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亮书法刻石》共分五卷 其中囊括写经造像、楹联集联等 多种形式的作品 逸致中实,精妙绝伦特选卷一《铭石镌华》刊发 以飨读者 当代书家的书作,能在书家彼此间得以真心传赏,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我喜爱赏读培亮的楷书和隶书。他的书法从古人中来,他用三十多载的精力于传统深处着意厚养,体识法度在创作中的价值,并由此通向技进乎道,从而形成独具鲜明个性的书写。 他的书法,总体上呈现出安静、和谐、唯美的艺术特征。透过笔墨形质,可以感受到他执守着崇古的路子,不为当下流行风尚所左右,不为各种创新思潮所蛊惑,沉浸于自己的艺术遐想之中,澄怀观道,朗澈心境。 他的楷隶间架结构,均在整严的格调下,通过活泼而生动的行线组合,天然呈露出风情万种的姿式,或疏密有致,或庄谐杂出,或刚柔互生,或动静相宜,莫不隐蓄着一种峭丽舒张的美。 他笔触的灵性尤为敏感细腻,日复一日的临写,不但没有损减他的艺术感觉,在看似寻常的融会中,反而进一步强化提升了随手创构的意识。他的每一次的毫锋节律的变化与搏动,都交通着心灵与视角的双重感应。 多年来,他忠实着自己对美的直觉,以自己的方式把握笔势的腾挪,不刻板于既定的形式,也不追求章法的大开大阖,而是将发力点移向毫颖间的自然化变。或许,他的书写优长就在于将郁郁勃勃的情感,凝聚在平平淡淡的外形结构下,自然生发着自家的精神气度,饱满、热烈、沉静、从容。 他一次次地超越个人旧有的用笔习惯与结体范型,注入全新的审美体验,与古人、今人拉开了距离,使观者只见天成,不见刻痕。这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当然也更需要含积深厚的文化学养作为根基,方能游刃有余。 我想,历代书家正是在限制与自由之间的浪漫书写中,将书写得以艺化,传续着美的心曲,俟期来者以知赏。 2020年5月22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 有人说,魏晋风度就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追寻自由,放飞生命。有人说,魏晋风度就是纵浪大化,不喜不惧,寄情山林,一任自然。但是,无论如何概括,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魏晋风度,首先体现在魏晋名士的生活之中,其荦荦大端者,即饮酒,谈玄,舞文,弄墨,用当下话讲,就是能喝,能聊,能文,能书。无此四端,即无竹林七贤,即无兰亭盛会,即无千古名帖《兰亭序》。此四端,也正是培亮的四大强项,绝不输于魏晋名士。 先说培亮的善饮。据两个老茂所知培亮的很多精品、逸品,都是在半醉半醒、云里雾里的状态下一挥而就的。别人喝酒重在行动,而培亮喝酒还喝出了理论,喝出了名言,喝出了佳话,喝出了一本亦庄亦谐的《王羲之的手机号》。一日,培亮与乃师于茂阳在京华聚饮,双双酩酊大醉。其时,培亮工作室装修一新,其壁甚白,茂阳见之大喜,遂濡毫题之。培亮怎甘落后,亦题之。你写中间,我就写边角;你写低处,我就写高处,你来我往,你争我夺,你呼我喝,顷刻间满室皆书,两人掷笔于地,大呼痛快!有曰:“记之,可入《世说新语》。” 次说培亮的善聊。聊天是一门艺术,既需要高智商,要有料;更需要高情商,要有趣。与善聊者处,很轻松,很愉快;与不善聊者处,很累,很别扭。培亮就是一个生在聊城、毕业于聊大并且爱聊能聊善聊的人。培亮的善聊,风格独具。一是善于“自黑”,二是善于“明贬实褒”,三是擅长抖包袱。他的聊天不是那种潇洒倜傥、才气逼人、雄辩滔滔的才子型,而是那种落拓不羁、呆萌、鬼精、蔫坏、闷骚的智者型。如果与高级段子手相比附,他不像妙语连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侯宝林,更像娓娓道来、蔫哏蔫逗的马三立。 再说培亮的善文。“五四”以来,中国的白话散文大略有三种风格。一种可以叫宣传体,对象是普罗大众,风格是“你不懂,我来教育你”,代表人物应为梁任公;第二种是论战体,对象是论敌,风格是“你错了,我来纠正你”,鲁迅可作代表;第三种可以叫聊天体,或者叫说话体,对象是知音小众,风格是“朋友,咱们聊聊”,代表人物应首推知堂老人。培亮的散文,大部分应属聊天体风格。培亮的散文很接近于汪曾祺,他自己承认上高中就爱看汪曾祺的散文。《王羲之的手机号》,纯用白描手法,不作一字褒贬,通篇对话,而人物性格尽出,清爽俏皮,两个老茂最喜欢培亮这种风格的文章,读着读着,那个眯着眼睛一脸坏笑的培亮就坐在对过了。 最后说培亮的善书。中国文人好用一字评,如王瑶卿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再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书法界大咖的评价:舒同的“圈儿”,溥杰的“尖儿”,启功的“杆儿”。虽然皮相,但也有趣。两个老茂思虑再三,认为培亮当得了一个“化”字。培亮所以善书,是因为其善化。即化古为今,化枯为新,也就是无论甲金简帛,不分隶篆真草,皆烩于一勺,熔于一炉,取精用弘,化为己有。师古而能化,化而能用。猪羊牛肉,吃了都长自己的肉;粗粮细粮,吃了都长自己的个儿! 书画界有一艺术形式叫四扇屏,写春夏秋冬,或梅兰竹菊。两个老茂以其善饮、善聊、善文、善书,作“四善”以评培亮,不知读者诸公以为然否?其实,即便在魏晋名士中,四者皆善者亦属凤毛麟角。兰亭雅集四十二子,皆一时之选。然而,在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游戏中,得诗两首者十一人,得诗一首者十五人,包括王献之在内十六人诗不成被罚酒三斗。若培亮一不小心穿越过去,是至少不会被罚酒的。 两个老茂说他有点魏晋名士的感觉,还真不是夸奖他,我们两个加起来接近一百四十岁了,夸奖他干啥? 郑培亮,原名郑丕亮。1972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曾任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山东工艺美院美术系副教授、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合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两汉书法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从临摹到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一笔一画——关于隶书的书写状态》(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刀笔吏》(华文出版社,2014年);《郑培亮书法刻石·铭石镌华》(书法出版社,2020年);《郑培亮书法刻石·尚势崇丽》(书法出版社,2020年);《郑培亮书法刻石·溯源竞流》(书法出版社,2020年);《郑培亮书法刻石·删繁就简》(书法出版社,2020年);《郑培亮书法刻石·正末归本》(书法出版社,2020年)。论文曾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殊般若经》 《文殊般若经》局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 写经造像 楹联集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