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路

 乡土宁海 2020-11-26

Road

章根华

《山乡新路》徐培良摄

每次开车回家乡,途中总想寻找儿时曾经走过的那条乡间小路。记忆中的那条古道用光滑的石子铺成,沿山拾级而上,宛延曲折,坚实地通向我的家乡宁海西部小山村黄罗洋。而今的老路虽然依稀可见,却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了,大概是走的人稀少的缘故吧。小路中间有好几处被乡村公路拦腰切断,黄土裸露,显得与周边景色有点不协调。

父亲是中学老师,读小学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住在离老家十几里路远的桑洲中学老校舍里。小时候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这熟悉的老校舍里度过的。但每到周末,我们都要回家,风雨无阻。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如此,从未间断,有时放学晚了,摸黑才能到家。记得有一次冬天放学回家,下着大雪,路面的积雪已经较厚了,为防止打滑,母亲叮咛着她的儿女们分别在鞋子上挷上几根草绳。我们几个手牵手,一路向老家的方向艰难地行走,小心翼翼地爬过南山章岭。一个小时的路程结果用了二个多小时才到家,到家时鞋子袜子都湿透了,小脚趾冻的通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路伴随着我们长大了。

到岔路区读高中时,可以坐车去了。那时的客车我们叫它蓝皮车,车头与车体分离的那种车型。车次不多,桑洲至岔路票面是一角五分,买票时要排长长的队伍,人多了后面就没有票了。公路是沙石子路面,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道工靠骡马拖拉着橡胶轮胎一遍又一遍吃力地维护着。班车要开时,敬业的老站长,车前车后忙碌地指挥着,哨子一吹,红旗一挥,客车就慢呑呑开走。有时车票买不到时,只好步行,臂上挑着供一周吃用的大米和蔬菜,爬过长长的桑洲岭,到校时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了。二年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过来的。

八十年代初期,高中毕业,经过努力,考上位于济南的一所院校。地处泰山脚下,黄海之滨,孔孟之乡的山东,对于我们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遥远。儿行千里母担忧,别去家乡谓水流,临行前的一个晚上,母亲叫来帮手,摊了麦饼,煮了好多茶叶蛋,炒了邻居送来的南瓜籽,忙碌了整整一个晚上。母亲用旧的报纸包好刚起锅的麦饼、茶叶蛋和几斤南瓜籽小心地放入我的皮箱里,然后用那浓厚的象山腔叮咛着,吩咐着,还特意告诉我说里面有八只鸡蛋,我想其用意是象征着八仙过海,一路平安吧。第二天天刚亮时,装点好行李出发了,父亲要送我到车站,他挑着行李,我们俩走在那条不知走了多少回的乡间小路上,来到最熟悉不过的小站。记得当时相约同去的还有三位同学,他们是去东北读书的,正好一路同行,可以相互照应。到车站时又碰到一个去大连做木工的老乡,此人正是父亲的学生,因此父亲再三吩咐他在旅途中照顾我们,说他是老出门了,比我们老道。我们五人坐上客车一路向北。慢长的旅途开始了,三个多钟头后,班车到宁波南站,然后各自买好去当地的火车票。

那时没有直达列车,去北方需要在上海中转。先到上海站签证再换乘别的车次去更远的地方。去济南则要换乘上海至山西太原或者东北方向的列车。由于过去铁路不发达,车次少乘客多,一般当天是走不了的,至少在上海停留一天或者一晚。终于等到傍晚四点钟,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检票开始了,候车乘客蜂拥而上,我们也随着人群上了去上海的列车。绿皮专列显得有点陈旧,车厢里面到处是拥挤的人群,过道里站着的,座位下面躺着的,分不清那是学生那是民工,大包小包的行李堆积在各个角落。我们坐的是木板硬座,相互挨着,列车拖着沉重的车体,一站一站停靠着,到达上海时已是深夜十二点钟了。宁波到上海距离不远,火车却要坐整整八个小时,现在的人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那一晚,是在黄浦江北岸的公平路码头过夜的。第二天一早,老乡与我们挥手作别,登上了上海到大连的客轮,要到东北谋生去了。上海九月的早晨,虽然天有一些寒意,但码头上已是车水马龙,人声嘈杂了,各种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们这看看那看看,样样感到新鲜,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晚上八点在西郊真如火车站登上了开往东北三棵树的列车,伴随着“莫愁湖边走, 春光满枝头, 花儿含羞笑, 碧水也温柔…”优美动听的乐曲,列车呼啸着向北前行,穿长江过泰山,终于在第三天的午后到达学校所在地山东省位济南,来到这陌生的地方,来到这"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想想离家仅仅是一千公里的路程,可我们足足走了二晚三天的时间,过去的交通是多么的落后。而我的同伴们还要克服旅途的劳累继续赶路…

三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往事,感慨良多。人生走过的路,无论多么艰难曲折,其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忽然某一天加入了同学的微信群,同学邀请我参加毕业三十周年的校友会,明年五月来济南相聚,相约在千佛山下,趵突泉边,大明湖畔…这个风光旖旎曾经让我心旷神怡的地方。时随境迁,沧海桑田,曾经的同学你们都去哪里了?知天命的年龄要去相见三十年来魂萦梦牵的老同学,此刻我倍感兴奋,巴不得马上就去,我急忙手机下载APP,在铁路12306服务中心查阅有关去济南的动车信息。天啊!家乡到济南仅五个小时的车程,多么便捷!改革开放,今非昔比,时代不同了,家乡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不但有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还有贯穿南北的高速铁路!


我自豪地对同学们说高铁从我家乡过,明年的五月,我将坐高铁来,我期待着。

□ 文章:章根华

□ 摄影:山水尤

□ 制作:四喜小子

□ 审核:乡土宁海工作室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