穿刺硬化治疗的创口较小,价格低廉,手术操作简单,所以成为临床对于肝肾囊肿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案。治疗主要是通过注射硬化剂,确保患者的囊肿内壁中上皮细胞蛋白出现变性,它会使得细胞黏连出现纤维化,最终却使患者的囊壁出现闭合,消除囊肿状况。临床经常选择采用无水乙醇对于患者作为硬化剂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存在潜在的肝损害风险,所以治疗中限制了介入治疗的进一步应用。而且无水乙醇无法保证乙醇的浓度,如果被患者的囊肿液稀释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本文选择采用聚桂醇进行治疗,这是一种新型的硬化剂,并且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证实了是一种有效的应用硬化剂,而从结果中也证实了聚桂醇应用的价值。聚桂醇可以有效增加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效率,主要是因为当乙醇浓度在 90%以下时乙醇硬化囊壁组织的效果会下降,在肝肾囊肿当中分泌出一种液体,稀释了无水乙醇。而聚桂醇在低浓度之下同样可以发挥必然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对于肝肾囊肿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硬化剂聚桂醇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1]董亮,周青,纪永利,崔文超,张龙云,张欣,周炜,赵超.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07):712-713. 

[2]尹明,王中阳.超声介入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疗效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08):619-621.

硬化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