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期中作文审题构思详解

 魔都作文课堂 2020-11-26

原题如下:

在许多重要的时刻,我们会用一些仪式来纪念、来表达。但有人说:日常生活也需要有仪式感。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对于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你有何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篇

材料第一句话点明了仪式的作用是纪念和表达,而仪式是用来营造仪式感的,那么仪式感可以视作为纪念和表达。

材料紧接着引出了话题,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

联系第一句话,话题就变成了: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纪念和表达。

本题信息

话题: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纪念和表达?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近几年关注生活中仪式的作文题也不少,例如:

2015年广东省佛山二模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北京市海淀期末

洞庭湖畔,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今冬的小雪节气,北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朋友圈一时被雪景与兴奋刷屏。不少人感叹,下雪是大自然举办的一场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从上述的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构思的端倪。

两则材料里列举的现象有属于日常生活的,如“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以及“感叹下雪是大自然举办的一场仪式”。同时,两则材料也有着与本题类似的话题指向,2015年佛山二模题直接指出,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因而日常生活无需仪式;2017年海淀期末题则更深入一步,揭示了仪式和仪式感的不同,点明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再看本题材料,强调的是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而仪式感就是纪念和表达。那么或正式或繁缛的外在形式,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当然是可有可无的;但内心的情感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就是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敬畏祖先神灵,感恩亲人朋友,对事业充满热情,对家庭报以关爱,对人生燃起希望……这种种的情感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意义所在。因此,纪念和表达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日常生活需要仪式感。

当然,以上只是亮亮老师提出的一种论证思路,还有不少构思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去发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