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主治】脘腹痛 2.四逆梅瓜汤(李翰卿方)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9克,苏叶6克,郁金10克,苍术12克,木瓜15克,乌梅10克,甘草6克 【主治】糙皮病 3.宫血灵(李文忠方) 【处方】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红花10克,旱莲草、生地榆、藕节各30克,三七粉3克(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者,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方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香蔻汤(李英杰方) 【处方】煨肉蔻3g 丁香3g 草蔻6g 白蔻仁5g 茯苓15g 怀山药20g 木香10g 木瓜10g 乌贼骨20g 甘草10g 【功效】温肾健脾 醒脾化湿 涩肠止泻 【主治】睥肾阳虚之泄泻。症见腹泻、遇凉加重或夜间加重,伴脘腹胀满、肛门下坠、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者,临床常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 【加减】脘腹胀满,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焦白术、檀香、党参、苡仁以补气健脾、温中和胃消食。若泄泻次数较多或水样便,加赤石脂、芡实固涩止泻。肛门下坠者加枳壳以行气导滞。若久泄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阴寒内盛、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者,合用附子理中丸再加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 5.公英消癌汤(李有林方) 【处方】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远志10克、肉桂10克、瓜蒌60克、穿山甲(代)6克、天花粉6克、赤芍6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芪15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薤白头15克、当归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乳腺癌。 【加减】有淋巴结转移者,加薏苡仁30克、柴胡15克、海藻15克、牡蛎24克、玄参24克;肿瘤已溃烂者,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倍用黄芪;体虚易汗,面色苍白者,加黄芪30克;口干,便秘者,加枳实、青皮各10克;怕冷,带下色白,腰痛,四肢不温者,肉桂用18克;面赤发热,口干心烦者,加黄芩、黄连各10克。 【附】在服药同时,兼用贴敷疗法。处方:五灵脂、雄黄、马钱子、阿胶各等份,研细末,用香油调敷肿块上。 6.李恩复经验方(李恩复) 【处方】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功效】凉润通降 【主治】胃络痛 7.三黄排石汤加减(李世忠方) 【处方】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肾结石 【方源】李世忠方。 8.宣肺健脾利水(李培荫方) 【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苍术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茯苓皮15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 【主治】水肿 9.臌证丸(李子玉方) 【处方】黄芩30g(冬季可略减,夏季可略增),砂仁30g,木香30g,甘遂180g。甘遂与其他药量之比为1∶6。 【用法】共为细末,水打小丸。成人每次3~10g,儿童酌减。每隔3~5天,空腹服1次。 【主治】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慢性心衰伴腹水可任攻下者。 【方源】《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10.乳腺炎验方(李俊卿方) 【处方】乳香1钱 没药1钱 血竭1钱 儿茶1钱 轻粉2钱 葶力子3钱 【用法】以上共为细面,黄腊2两化开入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服一次,一次服十丸,开水送下,屡试屡验。 【主治】乳腺炎 11.桃仁承气汤加味(李湘杰方) 【处方】桃仁10克,大黄6克(后下),皮硝8克(另冲),桂枝5克,甘草6克,三棱8克,莪术8克,五灵脂10克,蒲黄9克,山楂10克 【主治】恶露不下 12.痛风汤(李耀谦方) 【处方】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海藻15克,山慈菇15克(先煎),炒黄柏5克,苍白术各10克,知母10克,白芥子10克,豨莶草10克,干地龙10克,木防己10克。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加减】局部焮热痛剧,加飞滑石10克(布包),寒水石30克(先煎);红肿退而痛不除者,去石膏、海藻,加片姜黄10克,蜈蚣两条;肾功能不全者,去木防己。 13.黄芪五物汤(李乐愚方) 【处方】黄芪30g 桂枝15g 芍药15g 生姜10g 大枣 15g 【用法】水煎服,加水600,煮取200ML,温服,日2次。 【功效】补益气血,温通经脉。 【主治】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的各类病证,症见平时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有齿印,脉细弱,部分尺沉。 【加减】方中常加当归、炙甘草,以增强养血通经的功效。