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浩俊:“四大平衡”应对英国脱欧

 谭浩俊 2020-11-26


英国公投结果24日揭晓,“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89%,赞成“留欧”的占48.11%,支持“脱欧”者以微弱优势获胜,英国将脱离欧盟。在“去”还是“留”的十字路口,英国人的选择让大多数人颇感意外。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汇市、黄金、大宗商品等价格剧烈波动,跌至1985年来最低,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将辞职。

英国脱欧对英国和欧盟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到底影响有多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那么,英国脱欧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中国又当如何积极应对,以避免英国脱欧带来的不利影响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平衡”。


经济——远近平衡

虽然相关分析普遍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认为是有利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决非如此。在英国脱欧问题上,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可能在其他国家都受到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反而获利。果真这样,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会想方设法地找出些花样,让中国受到不利影响的。

事实上,此次英国脱欧,一定会让原本就已经速度十分缓慢的世界经济复苏,变得更加步履艰难,更加矛盾重重,更加难以预料。首先,深受债务危机伤害的欧盟,会因为英国的脱欧,变得更为艰辛,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的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更是雪上加霜。如何应对,是当前摆在欧盟面前最为艰巨的任务。欧盟敦促英国赶快做好退出的谈判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二,美国经济复苏也会受到英国脱欧的拖累,货币政策的运用变得复苏而难以把控。要知道,原本美国要在近期研究出台加息政策的,因为英国脱欧造成美元强势升值,迫使美国不得不更加谨慎,放弃了加息的念头。何时能加息,也是一个问题;再者,日本推行的“安倍经济学”,也躺着中枪了,英国脱欧带来的日元升值,将使日本推行的日元贬值政策,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那么,世界经济在英国脱欧后更加艰难了,复苏的压力更大了,对中国经济又怎么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呢?纵然在某些方面有利,从整体上讲,也是不利的。更何况,中国经济还处于下行格局。尤其是实体经济,更是十分艰难。所以,投资仍有可能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稳定的主要抓手。而投资的原则,则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性投资、实体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避免因为眼前需要而给未来经济发展留下太多后遗症。


金融——内外平衡

对英国脱欧将给中国金融带来怎样的影响,也呈现了两种观点完全不同的格局。有的认为,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有的则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到底有利还是不利,需要观察。从总体上讲,在短期内是不利的。长远是否有利,需要看中国与相关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合作如何。

众所周知,英国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相当高。中国与英国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是比较广泛的。中国已在伦敦建立了人民币离岸中心,英国已把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更多的金融合作正在进行。同时,英国在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也一直态度比较积极。

现在,英国脱欧了,对于中国加强与英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脱欧带来的英国金融地位下降以及欧盟等国家对英国在金融合作方面的弱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效率与效果,甚至有可能增加阻力。这对中国来说,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中国应当在加强与英国、欧盟在金融方面的合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国内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金融服务,协调好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密切银企关系,而不是顾外不顾内。只有内部抓好了,金融体系理顺了,金融监管加强了,对外合作才有基础,才有底气,才有能力,内外关系才能平衡。


经贸——英欧平衡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英国脱欧后,英国会更加注重与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以避免脱欧后与欧盟国家的合作难度加大、门槛变高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是中国的主要板块之一,而英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数额、范围等并不是很大。如果为了扩大与英国的合作,弱化与欧盟的关系,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在英国和欧盟之间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也是如此,英国脱欧对与欧盟的关系影响是不小的,尤其是在欧盟内部事务复杂、经济复苏艰难、迫切需要英国支撑的大背景下,英国选择了退欧,这对欧盟来说,是非常恼火的。至少,在短期内,欧盟与英国的关系会恶化。那么,对其他国家与英国的关系也会更加关注。就算英国脱欧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扩大,就算欧盟不会因此而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欧盟在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保守,则是不可避免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也是必然的。如何处理好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的经贸发展十分重要。


市场——放管平衡

数据显示,英国脱欧已造成全球股市蒸发了2万亿美元,接下来,还会继续蒸发。一些在英国投资的企业,也在英国公投结果出来后,损失巨大。如李嘉诚、王健林等。相比之下,公投结果出来当天,中国股市的表现则略好于欧美国家和亚太股市。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可以在英国脱欧中独善其身呢?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这场市场震动中,谁也逃脱不了。所不同的是,谁采取的措施得当,谁的震荡就小。反之,则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会不会出现大的震荡,会不会引发投资者对市场的恐慌,就看管理层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了。因为,随着英国脱欧后美元、日元的强势,资金向两大经济体市场流入的现象会更加明显。自然,会影响其他市场的稳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中国市场的稳定,就必须做到:放管结合,放管平衡。既不要过度的放,也不要过度地管,而是依据市场变化,适时地采取管制措施。包括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等,都要采取类似措施。

放,就是要依据市场人要求,进一步加大各类市场的改革力度,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股市,不要再盲目制造政策市、政府市,而是要使其成为环境市、市场市,把推动股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改造好,把规则制定好。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等,也是如此,有形之手要尽可能地少发挥作用。

管,就是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有可能造成严重风险的情况下,通过有形之手进行干预。需要提醒的是,是干预,而不是干扰,更不是包办。类似去年救市那样的方式,应当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已经成为有形之手的所谓“国家队”,也要创造机会尽快退出。譬如中证持有的万科股权,就可以转让给华润。

只有放管结合,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才会越来越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因此,对国际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冲击,也会应对性越来越好,应对能力越来越强。

从总体上讲,英国脱欧带来的不得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只要应对得当,处理好各种平衡关系,也是能够有效应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