如关节、肢体疼痛明显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全蝎;血虚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血瘀明显者,加蒲黄、桃仁、红花等;兼脾虚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等;虚寒甚者,加制附片等温阳之剂;阴寒凝盛者,加细辛、麻黄等温通之品;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 14.眩晕停(李淑荣方) 【处方】清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功效】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麦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15.加减大黄牡丹皮汤(李盛甫方) 【处方】 牡丹皮、桃仁各9g,冬瓜仁30g,大黄、芒硝(冲入)各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腑散结。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6.止血化浊明目汤(李丰常方) 【处方】黄柏12克,知母12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车前子20克,瓜蒌仁20克,竹茹20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早旱草20克,夏枯草20克,紫珠20克。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功效】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 【主治】内眼出血病。 【加减】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玻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活,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17.黄芪汤(李汉俊方) 【处方】 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托脓,泻火解毒。 【主治】肺脓疡。 【加减】 风热袭肺型(多见初期)加桑叶、菊花;痈脓型加苇茎、冬瓜子、桃仁;正虚邪恋型(多见后期),加太子参、沙参、知母;热陷厥阴型,加犀角、生地、钩藤、羚羊角;正虚阳脱型配合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18.益肾谷精汤(李万山方) 【处方】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 19.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主治】脘腹痛 20.乙肝解毒扶正汤(李明江方) 【处方】柴胡8克,人参8克(另煎),丹参20克,垂盆草3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麦芽10克。 【用法】 (1)乙肝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服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病情稳定后改服散剂或蜜丸。 (2)慢性乙肝服煎剂,2日1剂,或取本方4剂,制成散剂或蜜丸,每日服2次,分服1月。小儿乙肝减量服。 (3)病毒携带者,煎剂间周服,散或丸剂间月服,至少1年以上,肝功、病毒持续稳定,可停药观察。 (4)服药期间戒烟酒,忌辛辣,注意饮食、劳逸,调畅情志。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疏肝益气健脾。 【主治】病毒性急慢性乙肝,属于肝郁脾虚,气血双损,湿热毒蕴证;乙肝病毒携带者。 【加减】本方是攻补兼施治乙肝基础方,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疗各证型乙肝。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热邪偏重加黄柏、栀子;毒邪重加板蓝根、贯仲;瘀血明显加桃仁、郁金;胁肋胀痛,加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心下痞满,加黄连、法半夏泄热燥湿,辛开散痞;口苦纳差,加龙胆草、白豆蔻,清肝利湿,醒脾开胃;大便灼热不爽,加黄柏、枳壳,清热燥湿,行气导滞;小便黄赤,加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全身疲乏,腰腿酸软,加炙黄芪、当归、枸杞、女贞子,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慢性乙肝久未愈,加当归、赤芍、醋鳖甲、菝葜、白花蛇舌草,以防肝硬化癌变。 21.温肾益脾汤(李树方) 【处方】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能】补脾益肾。 【主治】主治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22.加味止喘灵(李富汉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克,射干、五味子各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为3~5克常用剂量,视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效】疏风散寒,宣利肺气,化痰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发热者,炙麻黄改用生麻黄;缺氧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23.百咳汤(李年春方) 【处方】当归、桃仁、桔梗、儿茶、麻黄、杏仁、法半夏各10克,冬瓜仁12克,枳壳6克,仙鹤草15克,陈皮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宜肺化痰。 【主治】百日咳。 【方源】李年春《湖南中医杂志》(1)1989年 24.补气化痰汤(李绍南方) 【处方】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云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主治】久咳 25.凉润通降(李恩复方) 【处方】 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主治】胃络痛 26.降酮汤(李育才方) 【处方】生黄芪4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20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 【主治】消渴厥 27.补益肝脾、摄血归源方(李彦军方)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熟地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阿胶10克(烊化),芥穗炭10克,酒香附10克,柴胡6克,甘草6克 【主治】经断复来 28.茵陈蒿汤加减(李苏方) 【处方】茵陈15克,田基黄15克,金钱草15克,过路黄12克,山栀子10克,柴胡10克,地龙6克,僵蚕6克 【主治】胎黄 29.抗白喉合剂(李正华方) 【处方】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 【主治】白喉 30.龟甲抗纤丸(李夏亭方) 【处方】炙龟板200g,炙鳖甲100g,炮山甲100g,鸡内金100g,浙贝母100g,山茱萸100g,熟地黄150g,驴皮胶100g,西洋参50g,生白术100g,白芍100g,赤芍100g,参三七100g,炙丹参100g,制莪术100g,水蛭50g,桃仁50g,炙全蝎50g,炙黄芪200g,茯苓100g,建泽泻100g,熟大黄100g研末, 川石斛300g,木灵芝300g,仙灵脾100g,茜草100g,地鳖虫50g,生牡蛎500g,苡仁500g,白花蛇舌草500g,蒲公英500g,苦参300g 【用法】煎汤泛丸,每次10g,每天2次,温水送服。忌食发物,感冒发热期间暂停。 【功效】 健脾祛湿,化瘀消瘕,柔肝益肾 【主治】肝硬化、慢性肝炎属气阴两虚,肝阴内耗,夹有痰湿瘀血互结所致者。 【简介】李夏亭,江苏常州人,1952年出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融中汇西,勤于实践,擅长各种慢性肝病、肺病、肿瘤、皮肤病、消化系疾病和温热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论治方法。研制了柔肝降脂胶囊、金虎降酶胶囊、三草冲剂、冬草口服液、软肝化瘀膏、益母生化膏、疏肝健脾散、门冬益肺冲剂等纯中药制剂。开展多项中医药科研,其中《中风高危因素的研究》获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著作2部,参编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31.灵仙汤(李荣彦方) 【处方】 威灵仙30克,泽兰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急性子10克,生山楂15克,水蛭粉3克(冲),炒橘核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炙鳖甲15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经期停用。 【功效】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 【主治】乳腺增生。 【加减】气虚明显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血虚加熟地黄10克,制何首乌10克;夹湿夹痰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气滞明显加柴胡9克,青皮15克;大便秘结加槟榔片15克,大黄9克。 【简介】李荣彦,女,1955年生。原新乐市中医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省优秀中医院院长,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荣获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称号。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在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及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及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灵仙汤”、“清肝养血祛斑方”、“胃病I、II、III号”等院内协定方。发表论文近30余篇,参编论著4部,主持及参加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研究。 32.羌防银翘散(李永成方)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青果10克,甘草3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 【用法】每日1剂,凉水浸泡后水煎煮,早晚分2次服用。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 【加减】感冒数日未解,恐邪深入者,加细辛3克,直入三阴引邪外出,邪从表解,周身困重为其使用标准;咳嗽加入宣肺之品,浙贝母10克,苦桔梗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百部15克,痰多者加橘红10克,橘络10克,配合甘草以化痰止咳;咯黄痰加鱼腥草30克清肺解毒;喑哑加蝉蜕3克以宣肺清热;口干舌红加寸冬15克清热养阴润燥。 【简介】李永成,男,1944年生。1963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师承天津名医赵弼臣,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脾胃病、内科、妇科杂病,发表论文多篇。 33.通经止痛汤(李治方) 【处方】制南星、白芷、黄柏、川芎、红花、羌活各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桃仁、木防己、元胡、独活各15克,龙胆草6克,神曲、桂枝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木瓜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黄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方源】李治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4.温阳益气复脉汤(李介鸣方) 〔处方〕人参15克 黄耆20克 北细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黄6克麦冬12克 丹参18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简介】李介鸣(1916~1992,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35.乳疬方(李继昌方) 【处方】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9克、制香附9克、郁金6克、瓜蒌壳9克、青皮9克、归尾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6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法。 【用法】每周3剂,每剂分2次温服。 【主治】乳疬。 36.五子补肾益肝汤(李子和方) 【处方】枸杞子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北五味10克、车前子15克、菊花15克、菟丝子20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2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补骨脂15克。 【用法】 水煎服日二次,早晚空腹淡盐水冲下或作成大蜜丸重九克,日二次早晚淡盐水或滚汤冲下。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髓,养气血,强阴壮阳。 【主治】阴阳俱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疼痛,头晕耳鸣,乏困无力,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乙型肝病、病毒携带的保护治疗等。 【加减】如症见两胁隐痛不休、口干、腰酸乏力等,加养血柔肝的白芍,疏肝行气止痛的柴胡、乌药、香附、川楝子。如症见胁肋闷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加清热燥湿的龙胆草、黄芩,疏肝行气止痛的柴胡、枳实,消积行气的槟榔,通畅泻下的大黄、芒硝和清热化痰止呕的竹茹。如症见面目肌肤发黄,色淡无华、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加补血柔肝的白芍,补气养血的党参、阿胶,益气利水通阳的黄芪、桂枝,温中散寒脾胃阳气的干姜。 【简介】李子和,男,汉族,生于1909年,河北省武安市人,二世医家,幼承庭训,酷爱中医药,1925年出门到宁夏银川学徒,并受当地名医刘松桥等影响,1932年到中宁县(原宁安堡)创设和发恒参茸药店,以高超的医术、中药炮制加工为特色,后悬壶故里,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1940年又回银川创设药店。 37.升清降浊汤(李祥农方) 【处方】菊花15g,薄荷10g,生石膏30g,酒大黄8g,当归15g,川芎10g,白芷10g,细辛3g,藁本15g。 【用法】研细末,用汤酒液冲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主治】血管性头痛 【加减】口干、舌质红加丹皮10g,生地15g,大便干燥加元明粉5g(2次冲服),大黄加至15g;耳鸣加蝉蜕10g;失眠加黄连15g,生龙骨15g;气虚加黄芪15g,升麻10g;肝气郁结加郁金、川楝子各15g,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久治不愈患者,基本方水煎去滓后对入白酒15ml,另以月季花5g, 38.热咳方(李明富方) 【处方】银花藤20克,矮地茶20克,鱼腥草150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前胡12克,紫菀12克,桔梗10克,杏仁0克,甘草9克 【主治】热咳 39.甲瘤汤(李冠泽方) 【处方】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当归12克,夏枯草12克,皂刺10克,僵蚕6克,海藻12克,浙贝10克,法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疏肝理气,和血散结。主治痰气结聚。 40.复方红藤煎(李树人方) 【处方】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41.金黄汤(李汉俊方) 【处方】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肾盂肾炎。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方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2.荣脑汤(李滋栋方) 【处方】紫河车、龙眼肉、石葛蒲、太子参、丹参、茯苓、赤芍、白芍、桑椹各10克, 当归、生蒲黄各15克, 远志、郁金各12克, 熟地2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每天1剂, 水煎服。 【主治】记忆力逐渐减退, 性格固执自私, 待人淡漠, 情绪易急躁, 时哭时笑, 反复无常, 自言自语, 身倦无力, 伴失眠。 【方源】李滋栋, 陕西中医1992;(9) 43.温肾益脾汤(李树勋方) 【处方】党参20克,黄芪、仙茅各25克,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各10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脾益肾。 【主治】眼睑下垂(眼肌重症肌无力型)。 【方源】李树勋《千家妙方·下》 44.化瘀苍术散(李博鉴方) 【处方】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0克,生苡仁30克,泽泻10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葡萄疫)、小腿湿疹(湿臁疮)、结节性红斑(梅核火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丹毒、硬结性红斑、小腿静脉性溃疡、结节性血管炎,色素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有由湿热下注,瘀阻经脉引起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瘀滞偏盛,证见皮肤生有瘀点、瘀斑、溃疡、坏死,或有静脉曲张、结节、肿块、触之痛甚,伴舌暗苔腻、或有瘀点,脉涩滞者,可加泽兰、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湿邪偏盛:证见腿脚水肿,压之有凹陷,或糜烂浸渍,脂水频流,淫淫作痒,伴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酌加冬瓜皮、茯苓皮、防己、木瓜等;热毒偏盛:证见皮肤焮红、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不已,伴璺核肿大、壮热恶寒,舌绛苔黄、脉弦数或洪数者,可酌加忍冬藤、牛蒡子、紫草、板蓝根等;气血不足、证见疮口紫暗平塌,肉色灰白,出脓清稀、久不收敛、伴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可酌加当归、熟地、黄芪、鸡血藤等。 【方源】李博鉴《集验百病良方》 45.白斑灵(李遵华) [处方] 当归、连翘、白藓皮、黄柏等分 [用法] 将上方药物配制酊剂,药水外涂抹外阴患处,1日 2次,每次3遍,重者可1日3次。用量每日1毫升,重者3毫升,一般性2毫升。 [主治] 妇女外阴白班病,奇痒难忍。 46.凉血化瘀敷剂(李至佳方) [处方]生地 15克,红花 10 克,当归尾 8克。 [用法]将上药捣烂敷患眼,每天敷 1 次。[主治]此方外敷治疗结膜炎,效果显著。[方源]李至佳。四川中医 1984 47.小儿肾病综合剂(李少川方) 【处方】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甘润滋阴。小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临床颇为辣手,要在临症通权达变,不可拘泥一法一方;湿性黏腻,难获速效,医者亦不可不知。吾用此方,屡屡奏效,缘于持恒之中不忘变通之故也。 【方源】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48.金黄汤(李汉俊方) 【处方】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肾盂肾炎。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方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9.寒痉汤(李士懋方) 【处方】桂枝9~12克,炙麻黄6~9克, 生姜9~15克,大枣3~10枚,炮附片6~30克(先煎),细辛3~10克,炙甘草6~9克,全蝎2~10克,蜈蚣1~20条。 【用法】炮附子先煎1个小时,加余药再煎30分钟,煎两次,分服。每2~3小时服1煎,配合辅汗三法(啜粥、温覆、频服),直至正汗出为期,未透继服。正汗的标准为: 一微微汗出,二遍身皆见,三持续2~5h而自敛。不需发汗则1剂两煎,早晚分服。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解凝 【主治】辨证属寒凝证者即可使用。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属于寒凝者均可使用此方治疗。 【简介】李士懋(1936-2015年),山东黄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2008年被授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称号,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50.通腑润肠汤(李献平方.北京国医堂) 【处方】肉苁蓉30g 怀牛膝1g 当归20g 升麻6g 炒白芍20g 泽泻10g决明子、火麻仁、酸枣仁各15g 麦冬1g 杏仁10g 大黄(后下)5g 芒硝(后下)10g 川朴、枳实各10g 桃仁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肠燥脾虚之便秘,伴腹胀、体瘦者。 51.十味散(李春樾方)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豨莶草、肉桂、干姜各30克,生南星、生乳香、生没药、细辛各2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取适量用白酒或体积分数95%的酒精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上盖一塑料薄膜,以防药物渗漏,后用绷带固定。每晚睡前外敷,次晨取下。一般敷药敷药后10分钟左右局部即有热感,疼痛随即逐渐减轻,亦可外敷热水袋,促使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 【功效】散寒燥湿,通络止痛。 【主治】寒湿筋骨痹痛。 【方源】兰州军区医院李春樾副主任医师验方 52.健脾通幽汤(李文瑞.北) 【处方】生白术15g 枳实10g 大腹皮15g 香附10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肝郁脾虚之腹胀便秘、胁下胀痛、神疲气怯等。 53.冠心宁 (李秀廷方) 【处方】三七1克 川芎1克赤参1克 瓜蒌1.5克 【用法】上药熬成膏加糖雾化制成干糖浆备用。每次7克,日2次口服。 【功效】活血补气,化瘀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54.四参活血汤 (李健民方) 【处方】党参15克 苦参15克 玄参15克 黄芪30克丹参30克 山楂30克 桃仁10克 降香10克 制附子6克 炙草6克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 【加减】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萎、薤白,或间服冠心苏合香丸;心阳虚损者加桂枝、肉桂;气滞血瘀者加三七粉、郁金、枳壳;气阴两虚者加寸冬、五味、沙参;眩晕、心悸、怔忡仲者加龙牡、珍珠母、琥珀末。 55.冠心病方(李凤阁方) 【处方】玉竹30克 首乌24克 五味子10克 女贞子24克元参15克 丹参15克 川芎10克 当归12克木香10克 钩藤12克 南星10克 人参2克 血竭1克 琥珀1克 冰片0.1克 【功效】育阴养心,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冠心病 56.冠心汤 (李家祝) 【处方】桃仁l0克 红花10克 赤芍12克 木香10克 枳壳12克 薤白30克 瓜萎仁10克 党参30克 法夏10克 麦冬10克 川芎10克 丹参30克 熟附子10克 五味子12克 田七末(冲)10克 【用法】每日1剂,晚上1次水煎服,病情急,1日2剂,早晚2次水煎服。 【功效】益气化瘀,通阳宣痹。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57.益儿止泻散(李春莲.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葛根、丹参、泽泻各6g 甘草、藿香、山楂各5g 山药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小儿腹泻,迁延难愈者。 58.前芒汤(李雪丽方) 【处方】芒果核(或叶)30克,布渣叶15克,前胡、杏仁、桃仁各12克,桔梗、款冬花、浙贝母各10克,枳壳10克,冬瓜仁20克,鱼腥草、莱菔子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三碗半煎至八分,3小时后药渣加水再煎,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理气,消滞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挟食滞。症见咳嗽、胸闷。痰黄黏稠,咯而不爽,厌食口苦,大便积臭或硬结,小便黄或微有恶风、发热、舌偏红、苔黄腻或白厚、脉浮滑。 【加减】若发热者加黄芩、连翘;痰浓稠难咳出者加栝蒌仁;咳甚加百部、桑白皮;舌苔黄腻,大便硬者加大黄、花粉;白细胞偏高者,加红条紫草15克。 【方源】李雪丽《新中医》(7)1987年 59.泻肺止咳汤(李宝顺.北京地坛医院) 【处方】南沙参15g 法半夏15g 麦冬15g 苏子15g 苏梗10g 杏仁10g厚朴10g 桔梗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甘草6g 葶苈子15g 浙贝母10g 茯苓15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分别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30分钟,3次药液混匀,共300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30分钟温服。 【功效】泻肺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咳嗽,痰热蕴肺型。症见咳逆喘息气粗,胸满,咯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身热,烦躁,目睛胀突,溲黄,便干,口渴欲饮,或发热微恶寒,咽痒疼痛,身体酸楚,出汗。舌红或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或浮滑数。 60.疏风解表宁嗽汤(李兴培方) 【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杏仁、浙贝母、枳壳各10克,牛蒡子、僵蚕、前胡各6~9克,桔梗6克,蝉蜕3~6克,葱白20克(捣烂另后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肺宁嗽。 【主治】风热初起,但热不寒,或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口不渴或微渴者。 【方源】李兴培《名医治验良方》 61.消肿止痛汤(李盛华方) 【处方】 川芎、当归、木香、生地、桃仁、泽兰、红花、青皮、三七、水蛭、大黄、赤芍、甘草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也可制成合剂使用。 【功效】活血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伤部肿胀、疼痛等症,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用于预防骨折下肢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镇痛等,疗效显著。 【简介】 李盛华,男,1959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甘肃省中医院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人,甘肃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微创骨科学会主任委员。 【方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62.慢性盆腔炎方(李德珍方) 【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华,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